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探索公募基金会的正式员工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正式员工管理对于公募基金会发展的战略意义
正式员工是指“在组织中每天至少工作八小时,每两周工作至少八十四小时的支薪职员。”正式员工管理对于公募基金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充分发挥组织的人力资源优势。公募基金会内部有“负责决策的理事、执行计划的有酬员工和没有薪酬的志愿者。其中有酬员工中包括专职工作人员和兼职工作人员。”本文的“正式员工”是指有酬的专职工作人员。对公募基金会的正式员工实行科学管理,有利于充分挖掘内部员工的潜能,带动对非正式员工的管理。
2.符合公募基金会的宗旨和使命。公募基金会旨在服务社会,造福全人类,其员工应具有强烈的爱心和奉献精神,为社会福祉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并且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正式员工管理有利于培养出更高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的员工,使其更好地为社会和民众服务。
3.有利于提升组织的形象和声誉。服务接受者对服务满意与否及满意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公募基金会的认可度和信任度。正式员工管理有利于塑造和维护组织的良好形象和声誉,发挥“代言人”效应,为组织赢得更多宝贵的无形资产。
二、公募基金会正式员工管理面临的外部挑战
1.社会慈善服务意识不强。我国的慈善事业从正式起步至今只有20余年的时间,公民的慈善意识不强,社会慈善水平有待提高。很多公众对基金会的内涵、组织结构都缺乏了解,这就给公募基金会招聘到与本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有较高契合度的优秀人才增加了难度,而且加大了日后管理的成本。
2.双重管理体制。我国公募基金会实行的是业务主管和登记管理的双重管理体制,既需要去民政部门登记注册,还要接受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这直接影响到公募基金会的独立性和工作效率,导致基金会没有独立的人事任免权,组织内部人事关系错综复杂,不利于组织的长远发展。
三、公募基金会正式员工管理面临的内部困境
1.人才引进渠道不科学。公募基金会的人才引进缺乏科学有效的考评标准,在招聘中忽视了对应聘对象专业知识、道德素养、职业技能等的全方位考察。公募基金会内部很多重要岗位是由来自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担任的,这些人大多没有相关管理知识,管理理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
2.专职人员结构不合理。这既体现为人员专业化程度低,也表现为成员的年龄结构不合理。有数据显示,我国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中,45岁以上的占60.9%,30-45岁的占21.8%,30岁以下的只有17.3%。由此估计公募基金会内部专职人员的年龄层次应该也是以中老年人为主,组织内部年龄老化现象较突出。
3.组织内部权责利关系不明晰。虽然大多数公募基金会都公布了会法和章程,但这些条文并没有实质性的约束力,且实际可操作性不强。一旦出了事情,没有明确合理的依据标准来判定谁该为此事负责,成员之间互相推诿扯皮。
4.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公募基金会的员工薪酬普遍较低,组织也容易忽视对员工的精神奖励。很多基金会内部没有有效的人才流动和晋升机制,有能力的人得不到赏识和提拔,关键岗位长期被特定人员占据,这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削弱他们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导致人员的流失。
四、公募基金会正式员工管理的发展战略
1.就内部环境来看,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1建立科学的招募机制。公募基金会应对岗位要求、工资水平、资格条件等作出明确规定,并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进行招募。招募过程要保证公开性、公平性和透明性,杜绝“暗箱操作”,同时注意吸纳不同年龄段、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到组织中来,使组织内部形成较合理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
1.2完善员工培训机制。针对不同年龄段、岗位、专业素养的员工,应开展多层次、多样化、有特色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保证培训工作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就管理者来说,主要应培养他们与理事会沟通的能力和对下属的管理能力;对于普通员工,则需培养他们的执行能力和相关专业技能。
1.3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就外在激励来看,一些企业实行的福利沉淀制度是一种很好的激励人员、留住人才的福利制度,公募基金会可以考虑适当采纳。就内在激励而言,主要是培养组织成员的职业兴趣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形成强大的内在动机,以不断约束、规范其外在行为。
1.4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机制。目前来看,特别需要岗位设置与管理的规范化,需要进行以战略为导向的工作分析与组织设计,在定岗、定责、定编与定员的基础上进行工作流程优化,从目前的人员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公募基金会可以通过建立员工信息资源库,对正式员工进行统一、科学的管理,定期完善相关信息,这既有利于规范正式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也便于日后的考核评优。
1.5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公募基金会可以根据考评内容的不同,采取多种考核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尽量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考核评估中表现优异的员工应予以提拔,以激发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表现不合格的员工应予以警告、降职或辞退,以儆效尤。只有这样,才能在组织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提升组织的工作绩效。
2.就外部环境来看,可采取如下举措:
2.1提升社会慈善意识和水平。这就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将志愿服务理念和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我国各阶段的教育事业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当中,从小培养公民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同时,公募基金会还应积极与政府、企业、媒体开展广泛合作,加大宣传力度,加深公众对公募基金会的了解,提升公募基金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2.2给予公募基金会独立的人事管理权。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完成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角色的转变,给予公募基金会更多的自治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金会像企业一样高效运作,及时招聘到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并实现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整个组织充满生机与活力。
作者:王可循王锐兰单位:东华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