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内容提要】评估和检验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导向、反馈和借鉴参考作用。评估和检验标准的不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结果有很大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影响更大。根据评估和检验的依据和方法来看,评价的标准必须满足三个方面的内容:根本标准——战斗力标准,基本标准——“两个提供”标准,具体标准——从思想教育既定任务的要求出发所确定的标准

怎样评估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这不仅是对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结和归纳,更是今后增强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评估和检验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认识问题,也是客观实践问题。从根本上说,它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完善的导向问题。《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称简《决定》)指出:“检查评估工作,要依据法规制度确立的标准,不能把离开条令条例搞高指标混同于高标准、严要求,不能把违背规章制度搞华而不实的东西作为新经验、新创造加以肯定。”这是对一般检查评估工作的要求,也为我们探讨评估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供了原则和方向。

一、评估和检验的作用

评估,从字面上讲就是“评议估计”和“评价”。检验,就是“检查验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评估和检验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变化状况进行评价和确认的活动,并由此发现和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教训、成功和失败的地方。通过衡量和比较,可以探索解决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以及官兵思想转化的方法和路子,探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最佳途径。

第一,具有导向作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和检验,既有明确的标准,又有客观的根据。这些结论,必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的导向、指南。评估和检验的标准,就是衡量其优缺点的尺度。这把尺度“卡”到哪里,就能对哪里教育活动的质量优劣、效果大小“评头品足”,“说长道短”。而这里的“长”与“短”,完全体现在评估和检验的标准及根据之中。

第二,具有反馈作用。通过评估和检验,可以对具体思想政治教育预定目标的落实情况、各环节步骤的运作以及内容、方式方法等,来一个“回头望”,总结归纳出相应的经验和教训,将这些信息及时地反馈到教育者、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部门,如政治机关等,适当地调整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等。

第三,具有借鉴参考作用。由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经常变化,效果评估和检验的标准也必然随之不断发展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和探索,则能够透过这些发展变化着的标准和根据,总结归纳出完善和提高思想教育的经验教训。

二、评估和检验的标准

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到底应如何评估和检验,各单位有不同的做法,其中最能体现其差别的关键要素和环节就是评价和检验的标准。由于标准的差异,对于同样的教育活动、甚至对同一单位的同一项教育活动,也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时下,有的单位与个人在评价和检验思想教育的标准上存在以下误区:

一是以完成任务为标准。例如,有的单位是以军事训练、作风纪律、行管或安全作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标准。

二是以个别领导人的言论为标准。上级领导的言论具有权威性,这是不容否认的,也是重要的评估结论,应认真学习和领会。但是,将上级领导的言论作为标准也是评估中屡屡发生的现象。

三是以自身为标准。有的单位是以组织安排、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多少、内容课题(专题)的数量、听课人数等的落实情况,作为判定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标准。有的则是以教育者讲课是否精彩、吸引人,听课人员的笔记写得多少,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否灵活多样等作为评价和检验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标准。

四是以评比结果为标准。这样做的好处是省事、直观,评比中谁得的奖励多,上级的表扬多,就认定教育质量和效果好。

五是以考试(核)成绩为标准。有的单位在教育的落实上奉行“教为考”的价值导向,一味地要求受教育者背诵许多条条框框和“标准答案”,死记硬背成风,过后官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精神忘记了,而许多思想问题和困惑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寻找不到答案。以上这些标准,都有相当的片面性。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坚持用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官兵的头脑,坚持用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教育引导官兵的思想和行为,帮助官兵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塑造“四有”革命军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为实现和完成好《决定》所提出“两个提供”的历史性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提高质量和效果。但同时也应当看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官兵施加的一种精神性影响活动,它并不能直接地等同于军事训练、完成任务和行管安全等实际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客观实践活动。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物质性力量”。但是由理论、精神性力量向实践、物质性力量的转化,总是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为教育的客体所接受和认同。当然,从接受教育到最后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其中有许多的复杂环节和步骤。但是,没有思想上的接受和认同作为前提条件,更不会发生实际行动上如训练、完成任务以及行管安全方面的转化。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增强教育效果,必须通过一系列相应的保障机制和组织形式,但这些机制和形式本身并不能成为衡量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标准。某项教育活动占用的时间再多,形式无论怎么灵活多样,讲解不管多么精彩纷呈,听课人员的笔记本写得再多,到课率达到了100%,如果受教育者并没有认同和接受教育内容和精神,或根本不打算实践教育灌输的基本原则和精神,那就不能说这项教育是成功的,不能说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是好的。

客体是否接受了教育的内容和精神,是否愿意将这些精神和原则付诸实践和行动,并不是通过几次考试(核)就能检查和了解到的。考试(核)只能反映出受教育者对灌输的知识、理论和信息的记忆程度,却不能反映和体现人们对这些教育内容基本精神的理解、认同、消化和吸收状况。仅仅将这些理论知识、条条框框背诵下来,应付一时一事的考试(核),对于官兵们来说并不困难,但问题是他们的思想困惑、思想矛盾本身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尤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不能得到完善和指导,死记硬背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官兵们解决思想问题。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和检验,必须有相应的标准,所谓标准就是尺度。通过准确的“尺度”,可以对政治教育的成败得失,对其相关要素、环节和步骤安排、运行合理与否等,作出相应的判定,并以此为契机,使思想政治教育向更高的层次和境界跃升。

(一)衡量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标准必须具备的特性

第一,与军队建设、军队思想政治建设以及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任务的要求相一致。通过衡量和检验,能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完成,实现好自身的任务和使命;

第二,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并且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完善和改革;

第三,既具有明确的内涵,又有一定的普遍性,有利于具体指导教育实践。

(二)标准及具体内容

按照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尤其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宗旨和任务的要求,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规定》等法规和文件精神,试确定评估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标准如下:

标准分三个层面:根本层面、基本层面和具体层面。具体内容包括,作为根本层面的战斗力标准;作为基本层面的“两个提供”标准;作为具体层面的具体标准等。

1.根本标准:战斗力标准

确立战斗力标准作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标准,具有以下根据:

第一,这是由我军的根本职能和新时期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第三条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现代化建设时期,担负着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的任务。”从履行的职责来看,“战斗队”仍然是我军的根本职能。虽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我国的安全环境并不是风平浪静,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仍需付出努力。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根据新时期我国的安全条件、军事斗争的特点和形势,及时调整我国军事战略方针,把目标确立在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战争上,为军队建设、军队政治工作和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确立了新的目标和方向。《决定》指出:“政治工作的服务保证作用,思想政治建设的成效,应当体现在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战斗力提高上。”思想政治教育以战斗力为根本标准,就是从根本上适应了军队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发展的根本要求。

第二,确立战斗力标准是生产力标准在军队建设实践中的延伸。所谓战斗力就是指军队的作战能力。从系统的各个要素来看,主要包括:(1)主体性要素,即人、武器装备以及人与武器装备的结合程度。这是构成战斗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战斗力中最重要的因素;(2)指导性要素,即军队的战略战术;(3)结构性要素,指部队的编制体制;(4)保障性要素,指军队的后勤保障与科学管理。虽然这是构成战斗力的四方面要素,但战斗力决不仅仅是它们的简单相加,而必须是诸要素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综合性、整体性效应和功能。正像生产力标准虽然也只是由生产者、生产对象和生产资料所组成一样,现实的生产力并不仅仅是三要素的简单拼凑,而是必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才能现实地发挥作用。因此,高素质的官兵队伍,还必须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高效合理的编制体制、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和科学管理。只有这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和产生战斗力。

第三,战斗力标准是宏观的指导性标准,并不能取代基本层面和具体层面的微观性标准。确立战斗力标准是要从根本上端正军队建设、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它表明,军队建设的一切工作、政治工作的根本职能和作用,思想政治建设的历史使命等,都必须从终极、宏观的意义上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为目标,并以此来衡量和检验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但这只是从指导性、整体性和归根到底的意义来确立这个标准的,不能将它作为衡量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惟一标准。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不能对教育的阶段性质量和效果用战斗力标准来衡量和检验,不能把官兵尚未转化或没有完全转化的思想和行为状况用战斗力标准否决掉,犯简单化和形而上学的错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特殊的规定性,它的效果并不能像其他工作,如军事、后勤和装备等立即表现出来。“立竿见影”不是思想教育的特点。官兵们的思想转化、对教育的理解和接受直至转变为行为,需要一个过程。有的教育效果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出来,有的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用战斗力标准搞“一刀切”,势必难以将处于潜在状态的官兵思想转化情况评估和检验出来。

2.基本标准:“两个提供”标准

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保持我军性质、作风和本色提供坚定的政治保证。这是思想政治建设的历史使命,也是衡量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基本标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此为基本目标,努力为实现和完成好“两个提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评估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必须强化“两个提供”的基本标准,并努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质量和效果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方法和思路。

确立“两个提供”作为评估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基本标准,是军队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

第一,这是由思想政治建设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特定任务和要求所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建设的中心环节,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因此从地位和作用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确是推动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环节。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两个提供”也必然是衡量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成败得失的基本准则。

第二,“两个提供”标准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从内容上看,“两个提供”既包括了为军事斗争“打得赢”提供精神动力的方面,又包括为我军“不变质”提供政治保障的方面;既有从政治指导、思想教育方面提高官兵思想觉悟、勇敢精神、顽强作风和铁的纪律,达到增强部队战斗力的方面,也有从根本上强化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增强官兵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不断强化革命军人精神支柱的方面。因而,实现和完成好“两个提供”的历史使命和任务,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基本评价和检验。

第三,与根本标准即战斗力标准相统一。

3.具体标准:从思想教育既定任务的要求出发所确立的标准

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需要运用根本标准、基本标准,也必须运用一些具体标准。这些具体标准是对根本标准、基本标准的具体化和条理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既定目标的体现和反映。

思想政治教育的既定目标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内容划分,包括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四个教育”,“三讲”教育,高科技军事知识教育,法制教育,形势任务教育等;从时间要求上划分,可以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教育目标,有的教育目标可以细化到年度、季度和月旬等;按照单位划分这些目标又包括中央军委、各总部和各军区要求达到的教育目标,各集团军、师(旅)团要求达到的教育目标以及基层连队要求达到的目标等。例如在开展“四个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坚持用科学理论从正面对官兵进行教育灌输和启发,又要紧密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官兵的思想实际、肩负的任务、驻地的环境,紧密结合具体事例,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明确具体、切实可行而且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指标和要求,使官兵们乐于接受和践行。对于在高中级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一方面要组织干部认真学习领会江主席的有关论述,领会有关中央文件精神,又要结合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实际,结合各自的工作特点和职责,制定出相应的整改目标及其措施,切实将“三讲”的总任务通过具体目标和要求落到实处。

三、评估和检验的根据

有了标准,还必须有评估和检验的确切根据。根据什么来评估和检验教育是否有利于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两个提供”的历史使命,是否有利于既定教育目标的贯彻落实,这些都需要认真加以分析。在教育中,尽管教育者从一定的教育任务要求出发,从官兵的实际出发,并且努力将目标与效果、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等统一起来,但现实中仍然存在二者不一致、相去甚远甚至相互背离的现象。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评估和检验中,应该注重哪一个方面,以哪一个因素为主呢?本文试提供几条原则,仅供参考。

第一,教育目标与结果相结合,注重结果原则。目标就是教育设定的“靶子”,任何目标的制定和落实都必须与提高部队战斗力、实现和完成好思想政治建设“两个提供”以及既定教育的具体目标相一致,保持教育有一个高起点。《决定》指出,要注意将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官兵在觉悟程度、道德水准、文化基础和社会经历方面的差异,把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目标要切合实际。但在教育中,有的教育者不遵循教育规律,人为地拔高目标,搞“一刀切”,“一头齐”,以为目标越高质量越好,片面追求目标上的“高大全”,完全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官兵的思想觉悟、生活工作的客观环境和条件,结果“唱高调”、“空泛”、“不切实际”等成了教育的通病。“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由于目标不切实际,有的受教育者对教育产生了本能的反感。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要有较高的起点,但是目标一定要实,要注意对象的思想实际和接受能力,否则,只能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所以,评估和检验就不能仅仅根据教育目标来下结论,而必须将作为起点的目标与作为过程终点的结果结合起来,既从教育所设定的主观愿望即目标状况出发,又注重教育终端的结果的客观状况,并以客观结果为主,具体就是以官兵接受科学理论、思想和行为转化的程度为主要根据。

第二,过程与效果相结合,注重效果原则。教育过程就是实施教育的若干环节和步骤的有机统一。总政治部号召各级抓教育时,反复强调了落实好教育的“五个主要步骤”,即总体筹划好,安排部署好,组织实施好,检查监督好,总结提高好。每个步骤应有具体的详细目标,它们共同服从和服务于整体目标。只要每个教育步骤稳扎稳打,教育质量和效果才有大幅度提高。但是在具体落实中,有的单位对这些步骤重视不够,操作质量不高,甚至跳过或忽视个别步骤,使教育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另一些单位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片面追求过程中各个环节步骤的“轰动效应”,为应付检查评比,扎扎实实走过场,而官兵的思想觉悟、奉献意识、道德水平、法制观念等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轰轰烈烈”的过程与扎扎实实的效果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所以,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就不能仅看过程而不问效果,而应该将两个方面联系起来看,并以客观效果作为主要根据。

第三,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注重内容落实原则。为落实教育内容,必然要辅之以相应的形式,任何教育活动都是特定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按照教育目标的要求,为了落实一定的教育内容,必然需要相应的形式,但不管这些教育手段、形式多么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多么吸引人,它们必须是为特定内容的落实、为实现特定教育目标服务的。形式一旦脱离具体内容的需要,为形式而形式,就是形式主义的东西。在实际教育评估中,形式主义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单位还很严重。他们为了迎合上级领导和检查,挖空心思搞表面文章,追求“三有”(即“广播里有声,电视里有影,报纸上有名”),至于教育内容和精神是否为官兵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或付诸实践了,却并不去过问。形式主义是教育的大敌。也是教育评估和检验工作的大敌。

第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实际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来源于实际,并且是为实际服务的。官兵们接受教育,理解和掌握科学理论,归根到底是用来指导实际,指导工作实践的。教育中那种脱离官兵实际,埋头灌输理论,或现实中忽视理论灌输,以行政命令和管理代替耐心细致的理论讲解,都有相当的片面性。评价和检验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不能仅仅从官兵熟悉、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状况,从干部战士背诵“条条框框”的情况来判定,而应该将官兵的理论思维能力,理论素养,尤其是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部队建设、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部队全面建设出谋划策等方面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理论武装的目的,要强化官兵的精神支柱,从根本上必须落实和体现在官兵们的实际行动上来,包括官兵们实际战斗力的提高,对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决心,对保持人民军队“不变质”的信心,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等,否则就会使理论流于空洞,难以评估和检验。

四、评估和检验的方法

方法就是评估和检验所应遵循的程序、途径和办法,按照功能和作用特点可以划分为定性、定量两大类。其中定性的方法主要有系统分析法,目标检验法,比较方法;定量的方法主要有效益评定法,接受程度评定法等。定性与定量方法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应在实践中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

(一)系统分析法

系统分析法是指根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采用系统分析技术,对作为系统工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析和评估的方法。系统论是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系统的结构、要素和功能进行研究和探索的一门现代科学。系统论及其分析技术的问世,反映了现代科学整体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它不仅在自然科学,而且也在解决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种复杂问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代系统方法与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相一致,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要补充。运用系统分析法评估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要坚持整体分析、有序分析和相关分析,并努力将三者结合起来。

整体分析。系统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并从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探求系统整体的结构和功能。运用系统分析法来评估和检验思想教育,就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来评估和检验。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三体”(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环境)、“四要素”(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就是“三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四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当“三体”“四要素”在方向上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就会有所增强;相反,当“三体”“四要素”在方向上不一致,发生冲突矛盾时,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必然下降。在评估和检验时,既要对“三体”“四要素”进行单独的分析和研究,也要将“三体”“四要素”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综合分析。整体分析探求它们之间的“合力”情况,通过整体分析得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正确认识。

有序分析。有序性原则认为,任何系统的内部结构必然表现为严格的顺序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教育目标决定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决定教育形式,它们共同决定教育活动的开展。单就教育目标看,从中央军委到总部机关以及基层部队,由于层次不同,目标就有长远目标、近期目标和阶段目标等不同层次;这些要素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影响与被影响、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是客观地存在并且发挥作用的。对于教育过程来说,各个环节步骤之间也具有严格的顺序性。从总体筹划、安排部署、组织实施、检查督促,到总结提高,这些程序之间的顺序也不能随意颠倒,否则,就会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受损。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必然随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事业的进步而进步,随着军队建设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广大官兵思想觉悟的提高而提高,这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发展中严密的有序性。

相关分析。系统的相关性原则认为,系统内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相互关联性。这种相互关联性不仅包括我们一般熟悉的因果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还有系统联系、结构联系、起源联系、系统环境联系等。系统的相关性是多质、多变量和多向性的联系。依据相关性原则,在评估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把其“三体”“四要素”看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作用的整体,将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客体和各要素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教育者(即主体)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又要看到受教育者(即客体)的主观能动作用,还要注意分析周围环境对教育的客观影响和制约作用;既要看到教育目标对教育活动的导向作用,也要冷静分析教育内容的落实情况、教育形式和手段的灵活多样性以及实际教育效果的状况,并努力将它们联系起来。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体”之间、“四要素”之间以及“五个主要步骤”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等联系起来,全面分析,全面总结,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评估和检验,就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和判定,也必然能准确地找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方法和思路,对实际的教育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和导向,切实增强教育的实效。

(二)目标检验法

所谓目标检验法就是对特定时期内思想政治教育所应该达到的目标进行认定的方法。实施目标检验的前提是对教育活动进行目标管理。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目标管理,就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的有关论述,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我军政治工作条例、我军基层建设纲要等所明确规定的任务和目标要求,根据部队“四个教育”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尤其是根据部队特定任务、驻地环境和条件以及官兵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接受能力、文化程度和社会经历等实际状况确定特定时期内思想政治教育所应达到的目标(包括长远、中期和短期目标等),这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目标管理的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统一性、层次性、阶段性等特点。所谓统一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各具体目标或阶段性目标都从属于整体目标。不管思想政治教育有多少个具体目标,如每个教育步骤所应该达到的目标等,它们都是内在一致的统一整体。层次性,就是教育的目标包括许多层次、若干方面,既有受教育者先进性与广泛性上的差别,也有受教育者个体之间在思想觉悟、接受能力、文化程度和社会经历等方面的差异。教育目标的层次性要求进行目标检验时,注意对不同对象具体要求,区别对待。例如对于普通党员干部与高中级领导干部,对于机关干部与基层官兵等,不能搞简单化的“一头齐”、“一刀切”。阶段性,指教育目标的时间性。从时间上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长期、中期和短期(近期)目标,而其中每一阶段的目标又可以具体划分为前、中、后等具体目标,使目标更加细化。那么,对特定时期内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可以通过相应的阶段性目标甚至具体目标要求来评估和检验。

以上分析说明,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目标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地运用目标检验和衡量的办法进行评估和检验的过程,将目标管理的详细要求实际地转化为实施相应目标检验的指标体系。这样,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检验的标准和根据就更加具体明确,操作起来更加直观和简捷。

(三)比较方法

比较方法就是将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进行对比、鉴别,以把握事物本质特点的研究方法。它的特有功能和作用是探究事物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运用比较方法来评估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者)和客体(受教育者)之间,驻地环境之间,教育过程(即环节、步骤)、目标、内容、形式和效果之间,甚至教育单位之间进行共时性(横向)和历时性(纵向)比较,并在比较、鉴别中确认和判定特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三种途径。

一是历时性(纵向)比较。即对某单位或组织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作历史性的比较,分析一定时期内(两年、一年、半年、三个月)前期、中期、后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的发展、变化情况,尤其要结合教育目标落实情况,官兵接受教育和思想行为转化情况,精神支柱强化情况,部队全面建设成绩,完成以军事训练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情况等。纵向比较的特点是比较的自我性,即用自己的前天、昨天和自己的今天作比较,目的在于发现思想教育在时间顺序上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从中找出制约教育质量和效果发展变化的内外在因素,以促进本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和完善。

二是共时性(横向)比较。单位与单位、组织与组织之间,甚至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间的比较,都可以发现和确认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进行共时性比较的特点是联系性。例如,拿本单位的教育活动跟其他单位或组织教育活动进行比较,而且是就同一时期内、同一教育任务、同一课题、同一环节和步骤进行比较。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样可以从横断面上衡量各单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状况,得出优良中差的结论来。

三是历时性(纵向)与共时性(横向)比较相结合。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仅仅局限于历时性比较的结论,不完全依赖比较的自我性,也不完全迷信共时性比较的暂时性,而是将它们结合起来,肯定各自比较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发现其中的不足和失误,得出比较公正、客观的结论,共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和提高。

但是,比较方法的结论具有相对性,因为任何比较,不管是共时性比较还是历时性比较,都是相对于其他教育单位、组织,其他时期和阶段等的相对结论,不可能得出一定时期内、一定范围内教育质量和效果绝对意义上变化、发展的准确认定。它受历史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运用时要注意。

(四)效益评定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如何,可以通过对其效益的计算获得比较确切、直观的把握。什么是效益呢?所谓效益就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产出即是教育的效果和收益之和。所谓效果就是教育活动产生的有效结果。收益即是教育效果转化而来的精神和物质利益,尤其是相对于提高部队战斗力,相对于思想政治建设的“两个提供”的历史使命以及官兵强化精神支柱等目标和要求所体现出的价值和效应,才算得上是教育的收益。效益是效果加收益与耗费时间乘以投入力量的积之间的比值,用公式表示就是:

效益=(教育效果+教育收益)÷(耗费时间×投入力量)×100%

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高低不仅与效果和实际收益的大小有关,也与投入的时间和力量有关。当教育的效果和收益一定时,教育时间越短,投入力量越少,教育的效益越高,教育的质量也必然随之提高。由于我们习惯于追求思想教育的效益是那种只讲产出不计投入的绝对效益,它可以等同于广义上的效果和效应。但由上面的公式计算所得,则是教育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关系而言的效益,是相对于特定教育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值,因而可以称之为相对效益。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既不能忽视对绝对效益、长远社会效益的追求,也要提高相对效益,防止重复思想政治教育拖拖拉拉、松松垮垮、说长话、大呼隆的现象,切实增强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思想教育的效益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教育者的存在形态,包括个人效益、集体效益和社会效益;按其表现形式可以划分为精神效益和物质效益;按性质方向,有正效益(有效果)、零效益(无效果)和负效益(负面效应)。十年动乱中,思想政治教育搞“假大空”,流于形式,走过场,更多的时候是零效益;由于当时思想政治教育成了整人的工具,“办学习班”、“搞专案”,教育成了推行错误路线的重要形式,给人们心理蒙上了可怕的阴影,这是负效益。

一般来说,效益高,教育质量和效果必然好,反之亦然。思想政治教育要追求高质量,就必须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显著的效果,非提高教育的效益不可。当然,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态是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有机统一,而精神成果主要体现在官兵的政治思想和精神动力方面,在量上难以计算。但是,这些精神性的东西毕竟是客观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必然要转化并体现为物质成果,而物质成果是精神效果的转化形式,具体表现为官兵对各项任务的完成上,在量上可以通过具体的指标体系和数据予以量化。这两种成果是受教育者政治思想精神面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风纪律、道德水平以及各项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取得良好成就的综合效应。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不能仅仅凭其中的任何一、两个方面来评估和判定,必须从综合和整体的角度来评价。

(五)接受程度评估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怎么样,教育的有效性和价值有多少,一个重要的衡量方式就是受教育者对教育灌输的接受和认同情况,尤其是愿意将教育的内容和精神付诸实践的状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精神在什么程度、范围和意义上被官兵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这是评估和检验教育质量和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从接受的角度看,教育者输入信息量的多少,接受者头脑中存储的相关知识和信息量,接受者的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强弱,对输入信息的认可态度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接受的效果和效益。如果我们以E[,(x)]表示对输入信息X的反应情况,单位为比特;以K表示接受者的智力常数;以P[,(x)]表示接受者对输入信息的认可态度,其取值范围是-1≤P[,(x)]≤1;以T[,(x)]表示教育者输入的一系列信息,以S[,(x)]表示接受者大脑中储存的与接受信息相关的知识,单位为比特;以R[,(x)]表示与输入信息相关的、接受者搜集来的补充信息,单位为比特;对F()表示接受者将各种信息知识联系、组织起来的思维能力;那么,接受者对教育者输入信息的接受情况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附图

在这个公式中T[,i(x)]是已知的输入信息,所以,接受者认可的情况主要由其对输入信息的态度P[,(x)],接受者大脑中存储的与输入信息X相关的知识S[,(x)]和搜集到的与教育者输入的信息X相关的补充信息R[,i(x)]来决定。

当P[,(x)]=0时,则

E[,(x)]=K·0·F(T[,i(x)],S[,i(x)],R[,i(x)])=0

这表明,接受者对教育输入的信息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即拒绝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灌输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可言。

当0<P[,(x)]≤1时,

附图

这表明,该式为正值,说明接受者对输入的信息有所理解和吸收。其中,若当0<P[,(x)]<1时,表示接受者从正面肯定的程度不完全;若当P[,(x)]=1,则表示接受者从正面作了完全肯定,教育灌输的质量达到最高。

当0>P[,(x)]≥-1时,则

附图

这时,该式为负值,表示接受者对输入的信息和知识从反面作了肯定和理解。其中,若0>P[,(x)]>-1时,表示从反面吸收和内化的程度不完全;若P[,(x)]=-1时,则表示完全从反面进行了吸收和内化,这时,教育的质量很差,而且教育灌输出现了负面效应,如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等。

有了量化的结果,对接受程度,才能比较客观、准确地从部分接受与全部接受、部分未接受与全部未接受等方面来判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北京:长征出版社,1999

[2]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5

[3]军队基层建设纲要.1996

[4]邓小平关于军队建设论述选编.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邓小平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6]杨春长.学习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7]张成存.军队政治工作效益论(书稿).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8]冯平.评价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