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探讨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探讨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

论文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建设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探析新形势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表现,并以此为基拙,丰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内涵,进一步探索加强大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与途径。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强烈的变革,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崭新天地的同时,也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挑战。无论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还是大学生其在网络天地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性建设是进一步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主体性内涵及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性建设的意义

主体性概念是一个哲学范畴,一般说来,主体性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在一定的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人就是主体,主体的能力、情感、意识、品性、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主体对客体的作用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主性、自为性、能动性即为主体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中的体现,是新的领域。其过程既是教育者借助网络平台,运用网络手段,遵照一定的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传输的过程,同时又是受教育者通过互联网在接受教育后,主动地把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品德,外化为行为和习惯的过程。这一过程强调教育活动的同时,需要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最终必须产生实际的“转化效果”。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教育与互联网良性发展的双重需要。

1.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性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教育者(思想政治工作者)、受教育者(大学生)两个方面作了充分阐述。

在整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作为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搜集、选择、过滤、制作、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有目的地影响整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塑造其品德的主导因素。思想政治工作者主体性发挥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效果。网络的自身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双方的界定比较模糊,传统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形象影响因素被弱化、甚至虚化。而受教育者的“虚拟化”也将给网络教育者带来一系列新的管理课题,未来社会需要“数字化教育管理者”。只有具有高度主体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才能根据网络发展的时代要求,不断学习使用和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创新,形成网络空间感染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并自觉地发挥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2.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性建设是互联网发展的内在要求

人们越来载离不开互联网,其内容几乎涵盖了人类认识的每一个方面,是真正意义上的使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以较小的代价获得最多知识的“百科全书”,它也大大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然而,互联网也是“双刃剑”。在为人们提供较多信息和便利的同时,也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间题。国际文化霸权主义利用已拥有的网络技术和网络平台,大力推进其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同时黄色、暴力、颓废、迷信甚至反动的内容也大量充斥,混淆学生的思想认识,削弱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学生的原有价值体系受到严重挑战。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和隐匿性,对原来的道德体系提出新的挑战,在网络上人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中一部分人通过网络制作、传播谣言,对社会其他群体和机构、政党甚至政府组织的政策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著名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由于相关法律和管理体系还不规范,在网络上伦理相对主义盛行“你想怎样就怎样”或者“怎样都行”,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波动性,导致其政治意识、阶级意识,甚至国家、民族意识淡化。在虚拟的环境中有的学生迷失自我,以虚拟的人物出现,渐渐脱离真实世界,引起心理疾病;一部分学生缺乏网络道德,将互联网作为“施展才能”的天地,利用网络知识毫无顾虑地攻击网站,以此为乐或作为炫耀资本,等等。因此如何有效占领网络新型阵地,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互联网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状况分析

互联网的发展依赖于人们的广泛使用。人们的网络主体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教育学生学会如何鉴别有益和有害的内容,拒绝不健康内容,另一方面必须对不健康的内容给予坚决的反击,引导大学生用科学、全面、辨证的观念来分析判断所产生的现象,提升学生的思辩能力,巩固和完善价值观。从当前的网络应用状况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就显缺失。

1.思想政治工作者网络主体性缺失

目前,各高校都重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主体之一的工作者队伍目前存在一定问题,如人心不稳,人员结构不合理;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学历层次偏低,知识面较窄,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网络知识欠缺;工作投人与待遇较低的比差较大,职业观念淡薄;激励和培养体系不健全等等,诸多原因导致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网络教育主体性缺失,其表征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在网络时代,网络信息成为人们所面对的主要客体。有相当一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关注度不高,甚至不接触网络;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教育本身更转化为平等交流,教育者仍处于“我说你听”状态。

网络应用知识不足。网络作为人们交流的工具和信息传播的载体,其使用需要一定的知识支撑,年龄较大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这方面知识相对欠缺,一部分人不主动积极地学习相关知识,有时仅停留在上网看新闻上。或者网络语言的欠缺,无意识拉开了与大学生的距离。

网络教育手段单一。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网站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有效途径,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网站”较多,但其浏览率极低。其原因是各网站内容大同小异,信息缺乏吸引力;网络更新维护速度较慢,相当一部分网站停留在初建时态;网络缺乏特色,网站宣传力度不够,以网络为载体的活动几乎没有,等。这些表明在网站建设中,作为教育者意识还停顿在以往的“单向传输”状态,在创造性上缺乏主动。

2.大学生网络主体性失衡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高校网络教学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进行网络学习、交流与沟通等活动,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受众的主要群体。然而,有调查表明,“只有46%左右的大学生基本上能熟练地操作网络,但仍然还有33.4%大学生只是一般地使用网络,有20%左右的大学生只是简单地会使用或者还不会使用网络”。(《西部大学生网络主体性调查及其研究》)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网络使用的水平参差不齐,在网络教育和技能培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在网络实践活动中,大学生网络主体性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大学生在网络信息选择上仍然以娱乐、休闲类信息为主,对网络信息选择质量不高;参与网络活动以电子邮件、网上聊天、信息查询为主,创造性和自为性的网络实践活动欠缺;大多数学生对网络有较高的认知度,但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自律,沉溺于网络,产生了“网络综合症”(如上瘾、人际关系疏远、孤独等),甚至荒废了学业;大学生中出现“人格危机”,网络虚拟人格与实际人格相冲突,有的学生缺乏应有的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认为网络“虚拟空间”上可以为所欲为,传谣、制谣事件经常发生,有的走上犯罪道路。

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建设的几点设想

随着信息网络迅速发展,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途径,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因此,必须重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性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局面。

1.树立思想政治工作者主体性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单向式教育模式,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别强调平等基础上的互动式交流,实现“主客体一体化”,以理说人、以情动人,以人格感染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育人目的。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适应网络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首先必须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适应时代要求的职业观,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其次树立网络信息观念,提高网络素质,分析网络现象,了解学生网上动态,与学生建立通畅的交流渠道;加强工作能动性,主动积极地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创造性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展现网络运用能力的平台;注重网上网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虚事实做,强化网络工作的实际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和教育学生,弘扬和培育学生网络主体性并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变化,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零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其网络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性建设,还需要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只有把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纳人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系统之中,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在网络教育过程中,必须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主体性的认知,增强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自主选择性,增强大学生参与网络实践活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对网络的驾驭能力,增强大学生网络主体的自为性,在知识积累、能力锻炼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超级秘书网

3.构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建设的保证体系,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建设,必须建立工作的保证体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加强多层次的网站网页建设,构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体系。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发挥教育者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先进的网络技术融于思想政治工作中。在教育模式上,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说教”为自由浏览;在教育方式上,由二维方式,变成以受众为主体,有选择视觉三维方式;在教育内容上,由一个层次的文件(文章)变为多层次的大量文章、图文并茂的各种资料;在学习过程中,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让其自由地、松弛有度地选择浏览对象,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者的观念。在网站设计理念上,坚持“综合化”和“专项化”结合的原则,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手段和功能,发挥网络“多媒体”特性和优势;在网站的内容构建和舆论引导上应充分尊重受众习惯,突出个性化服务功能,注意相关内容宣传的系统性,注意网络宣传的语言艺术,体现人文关怀;在网站建设上重视技术保障,主要是“增加带宽,提高上网速度”。另外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网站的宣传推介,凸现网站形象。其次,遵循互联网特点,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效应。BBS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广大师生通过BBS发表个人观点,讨论有关话题,同时也可发现日常工作中的诸多问题,通过信息收集、分析,了解师生的想法,便于工作搭准脉络,“有的放矢”。通过开设“领导信箱”,架起师生和领导沟通交流的桥梁,及时地反映师生呼声,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另外可以开展网上调查,有针对性地做好职工政治思想工作。特别是网络使用的“双向性”,使者和受众者能够双向交流,主客体平等相待,没了居高临下灌输的感觉,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向心力和亲和力。再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体系。英国学者托夫勒曾说过:“电脑网络的建立与普及将彻底地改变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模式。”目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必须营造重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氛围,结合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日常工作与网络教育齐头并进”的格局。可以建立一支专业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人员编制、职业发展、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于充分保证,从而形成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机制。

有专家预测,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至少要再历经50年才可能定型。但是,在互联网上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等待,只有思想政治工作者积极地参与进去,应用众多相关学科知识,如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学习,才能“跟进”网络发展,“参与”网络成长,在互联网上发出声音,开一片天地,树一杆旗帜,占领阵地,最终打造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