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网络思政探讨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必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统领作用。在当前互联网正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情况下,探讨高校网络思政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网络思政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文章通过对网络思政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有关形式创新的“四化”建设的思路,以扬长避短,使网络思政在现代大学生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络思政扬长避短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在该社会中居于主导和统领地位的思想价值观念的总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丰富了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这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本文试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来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起着主导作用。有专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体现为在逻辑起点、重点针对对象、内容、目的、方法、任务等多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囊括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目标、内容等诸多方面,而其四个方面的内容又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标和任务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
具体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方向主导上,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什么人”的关键问题,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明确的导向。而其具体的内容又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基本标准和科学范畴,规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怎样培养人”的基本范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他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提供了思想资源和理论基础。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主体自身积极构建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多样化的经济成分和经营模式、多样化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的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必然会产生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内容都已经不适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思想资源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理论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大学生奉献社会、实现自我的动力支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大学生立足祖国、放眼世界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也是大学生和谐人格形成的价值依据。
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高校的使命就是将人类社会在一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传授给年轻一代,促进人类思想的进步,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高校作为教育和培养青年人的主阵地,同样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沿阵地和主导力量。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理应发挥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由此,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引领和统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正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丰富发展而形成自身的特点。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
网络思政是面对新形势加强高校网络宣传教育的一种方法,是新时期思政工作的一种创新和发展。随着国际互联网和校园网的建设与普及,网络这一全新的信息传媒工具,以其空间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其独特的魅力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道德观念和心理发展。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就是要针对大学生网络文化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形式创新,探索和采用新的手段与方法,扩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和活动空间,更广泛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主动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现在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而促成信息爆炸的主要原因便是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通过计算机网络,不同地域的人们依靠信息交流连接在一起,从而构成了新形式的人际环境,社会学家称之为“网络环境”。借助于此形成的网络思政环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共享性。通过网络载体,个人可以享受到他人提供的资源,自己提供的资源也能为他人所接受。所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网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现实环境中的信息交流的地域性、时限性和自我性缺陷。
第二,简便性。网络信息的查询和调取方式极其简便,当然,某些信息需要获得授权。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在每个学生宿舍平均有两台电脑,少则一台,衣食住行的所有信息基本能在网络上获取,同时由于校园内网的高速发展,诸如开班选课、图书预定、缴纳电费网费、快餐外卖、跳蚤市场等等,学习和生活中的诸多问题都可以足不出户地在网上交易完成。这些无疑减少了实体资源的拥堵,提高了办事效率,极大地便捷了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同时也使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第三,隐秘性。网络空间里实体存在的是各类信息而非具备人格身份的人,这充分满足了人的自我保护的意识需要,激发了信息的自由交流和流通。当代大学生已经走入了90后,独立和张扬的个性让他们对于自由和权利的诉求更为大胆,但是在传统的社会环境中,由于价值观的形成和转变有其固有的阶段性,在现阶段,对于9O后的特立独行更多持“非主流”的态度。而网络环境的隐秘性正是创造了无人格身份的环境,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空间和属于一类好友的论坛中极大地释放真性情的自我,倾诉心声,倾听到了这些最直接的声音,无疑对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走进学生心灵深处,预防和解决潜在危机或是蓄积的问题,大有裨益。
第四,平等性。现实环境中,人们处于相对固定的社会结构中,经济基础、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身份等参差不同,而网络环境由于其虚拟特征而为所有人提供相对均等的选择与被选择的机会,从而也导致参与者对平等意识的普遍认同。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活动的个体必然地形成了与现实环境里不同的文化形态,即某一类主体在面对某种现象时的思维与行动模式。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指出,人类具备克制与发泄两种基本的心理机制。在多数情况下,网络的“发泄”特征更为明显些,人们的信息释放与接受具有无指向性、无规范性、无掩饰性,网民在心理上相应表现为对平等身份的强烈认同、对各类信息的极度开放和对自我意识的率性表达。
三、把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利弊,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利用网络这个渠道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一种紧跟时代步伐的教育方式。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思想政治工作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首先,从有利的方面看。利用网络的形式进行思政教育,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能够使思政工作更加生动直观;利用网络信息量大、信息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使思政教育内容时时紧跟潮流,便于关心学生关心的问题,并参与讨论及时引导;大学生网民整体视野极其宽广,而个体关注又各自不同,从而导致思政工作在微观层次上的高度的不确定性。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可针对每个学生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案;网络思政可以避免思政教育成为老师的一言堂,为大学生提供平等自由的交流氛围;网络为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持,网络信息的全球化涵盖充实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教学内容。把网络教育和网络技术有力地结合起来能在心灵上真正地贴近大学生,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手段,等等。
其次,也存在种种弊端。如网络思政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监管。纷繁芜杂的网络生活中,如何调动“网虫”们放弃手中游戏或电影来到思政平台上交流以获取帮助,有难以预测的不可控性;网络思政不能给学生提供一种面对面的思政教育所带来的亲密的氛围。一场生动活泼的形势报告会的气氛,一次走入寝室、走入活动室与学生促膝长谈的效果,计算机网络是无法达到的;网络技术的开放性、网络信息来源的多样性、网络信息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网络信息在根本上因不能绝对控制而存在着事实上的复杂性。网络“防火墙”的脆弱使得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容易被扰乱;西方敌对势力和迷信、邪教等反动组织利用网络来宣传、渗透其反动谬论,我们要十分警惕;网络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也必然随着网络技术的扩散而渗透到世界各个国家,但由于世界各国的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及社会意识形态不同,因而在网络文化中就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评判标准,西方网络文化优势对我们弘扬主旋律文化产生的冲击不可低估,等等。
四、扬长避短,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哈斯·卡姆、E·斯科恩菲尔德斯在《数字式学习环境下解决问题的模式》一文中认为,高校网络使思想教育具有极高的文化和科技含量,可以将思想教育内容的本质隐含在文化知识和科技信息知识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尼古拉斯在《资助高等教育》一文中认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过程中的网络硬件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高校由于网络建设资金、硬件投资和人员配备紧缺,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网络普及率不高。桑迪·布林顿、奥拉·里伯在《虚拟学习环境的教学评价框架》一文中认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网络环境意识不强,已经成为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环境建设的障碍之一。在国内,我国高校纷纷采取措施,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有的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网站,有的制作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题主页,有的建立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兼职队伍,有的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纳入到学校网络建设总体规划,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营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从我们所做的调查情况看,一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支持的占到78%,反对的占4%,无所谓的也有18%;二是对网络思政的可行性,认为可行的占到62%,可以尝试的占28%,不可行的也占了10%;三是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安排上,认为在“两课”课堂上的占36%,单独开课的占26%,课余时间的占38%。
从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网络思政表示支持和欢迎,尤其在课余时间接受的思政教育占据了相当大一部分比例,这对于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是一种契机。
因此,我们应该扬长避短,使网络思政在现代大学生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根据网络思政的实践,我们提出了通过“四化”建设增强网络思政实效性的思路。
第一,基地化。加强思政网站的建设力度,建立起网络思政工作的强大根据地。笔者自2008年开设网络工作博客,并以此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博客中开辟了心情驿站、一起HIGH、择业路上、学习这点事儿、勤工&助学、重要通知、警钟长呜等主题板块,涉及党团活动、就业指导、校园文化、心理辅导、勤工助学、思想教育、学习指导、社会实践、时事点评、生活娱乐等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学生反映,每天上网都会主动到博客中搜寻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或提出自己需要的帮助,这块园地成了寻求帮助和闲暇小憩的基地。基地的稳定是为了便于工作中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地观察校园网络舆论,随时掌握、及时分析、定期总结学生思想状况,增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主动化。保持教育者的主动地位、及时主动信息,合理导向舆情。例如写在上海商学院火灾事故发生后的博文《生命,青春,我的大学》,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生命的价值,青春如何度过更有意义,大学四年有哪些事情必须经历等现实问题;针对“就业难、难就业”的世情,就如何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结合自身经历撰写博文《想要好“鱼”,还要自己去“渔”!》,与待就业同学交流生存和发展之道;在新生入学后,在博文《大学生了没?》中与学生一同探讨,如何进入大学生角色、适应大学生活;在社会核心价值观重振的课题中,进行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号召同学们《今天,给爸妈打个电话!》,进行感恩教育等,对于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纠正重大错误信息和批评错误言论等工作,努力将网络舆论“无政府特性”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点。
第三,阶段化。选准具有阶段性、导向性的重大论题,集中网络思政骨干力量,主动发起战略会战,通过论辩和总结来正面引导网络舆论,在平等自由的氛围里解决思想问题。在今年年初,响应校党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引导同学们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借助QQ群,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班团骨干中开展了“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为华理献一计”的系列学习和实践活动。
理论学习阶段,各组成员通过讨论、演讲、辩论、批评与自我批评、头脑风暴等多样形式,开展了党校培训课程的专题学习、党小组的专题讨论、骨干培训、党性分析锻炼等活动。通过这些学习,同学们对于科学发展观有了更为系统和深刻的认识,提升了理论水平。为了更深刻地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党员及高级党校的入党积极分子深入同学,倾听同学的心声,了解同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此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同学们深刻领会到“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激发了广大同学的主人翁意识,为学校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学习实践活动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此次阶段性的活动通过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在方法上正确指导,以协调、疏导式的网络讨论对话,使学生思政工作更加深入有效。超级秘书网
第四,平等化。积极鼓励支持高校思政工作教师进入学生的网络生活,通过公开个人E—mail信箱、QQ号,加入学生组建的校内网等成为同学们的朋友,在思想交流中建立信任,互帮互助,辅导员可以快捷、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情绪,掌握学生实况,把工作及时、准确地做到学生的心坎儿上,潜移默化地进行理念教育、素质教育,真正做到从教师单方面占有主动权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权威压制模式向平等坦诚的现代教育模式转变。
上述“四化”建设,使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得到很大提高。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同志鼓励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辅导员在具体的网络思政工作中,对如何发挥网络思政在服务学生、网络育人中的作用,应积极探索,不断开设特色频道,生产原创作品;大力整合网络平台,扩大辐射范围;坚持形成工作习惯,积累工作经验;并在工作媒介中融入思想内涵,体现个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