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美育实践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美育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尤其是通过美育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展完美人性。本文以实践活动为切入点,浅谈美育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实施路径。
关键词:
思想政治;美育;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党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承载着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任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因此将美育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用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迫在眉睫。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的相关概念界定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用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等。”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更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地位以及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如何让学生更好、更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严峻性。美育又称“审美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一样构成了系统的国民教育。纵观古今中外,美育作为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贯穿于社会文化的发展中。本文所讲的美育是通过对自然美的感受、艺术美的鉴赏以及社会美的创造等对受教者进行情感感化、性情陶冶,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塑造审美人格。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纵观社会发展历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内容枯燥无味,不能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特点让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未能及时反映出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注重理论灌输和强制说教,形式单一,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独立、自我发展等特征不匹配。高校学生实践活动(如学生社团、学生会等)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但社团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校领导重视不够,形式单一,没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等,达不到高标准的育人标准。
三、美育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实现路径
1.美育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基本一致,本质上是相通的,且美育以其独有的形象性、情感性和自由性等功能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差的问题,尤其是开展美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创造性、灵活性、主动性,所以将美育思想渗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既符合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全面科学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新青年。
2.美育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路径
为了响应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结合笔者所在学院专业设置特色,学院启动大学生美育工程,进行美育实践,对管理老师进行美育知识的培训,建立完整的管理机制和实施机制,锻炼新一代大学生对于美的发现和创造美的能力,推广和宣传我院的活动理念。
(1)心灵工程——心语
当代大学生在不同的成长环境下生活、学习,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心灵工程”通过多种形式加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师生感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国际青年说
基于笔者所在学院英语专业的实际情况,学院组织学生进行“中外文化交流讲座、英语风采达人秀”等活动,提升学生外语水平和口语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对中外文化的了解,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历史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舞艺堂
通过艺术教育的形式,学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以此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网媒工作室
为了顺应数字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给学院网络新媒体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学院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确保美育的高效实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此更好地推广学院的特色文化。
参考文献:
[1]杜卫.美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张雅惠:美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天津大学,2015
[3]江涌.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
[4]王军莉.试论高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
[5]赵海琪.浅析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1
作者:费珊珊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