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我国物流信息化管治存在的问题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我国物流企业在探索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总体而言,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基础信息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发展缓慢,物流信息化发展战略欠缺等问题,笔者在此就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提出几点看法,并对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物流问题;信息化建设
一、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信息化管理是国内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目前在物流行业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即便是一些大型的物流服务机构,比如港口、货运站场,虽然也很早就投入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不过这些平台仍不是非常完善。据调查,我国的物流服务企业中,仅有39%的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而在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物流企业中,80%左右仍处于初级建设阶段,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对信息、数据的及时收集和有效整合;在此基础上,少数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物流企业(约15%)开始提升信息化应用层次,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管理和业务流程的优化,另有极少数物流企业(约5%)开始进入全面供应链系统的建设阶段。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其企业网站的功能仍然以企业形象宣传等基础应用为主,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16%左右。同时,已建信息化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而关系到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有关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所占比例很小,大约是23%左右。
二、我国物流信息化存在问题
1.物流行业还不规范,没有完善统一的标准体系。物流行业发展至今,虽然国家相关部委也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法规,但是由于执行不到位等原因,很多政策法规并没有得到切实应用,从而导致物流行业的各个层面都存在标准不一致的地方。物流行业是一个服务型行业,如果标准不统一,就会严重阻碍整个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很多中小型物流企业不具备投资信息系统的实力。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少则三五万,多则需要数千万的投资。从国内来看,很大一部分的物流公司都是由之前的货运公司转变而来。这些货运公司以前一般只从事单纯的零担、整车配送等业务,规模较小,实力也比较薄弱,因此也不具备充分的实力投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在广州,类似这样的物流公司不下数千家。由于这一类物流公司大多在物流运作中担任末端配送业务,因此会导致物流信息的末端脱节,从而影响到整个物流行业信息化的进展。
3.相关政府部门或大型物流中心物流信息建设缓慢。在整个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中,相关政府部门、大型物流企业、大型物流集散中心(如港口、机场、大型货运站场或位于城市边缘的物流接驳中心等)的物流信息化建设程度对整个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提高整个行业的物流工作效率,如果这些机构缺乏高效的物流信息支持,那么就会对整个物流的信息供应链带来阻塞,从而影响到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4.很多先进的物流技术尚没有得到有效应用。由于国内物流行业起步比较晚,而且很多都是从货运公司转型而来,各方面观念都比较陈旧,一些新兴的物流技术尚没有在整个物流行业得到普及。比如条形码技术,在国外的仓储物流业中已经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经历了几次更新换代,而在国内,这种应用还尚未普及,原因之一也是前面阐述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等问题。此外面向批量物件的RF(RadioFrequency,射频技术)、面向车辆定位的GPS、GIS技术等,这些技术目前仅有很少的一部分企业在尝试应用。
5.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特别是在一些专业型的仓储、港口、码头等操作性较强的企业尤为明显。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原因之一是国内缺乏相应的物流管理人才,原因之二是一部分工作岗位也不需要很高的学历。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低下造成物流信息系统难以实施,一部分人员可能连电脑的基本操作都不会。人力成本低廉也是影响物流信息系统投入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人力成本偏低,而投资信息系统一般都耗费巨大,从企业的决策者来说,如果增加一部分人手可以达到同样或类似的效果,并且成本相当,那么增加人手就会成为首选。
三、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1.WMS、TMS等业务系统建设紧密结合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在我国,由于各物流企业经营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导致各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运作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简单、机械地照搬同行企业的WMS(仓储管理系统)和TMS(运输管理系统)软件应用,必将“水土不服”,最终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失败。树立“量体裁衣”式的信息化建设思路,才能真正支撑业务运营,否则信息化将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桎梏,导致业务执行烦琐复杂、信息滞后且不真实、系统使用积极性低、领导信息化信心下降等众多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对众多正处于发展中的中型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更应随着其业务模式与经营思路转变而灵活调整,来满足其业务发展的需求。
2.仓储、配送等业务信息从“异构、分散”向“统一、集中”转变。对于大型物流企业,集约化管理难度高和异地业务监控效率差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必将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加以解决。趋势是,在集团统一信息编码的基础上,利用总部集中部署式的信息系统,及时地将各地子公司的分散业务数据进行汇总,通过数据了解与监控各地的业务开展状况,分析出集团发展战略执行或统一经营管理中各地出现的差异性与潜在问题,进而及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加以改进。
3.第三方系统的信息集成建设将拓展客户服务的领域。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与国外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客户服务”,而服务的及时性与全面性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实力,在客户服务要求逐步细化的今天,拓展客户服务领域、提高客户服务效率将是各企业发展中的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客户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物流信息(如货物离港、到货验收、装车出库等业务操作的实时信息)以跟踪、了解货物实时的物流状态。因此,必须打破原有封闭式的物流系统架构,为客户提供实时的信息交换接口,为客户提供网上查询、邮件、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客户可以通过物流系统获得货物到达的准确时间、到达位置等信息。物流服务企业将实现与客户系统间的信息集成(如:物流企业的WMS系统与生产企业的SCM系统,物流企业的TMS系统与分销企业的DRP系统等)。通过系统间信息的及时传递,加强企业与客户联系的紧密性,以完善、及时的信息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4.RFID技术将在物流行业广泛应用。随着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不断成熟、应用成本(单品价格、实施费用等)的逐步降低,以及在国内物流企业应用案例的增多,RFID技术对物流企业业务处理效率的提升价值将日益凸显。利用RFID技术可实现货物供应链实时监控,保证库存高可见性,使企业不需要在业务起步时就拥有强大的条码系统。RFID技术凭借无光电应用特性,将支持更多的自动读取,在缩减制造及分拨人员成本的同时保证高准确性。RFID提供对供应链资产的实时监控并通过电子标签操作使人员了解产品的详细信息,这为改进决策、加快处理问题的速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对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做好基础性公共平台建设。政府必须负责建设基础性和政务性的公共平台,即完成相关监管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以此推进全社会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目前有三大系统建设与升级迫在眉睫:
一是电子口岸系统。这项国家级的重点工程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今后必须进一步加大协调和领导力度,把电子口岸建设成为具有一个“门户”入网、一次认证登录等“一站式”服务功能、集口岸通关执法管理及相关物流服务为一体的大通关、大物流、大外贸的统一信息平台。
二是“大交通”监管系统。我国目前的交通分属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等多部门管理,在没有改变管理模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信息的共享和交换建立一个“大交通”监管信息平台,对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的整合要逐步完成,当前重要的是在各种交通监管系统的基础上,确立一个信息交换与共享的框架基础,使这个平台能够兼容多种信息采集方式,多种定位技术,多种信息的提供者、应用者,同时又有规范的管理和服务准则。
三是特殊商品物流的监管系统。重点需要抓好两方面的建设:一是对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商品,例如重点食品、药品等,要实施生产与流通的全过程监管;二是建立全国危险品联网实时监管系统,加强对危险品储运的安全监管,预防和减少危险品储运过程中的恶性事故,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机制,最大限度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注重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RFID技术。
过去,在物流行业流行的“大而全”思维已不能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概念,单纯依靠扩大基础设施诸如仓储和运输规模来赢得市场的想法将被市场所淘汰。而如何利用新技术,为企业发展抢占先机成为众多物流企业面临的一道难题。在这方面,一些企业已经走到了前列。例如,在海尔物流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中,使用无线网络和相关软件管理系统,工作人员只需扫描物料周转箱上的条形码,就可以轻松完成收货程序;而如果物料不在定单范围内,信息终端就会自动报警,避免了人为因素导致的库存增加,使企业趋向“零库存”。
尽管RFID在国内距离物流的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些新技术趋势是物流行业必须要关注的。这种使用无线网络进行的业务操作和原有网络管理功能的延伸,使仓库的任务不再是用来储存物资,而是过站物流的一个点,它只是暂时存放各种原材料和半成品,然后由计算机进行配套,把配置好的零部件直接送到生产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线网络技术使仓库成为一条流动的“河”,提高了仓库的利用率,
3.满足中小物流企业的基础信息化需求。我国物流信息化目前的需求仍是以底层的基础信息化为主,在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收集的成功案例中,属于这个层次的大约占80%。因此,需要制作一些“短、平、快”的产品,解决局部环节的简单作业,满足广大中小物流企业的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实现对现有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和重构。一些基础性的技术,如条形码、扫描技术和互联网等,就能够有效地改善企业内部库存管理、配送管理和顾客服务,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的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