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摘要:

在应用型高校转型的背景下,许多独立学院开始思考和调整办学思路,以培养新时代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文章以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独立学院的视角下,分析了现阶段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并结合应用型高校办学宗旨和要求,提出调整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相关建议。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课程设置

目前,我国本科教育有公办本科、技工学院和成人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体系;独立学院以专业广泛、办学灵活等特点,受到不少学生欢迎。独立学院不同于公办大学重视科学研究的投入产出,也不同于技工学院侧重学生最基本的就业能力培养;独立学院既要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也需要学生学会相关行业设备的操作。其中,独立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就体现了独立学院办学的这一要求。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1],全国许多独立学院作为应用型高校转型试点学校,进行了应用型高校办学的思考和讨论。针对转型期的应用型高校改革,一些研究高校教育的学者也提出自己的思考。例如,邵丹和朱林莉认为应用型高校在转型期要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设立既有实用性又有专业特色的学科体系[2]。李晓东和李道胜则认为地方本科高校在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时要强调服务地方经济和满足行业需求[3]。笔者以独立学院应用型高校转型为背景,探讨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

1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

物流管理是一门以运输、配送、仓储、装卸、包装等物流知识为基础,以运筹学、统计学、国际货运、生产运作管理、港口管理等商科知识为依托,加之相关的物流设备操作和管理技能实训综合形成的专业。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专业知识具有实际应用性。物流管理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学科,其开设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社会生产中货物移动所带来的问题。例如物流从业者需设计和优化物流运输线路、合理安排装卸货物等日常生产所面临的情况等。这一要求使得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必须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要求学生也具备一定的物流设备操作能力。因此,纯课堂教育不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学习的需要。第二,专业知识具有多学科混合性。物流管理专业既然是基于实际生产管理所开设的专业,其专业知识内容也必定涵盖日常生产管理中的方方面面,具有多学科混合的特点。例如港口管理这门课程,其内容既有港务管理、港口生产管理等管理学内容;也有港口设备操作使用及维护等工学内容。多学科混合的特点使得一般的理论课和实训课分开安排课程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传授专业知识。第三,专业知识具有层次性。如同其他学科一样,物流管理专业的内容虽然涵盖广泛,但是专业知识之间也具有层次性。现有的课程安排大致是这样的:大一安排物流学和物流管理课程;大二安排运输、配送、仓储等物流实践内容;大三安排国际货运、集装箱管理等物流管理内容;大四安排专业实习。此课程安排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但也有不足之处。

2物流管理专业现有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的问题

2.1物流管理课程专业性不足

独立学院物流管理课程的专业性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本科教育和高职大专教育的教学要求不同。现有的独立学院大都是以本科教育为主,课程设置上与高职大专有所不同。但是,应用型高校办学转型以及独立学院的教学层次都要求物流管理专业更侧重于实际应用和熟练操作为主。这就导致了物流管理的课程出现了“三不像”的现象:既不像本科教育那样要求教学有深度、有广度;又不像高职大专那样教授实用技能;更不像成人教育那样只传授基本知识。这些问题都体现在课程的安排上,形成了现阶段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困境。

2.2现有课程没有满足完全学分制

独立学院未来的教学发展之一就是完全学分制。所谓完全学分制就是放弃过去的固定教学培养计划对学生选课和自主发展的限制,强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物流管理专业现阶段的课程结构主要是“商科平台课程”+“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安排相对固定,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度很低,不能满足完全学分制的要求。而且,除了实训课采用过程考核的考核方式外,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大都采用笔试或者论文的方式考核,缺乏灵活性。

2.3理论课与实训课安排不合理

因为独立学院财政和场地的原因,很多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课程开设都遇到了困难。缺乏有效的实训课程体系,使得现阶段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显得尤其缺乏。这些实训课程大都只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3D模拟操作,缺乏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实训课程减少势必造成理论课程的增加,学生抱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成了“文科”课程。可见,实训课程的多少好坏直接影响了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品质。而《指导意见》明确说明“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1],强调了实训课程在应用型高校办学转型中的重要地位。理论课和实训课安排问题还体现在理论教学和实践存在时间和空间分离的现象。例如,很多高校的供应链实训课程比起供应链理论课程滞后一个学期,学生先学习供应链管理理论,下一学期才开始供应链软件的模拟实践,学习过程出现断层。虽然任课教师可以安排课内实践学时进行补充,但仍不是长远之计。

2.4现有物流课程体系缺乏专业特色

物流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专业,其课程内涵也较为广泛。现有的课程体系大都是管理学知识加上几门物流学必选课构成的。这样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了解企业物流的过程,却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形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深,港口物流、跨国物流、电子商务物流逐渐兴起,面临海洋物流的崛起和电子商务的普及等世界新经济潮流,物流课程需要全面改革,突出专业特色,提高教学的实用性,才能完善物流课程体系。

3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总结现有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不难发现其原因就在于以“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与以“学生主导”的教学模式之间的差别。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由教师制定学生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培养标准化、专业化人才。然而,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同一套标准的教学流程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位学生。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课程设置的建议:

3.1以“应用为主”的教学思路转变

应用型高校办学目标的设立,是新时代对于独立学院办学宗旨的一次转型要求和机会。“应用”的本质并不是放弃教材、放弃专业属性,只关注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应用”本质应该是在已有的学科基础之上对专业教学内容去伪存精、化繁为简,根据行业的现实需求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以及优化实训课程。转变传统上以“教纲为主”、“研究为主”的教学思路,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3.2专业课程模块化设计

本科专业设立之初就已经具备了完整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及课程安排,学生大学四年将按照此计划进行专业培养,课程设置较为固定。独立学院实行完全学分制之后,教学计划可以把原有的四年课程内容转变为不同的教学模块:大学公共基础模块(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思想政治课程等)、商学院平台模块(电子商务、ERP系统、运筹学等)、物流管理专业基础模块(物流学、物流管理等)、物流实践环节模块(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与配送中心等)、物流仿真实训模块(供应链仿真模拟实训、物流运输仿真模拟实训、配送中心仿真模拟实训等)等内容丰富的教学模块。此外,调整选修课的数量和比例,完善选修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高自由度的课程组合选择,满足完全学分制的要求。

3.3基于行业应用的实训课程改革

以“应用为主”是整个应用型高校转型的核心,实训课程改革的内容也应该基于行业应用。在当今物流行业应用之中,订单填写和录入早已实现二维码化,使用RFID或摄像提取订单数据,并进行大数据分析。而现有的实训课程很多还停留在人工制单,或者软件模拟制单的阶段,并没有进行相关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这样,学生只能学会简单的物流制单操作,而不能完成实际物流数据的分析和管理,不能很好地进行物流服务和营销。因此,实训课程要做到有限的资金投入下结合行业应用,对口相关产业链需求,改革实训课程内容,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

3.4创建有专业特色的物流课程体系

面对独立学院现有的办学情况,建立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较为困难。既然不能“面面俱到”,那突出专业特色的物流课程体系将成为独立学院物流课程设置的一种方法。以笔者所在的物流专业为例,通过创建以港航物流为特色的物流专业,不仅加强了专业的实用性和学术层次,也深受学生的欢迎。综上所述,独立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在应用型高校转型之际,应根据自身教学定位与相关行业需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为高校学生提供以行业应用为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安排,逐步形成以“应用为主,兼顾创新”的新型独立学院专业课程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2015-10-23)[2017-04-09].

[2]邵丹,朱林莉.转型期应用型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5):254-255.

[3]李晓东,李道胜.地方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临沂大学为例[J].临沂大学学报,2016(1):91-96.

作者:许力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