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的进步,高职学生加强自身核心职业技能的培养越来越重要。物流管理专业要以学生就业为主要方向,以核心职业技能培养为教育核心,加强各方面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专业化,旨在培养出一批符合社会发展对物流行业要求、精细化经营、精细化管理、精细化运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高专;物流管理;职业核心能力

一、引言

职业核心技术能力,是大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巧。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需要采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和制度改革,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和双证书考试等制度体系建设,将核心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不断提高。

二、围绕职业核心能力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将教育部[2006]14号和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精神作为指导,把高职教育的理念体现出来,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方法,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强调立足素质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终身学习等终极追求的理念。

三、围绕职业核心能力构建教学组织模式和课程体系

(一)“三三型”教学组织模式

“三三类”包括三个层次和三个阶段。三个模块分为三个培训模块: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块、工业技术交替课程教学模块、顶岗实习课程教学。三个模块的设计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制定。第一阶段:第一、第二学期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包括课程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课程性的基础知识学习内容主要涉及专业性的基本知识、专业性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的专业性知识的学习,技能培养等几个部分主要涉及对专业性的基础知识、专业性的认知与相关的专门知识的培养。第二阶段:第五学期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完成工学交替这个新的模块。充分利用校内外自主学习基地针对各种类型的岗位人才开展了技术、语言、文字、数量等方面的培训。第三阶段:第六个学期我们要顺利地完成顶岗实这一模块,充分运用校外实习基地开展生产与综合实习,完成了一次大型企业顶岗实习。

(二)“一个平台,两个系统”的课程体系

一个平台也就是校企合作的平台,根据不同的职业岗位及其技能要求,成立由物流管理学院的专业老师和企业行政部门的业务骨干共同组成的物流管理相关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制订“工学结合”的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校企合作培养优秀人才。两个框架体系分别为理论性课堂教学框架与实践性课堂教学框架,按“必需、够用”的原则再次构建了理论化课程的教学框架。公立的学习领域和职业技术的学习领域共同组成了理论课程体系,按“实际、实用、实践”的教学原则进行规划和设计的实践课程体系,由公共培训领域和职业技术培训领域两个方面组成,包括基础技能培训、职业技能核心知识培训、职业技能核心知识培训、三级递进式教学构成,体现了实践性课程多方位教学的特点。

四、对策建议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专业特色

根据市场需求和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形成了以“实践应用型”教育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物流与管理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建设方案。一个着力点便是课程制度必须能够做到充分体现实践应用性的本质,对课程制度需要及时进行改革和优化,突出了知识传授和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避免了课程的交叉和重复。实践教学体系应充分体现实践应用的主题和特点,适当加强实践课程的各个环节和课时,突出综合实践素质和核心能力的培养。

(二)以核心能力培养为核心,合理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物流行政管理相关专业的核心技术能力是每一个物流行政管理专业人员所必需要具备也最为关键的专业技术能力。忽视对核心技术能力的培养,必然会造成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结构的不均衡,难以完成对人才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实践课程教学活动,尽量完善实践课教学与基础理论课教学的结合,使专业知识的教学不放松,增加实践课的教学工作量,做到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合理平衡。

(三)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融传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偏重于传统理论化的教学或者是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均不利于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真正落实。在物流专业知识的教学模式上,一定要特别注意做到实践理论与传统知识的教学、实际应用课的统一,理论与传统知识课的教学要注意物流专业知识点的系统化,实践课程必须有助于物流专业技术知识的培养,促进物流专业知识系统应用及优化物流专业知识技术的形成。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上,要以了解学生的需求观点为教学中心,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综合运用大量的案例进行教学、情境分析、小组交流和互动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借助课堂的理论实践教学、实验室仿真、进入企业实习等多种具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五、围绕职业核心能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一)落实双专业带头人与双骨干课堂教师的培育工程

选取一名副高技术职称以上的老师作为物流管理学专业领导人培养对象,通过授课、科研、项目的发展计划等,强化本专业的领导者及其他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物流企业紧密合作,聘用校企合作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校企兼职的专业技术人才,与学院的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双带头人的科技创新机制。

(二)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在校企合作中,可以让企业的技术骨干担任院校的兼职教师,协同院校老师一起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指导。

(三)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

每年都会和一些知名的物流公司或者其他企业进行合作,让专业的教师进入其地区进行理论和实践性的锻炼,鼓励学员通过多种渠道参加国内外各类新一代技术的培训及认证考核,加强与校企的生产、科研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促使教师能够成为物流服务行业中最优秀的技术人才。

六、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一)物流管理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力

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是一个由基本概念框架、基本原理、基本技术手段和方法组成的统一整体。正确、全面地认识和运用物流管理的基础性理论必须始终站在一个整体的角度和高度,用系统化的观点全面了解概念结构体系、物流管理工作基本原则,同时也可以准确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实际存在联系。这一项能力的培养和获得都离不开课堂教学。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要求既应该而且也必须严格地遵循与相关知识点的系统化,不能被人为地割裂出去,否则学生无法从整体上准确把握物流管理的根本原则和理论,导致他们的理解能力是片面、有限的。

(二)物流业务活动操作能力

物流业务活动的操作技术能力,是我们在物流管理中所具备的一项基本的专业技术。要熟练掌握与物流相关的经营活动,首先要对此类物流经营活动的基础和过程有全面的了解和理解,并分析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这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与其他相关的知识及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相结合,尤其是在实践中的积累。相关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各种物流的基本功能、企业对物流的运作等密切相关的知识,这些都是我们认识和了解物流行为活动的重要依据。

(三)物流系统优化能力

物流体系优化功能主要目的就是以对于物流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的认识及对于物流经营管理活动中各种环节的操纵性能力等作为依据,以其具有较高专业性的思维方式和技术特点为纽带,选用恰当的手段和方法针对各种物流经营管理活动的具体特点进行优化,提高各种物流经营管理的效率和对于经济的利用度。物流系统优化的能力首先需要对当前物流活动中运行的效率和经济效益做出判断,结合相关理论和实际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而对其作出优化。由此可以看出,该项技术能力的得到和获取同样也离不开实际的活动,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分析判断的能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剖析,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营造真实的职业情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教育不但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而且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综合素养。实训学校同时也充分发挥了职业的归纳与其属性以及情境的培养与育人等功能,真实的职业环境对于职业文化素养的培育与养成是最为有利、最能为人所用的环境。

(六)通过订单培养,打造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

根据公司订单要求,由学校专业教师和公司各行业专业教学骨干参与,成立了公司订单班专项教学工程指导,共同研究制定“工学结合”的公司订单班专门教学人才培养方案。

(七)推进双证机制,增强学生职业技能

通过与国家有关权威的认证机构以及社会福利和人民政府的劳动保障等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研究开发了一套针对高职高专学生所需要的物流类专业技术资格考核培训的认证和考核体系项目,将其中的专业资格与考核体系紧密相关的。岗位物流类专业技术与相关的专业考试结合进行培训并融入相应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中实施这一方案。

七、结语

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对学生的职业和核心技术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深化课程教育和体制的教学改革,加强对双师式素质的教学队伍建设,强化在实践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不断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洁.大数据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研究[J].科技资讯,2019(32).

[2]冯国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2).

[3]李斌成.基于调研分析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甘肃财贸职业学院为例[J].物流技术,2020(2).

[4]余萌.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才智,2020(14).

[5]朱美虹.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今日中国论坛,2018(6).

作者:霍峻阳 司涛旭 单位: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