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经济资本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经济资本管理是目前国际商业银行比较先进的管理技术,是在总分行管理体制下,实施内部经营管理的一项新兴管理工具。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资本约束条件下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意义、难点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对商业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有一定实践意义。
[关键词]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对策
近年来,一个适应现代金融企业要求的管理体系———经济资本管理办法及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指标的综合绩效考核办法在国内多家银行实施,这标志着商业银行对全行整体风险控制开始由计划管理型或资产负债管理型向资本约束型转轨。
一.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落实巴塞尔协议和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关于资本约束的需要。资本约束旨在通过有限的银行资本制约银行规模的无限扩大,是银行发展的内在要求。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颁布了《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即“新资本协议”,确立了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三大支柱,其核心是资本约束。2004年初,中国银监会颁布并实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其核心要求是银行必须要有充足的资本抵御风险。为适应资本监管的需要,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银行的经验和做法,建立资本约束的理念和机制,运用经济资本管理等先进管理工具,促进管理方式和业务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需要。资本约束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现代商业银行资本约束的内涵来看,经济资本管理可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带来的预期损失准确量化为当期成本,使资本更全面地覆盖和更准确地匹配风险,因此经济资本管理本身就是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和技术。
(三)建立以价值回报为中心的绩效考核的需要。经验表明,在未充分计提损失准备的情况下,对经营利润的考核并不能真正反映各级机构的风险和业务发展的质量。通过建立以风险调整后的经济资本回报率和经济增加值为核心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并将其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依据,可引导各级行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低风险、高回报的业务上,较好地解决追求短期利润与控制长期风险之间的矛盾,在降低风险的同时提高效益,实现内涵式增长。
(四)运用产品定价覆盖风险溢价的需要。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状况决定了信贷业务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然是我国商业银行一项非常重要的资产业务。在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下,商业银行应通过合理的贷款定价,充分考虑贷款的非预期损失成本,保证准备计提充足,拉动资本的持续增加,以利于覆盖风险溢价。
(五)优化业务结构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收入结构不尽合理。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可以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业务结构、收入结构。
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难点
(一)经济资本管理与业务营销不够协调。按照经济资本管理的导向,今后商业银行必须加大低风险的贴现和高回报的高端客户的营销力度,才能调整业务的区域结构、客户结构和品种结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面临两方面的情况,导致经济资本管理与业务营销不够协调。一是同业竞争日益加剧,贴现收益区间收窄,客户拓展与维护比较艰难,在做大做强贴现业务方面难度加大,二是拓展的高端客户中,相当一部分如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属于项目贷款,期限长,经济资本系数高。
(二)经济资本系数设置难以准确反映业务的实际风险程度。当前,一些银行经济资本采用内部系数法计量,对各项资产设置的资本系数过粗,并不能准确反映各项资产业务的实际风险程度。如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战略定位的客户,其整体风险不同,但经济资本系数未体现差异性;五级分类中损失类贷款风险明显高于次级类贷款;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风险程度不同,但上述客户或业务的经济资本系数相同。因此,单纯以科目分类计量经济资本就显得较为粗放,对风险度量的准确性不高。
(三)经济资本计划管理与实施推至分支行存在难点。就商业银行总行而言,对全国分行实施经济资本计划管理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级分行对以下分支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计划方面,可能存在迥然不同的情况。如有的一级分行由于信贷类经济资本充足,且其分支行管理水平较高、金融资源较丰富,对其分支行实施切块的经济资本计划管理障碍不大,完全可以像总行那样根据分支行等级、经济资本回报率和贷款经济资本回报率进行配置。但对一部分等级较低的一级分行而言,为了有效调整信贷结构及提升资源配置层次,法人客户贷款规模主要集中在省分行进行配置,加之信贷类经济资本计划较小,若按经济资本计划配置办法往下切块安排的话,分散了资源,有可能降低资源配置层次。
(四)存在对经济资本管理理解不到位现象。经济资本管理作为商业银行一项重要工作,涉及所有业务部门。但是,目前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领导和资产负债管理部门对此项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但其他业务部门对此消化理解不够,在业务工作中贯彻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全面顺利实施。
三、完善经济资本管理的对策
(一)实施全行性经济资本管理。经济资本管理是一项全行性的管理革新工作,尤其要依靠具体业务部门实施。但是,一些业务部门对此认识相对不足,在自身业务工作中自觉运用经济资本管理不够。因此,一是加强全员经济资本管理知识培训。对各部门的培训要在围绕如何在控制风险资产增长、提高经济资本回报率的基础上,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对前台部门应侧重于产品营销、贷款定价能力的培训;对财务会计部门应侧重于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其他资产等非信贷类资产挂账、处置合规性的培训;对信贷部门应侧重于贷款定价测算及贷款风险控制能力的培训;对资产风险管理部门应侧重于存量资产质量的改善对经济资本变化的影响。通过实施全员培训,使其在信贷拓展、贷款定价、成本核算、改善资产质量等方面自觉运用经济资本管理知识和工具。二是完善细化机制和措施。对经济资本管理中涉及其他部门业务,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定量要求,指导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如前台部门出台的客户经理营销奖励办法需加入经济资本回报率、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对发放的每笔贷款发放前和发放后均应计算经济资本回报率,达不到回报率要求的应给相应的处理。又如,对财务会计部门下达固定资产、其他资产等指标时,还应下达相应的非信贷类经济资本计划,以督促其加快闲置资产的处置力度和其他资产正常摊销。
(二)建立有差别的资产类项目细分经济资本系数。鉴于内部系数法对资产类项目分类过粗,对资产类项目和资本系数进行细分,可参照以下方法进行。一是按行业进行细分。对优势行业、战略支持行业设置相对较低的经济资本系数,否则反之。二是按贷款抵押担保方式进行细分。对信用贷款设置较高系数,担保贷款次之,抵押贷款最低。三是按区域分类进行细分。对资源相对丰富、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行,设置较低的经济资本系数,否则反之。四是对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中的次级类贷款设置有区别于损失类贷款的系数。
(三)建立经济资本管理支持系统。目前多数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计量方法采用是内部系数法,方法简单,而国际上采用的内部评级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求建立较多的风险评估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信息,这就需要完善信贷管理系统、个人征信系统、统计系统等。在此基础上,着手建设经济资本管理系统,开发与上述系统数据接口,以支持经济资本管理工作。
(四)建立对行业、业务和产品回报水平的分析,指导信贷营销。一是要按照国家统计局有关行业划分标准,对商业银行现有各行业贷款进行抽样评估,测算出各行业贷款平均经济资本回报水平,提出各行业贷款最低回报要求。二是根据各行业贷款最低回报要求,建立客户价值评价体系,指导贷款营销和贷款定价。三是建立有行业差别的经济资本配置机制,对平均经济资本回报率高的行业,在经济资本配置上进行倾斜,反之则从紧。
(五)增强经济资本对业务发展的引导。要建立以增量与存量管理并重的经济资本预算管理,将有限的经济资本资源配置到经济资本分配系数低、实际回报高的低风险业务、优良客户、优势行业、优势区域上,努力调整业务经营结构。尤其要引导扩大不占用经济资本的中间业务和收费业务的占比,有效调整盈利模式和业务架构,构建更为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如,实现规模主导的经营结构向以资本管理为核心、效率为主导的经营结构转变;由风险收入为主体的盈利结构向以风险收入和收费收入并行的盈利结构转变。
(六)因地制宜,区别情况,稳步推进经济资本管理。对不同分行,允许根据其实际情况由其自行确定是否向下切块安排经济资本计划。比如对等级低的行,则可以将全部信贷类经济资本计划集中在省分行,不切块下分,由省分行按客户直接进行经济资本计划配置,这样可以提升经济资本配置层次和效益。
(七)积极收集同业经济资本管理成果。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同业已确认较为公允的对不同行业、业务、产品和客户的最低回报要求、风险溢价覆盖水平,在经济资本系数确定、具体客户风险定价时做重要参考。因为客户在金融同业竞争中的流动性和贷款风险的同质性,贷款客户风险状况的考察、把握是可以移植的。因此,需要积极挖掘、利用同业成熟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