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投资银行功能定位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内容摘要:本文在对我国投资银行目前功能定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体系运行环境变化对投资银行提出的新的要求,得出我国投资银行应当定位为中国微观企业结构重塑的枢纽的结论。
关键词:投资银行要求功能定位
伴随着近几年来我国证券市场行情的低迷、股市扩容速度的放慢、直接融资比重的下降,我国投资银行的收入快速下滑,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却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银行的目光,几乎所有的国际大投资银行都在加快对华发展战略。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我国投资银行的困境并非主要由外部环境所引起,其自身存在的不足才是最重要的原因。根据美国著名金融投资专家罗伯特•库恩对投资银行的四个定义并结合我国国内的实践,本文将投资银行限定为主要进行证券承销、证券交易、兼并收购、资金管理、项目融资、风险投资、信贷资产证券化等业务机构(或部门)。因此,在目前券商举步维艰的形势下重新审视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脉络,为其进行更为准确的功能定位至关重要。
我国投资银行目前的功能分析
我国投资银行脱胎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成立于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起步阶段。因此,从微观角度,我国投资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承担着为国有企业脱困服务的艰巨使命,这使我国投资银行的功能受到先天的制约。从宏观层面看,受制于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国企效益普遍低下、证券市场制度环境相对滞后、监管机制不够健全、证券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等因素,投资银行宏观上应具有的融通资金、优化资源配置、构造证券市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等功能或受到限制,或无法正常发挥,呈现出以下特征:
融资功能成为主要功能,且存在着融资功能异化的现象
作为新兴市场,我国投行的业务基本是以本源型、传统型业务为主,因此其功能呈现单一、简单的特点,融资功能依然是目前国内投行最主要的功能。一般来说,投行的功能应该是创造出产品然后销售自己的产品进而赚取利润和承担风险。但目前来说我国的投行只是简单地充当一个中介商,只是千篇一律的产品和服务,缺少核心产品和核心竞争力。不仅如此,我国投资银行的融资功能在实际中还发生了异化。现资银行的融资功能主要表现在:它一方面使资金盈余者充分利用多余资金来获取收益,另一方面又帮助资金缺乏者获得所需资金以求发展。但是迄今为止,我国上市公司“融资”之后很少能给投资者合理的回报,因此投资者给这种“融资”一个贴切的称呼为“圈钱”。融资功能同“圈钱”具有本质的区别,融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规模经济,而“圈钱”的目的就是为了无偿占有资金,用所谓的资本运作来谋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
投资银行功能的单一和异化直接限制了其他功能的正常发挥。一般说来,投资银行可通过资金媒介业务,使能获得较高收益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来获得资金,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可使社会存量资源重新优化配置,同时促进了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被兼并和收购、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实现规模经济,从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的社会化。而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单一和功能异化限制了它应有的作用。
高端的价值增值功能处于起步阶段
从国际上看,伴随企业兼并浪潮席卷全球、资产证券化等的兴起,投资银行已由单纯的提供一个平台为供求双方服务发展到更多地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投资银行的功能也由单纯的中介机构向投资理财顾问的角色转变,投资银行具有了更多的主动创造性,形成了以并购咨询、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资产管理、基金管理、风险投资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业务。作为国际上一流投行的美林公司与高盛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收入结构明显地反映出这一特征。
相比之下,我国投资银行业务仍然以证券承销为主,类似企业的并购、资产重组及基金管理等创新型、核心型的业务,我国国内投行目前虽然也都有所涉及,但由于经验不足、实力有限、经营不规范等多方面的因素,项目规模都不大,大型项目基本还是境外投行的天下。投资理财业务更是几乎步入歧途。国外理财业务已成为投行主要业务,收入占到三分之一甚至更强,但我国的这项业务却是举步维艰,且由于市场这几年的低迷及操作的不规范而将有些投行拖进亏损直至遭受灭顶之灾。
经济体系运行环境的变化对投资银行的新要求
从1992年我国投资银行的诞生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在这十余年的改革过程中,我国经济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成为鲜明特征。我国投资银行产生于独特的经济环境,随着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要想对它的功能重新进行定位,对其运行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投资银行更多的参与
我国面临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艰巨任务多年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以粗放型为主的方式增长,这种增长方式虽然带来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它产生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及“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并将其作为指导我国今后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我国今后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另外,从总体上看,我国结构失衡仍然比较明显,在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国有经济布局等方面均存在较多的问题,已不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整合和调整。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都需要加快经济微观结构重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全面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这就需要加速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因此,在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微观企业的改革刻不容缓,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微观基础,是保证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我国经济微观结构的重塑过程需要投资银行更多的参与根据上述分析,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及市场竞争的加剧都要求作为微观经济基础的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难题要解决,如企业的资本金问题;债务重组问题;公司化改组问题;兼并、拍卖、破产、倒闭而发生的产权重组、产权流动和产权交易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是要付出成本和代价的,其中最主要和直接的成本是资金成本。企业的资本优化、债务重组、企业改组、企业并购、企业破产等都需要大量资金,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改革很难进展,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也难以建立。在政企分离、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逐渐淡出的形势下,资本市场是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企业改组与并购是产权重组过程,是市场行为,必须通过产权市场来完成;企业改组和并购所需资金,也需通过资本市场来筹措。资本市场是中国企业改革的重要条件,而投资银行又是资本市场的心脏,如果没有投资银行这种集降低交易成本、减缓非对称信息和规避风险功能于一身的金融中介机构,资本市场交易中存在的交易成本和信息非对称现象必然使其运行效率十分低下。因此,我国经济微观结构的重塑过程需要投资银行更多的参与。
微观企业的深层次改革和发展需要投资银行提供更多服务
国企改革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我国几十万国有企业需要对凝固了40多年的产权和资产存量进行流动和重组;高负债的国有企业需要通过股市直接融资来优化资本结构,调整负债比率;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而已上市的公司要在经营中注入优质资产,保持高回报率和壮大公司实力,这些都需要投资银行提供融资服务和财务顾问服务。另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施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组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战略,也需要投资银行帮助组织兼并、收购和企业重组。
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由于国有中小型企业及集体企业转型改制尚未完成,中小企业中同样存在着资产关系不清、管理运行不规范的情况;其次,由于企业改革在整体上处于反传统的原始资本积累阶段,社会信用备受损毁,使得中小企业的自身信用及融资能力降到前所未有的低水平,企业经营环境恶化。因此,中小企业在融资、收购兼并、资产重组、资源整合、资产经营、盘活存量等方面都对投资银行形成了强烈的需求,再加上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类型多,投资银行在这一领域大有可为。
不良资产的化解加入WTO要求我国必须加快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步伐,而如何解决我国商业银行巨额的不良资产成为推进我国银行改革的难点所在。据世界著名的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于2004年5月24日发表的其对中国内地银行业不良资产比率的最新估算,中国内地银行2003年底的不良资产约占其银行体系总贷款的40%;同时,标准普尔亦指出,中国内地经济增长放缓将可能导致较多的不良贷款出现,预料下一轮的不良贷款很可能主要来自对中小型企业和高价住宅房地产发展商发放的贷款。虽然我国于1999年成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专门负责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但截至2003年9月底,不含政策性债转股,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4154.68亿元,回收现金861.91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20.75%。而且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着“冰棍”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良资产处置将变得缓慢,现金回收率会逐步降低,清收难度加大。加快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步伐势在必行,除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也迫切需要我国其他的投资银行更多地参与到不良资产的处置中。
我国投资银行未来的功能定位
根据前面的分析,现代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的完善都有赖于资本市场,而投资银行又是资本市场的心脏,因此投资银行将成为我国企业结构重塑中的枢纽。我们认为,在当前中国的现实背景下,投资银行的枢纽功能将主要围绕三个市场展开:除传统的证券市场外,还应该积极拓展非证券产权市场和智能型软服务市场,建立自己在资本市场中的核心地位(见图1)。通过在企业融资、兼并收购、资产重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及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巴曙松.不良资产:宏观调控中的杞忧.中国经济时报,2004,7,19
2.李利明.2万亿不良贷款不再剥离.10年大限重压资产公司.经济观察报,200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