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内容摘要: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经济也受到一定冲击,为了改变不利的经济与金融形势,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多次降息的策略,这一系列的降息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金融危机降息商业银行流动性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央行为救市纷纷降息,中国人民银行也于2008年采取多次降息政策。央行降息会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产生怎样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央行降息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积极影响
(一)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释放商业银行流动性
降息使商业银行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下降,商业银行得以补充大量流动性,缓解了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流动性紧张的情况,同时可贷资金增加,也能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的瓶颈。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累计降幅达到3个百分点,从17.5%下降到14.5%,而中小型金融机构准备金率累计下调4个百分点,从17.5%下调到13.5%。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和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可以为银行系统补充流动性6600亿元,总共可以为银行系统补充流动性至少16000亿元,从而大大缓解流动性紧缩的压力,降低了商业银行发生流动性风险的几率。
(二)储蓄增长刚性与资金成本降低保障流动性供给
我国国民储蓄率一直偏高,长期以来我国储蓄呈刚性增长态势。金融危机后,国民消费和投资需求下降,使得国民储蓄得以增长,我国商业银行因为储蓄的稳步增长,使得流动性能够得到补充。同时,经过2008年五次密集大幅度的降息之后,商业银行使用资金的成本降低,而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由此释放的资金可以流向具有高回报的债券或者贷款,使银行资产多样化,盈利机会增加,同时银行间拆借利率也会降低,降低了银行筹措短期资金的成本,这对于商业银行灵活管理流动性,防止发生流动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央行降息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不利影响
(一)通货紧缩效应
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可贷项目和贷款规模都很有限,增加盈利的预期并不高,并由此升高了不良信贷资产的预期。而且经济中的风险有可能向金融领域转移,导致金融风险增加。在高风险环境下,银行出于对资产质量和流动性的考虑,贷款会变得谨慎,保有较高的超额准备金。根据货币供应理论的基本模型,商业银行增加持有一定量的超额准备金,用于创造信用货币的准备金数量相对减少,因此导致整个银行系统创造存款的能力降低,货币乘数减小,货币供应下降,加剧通货紧缩。
(二)增加了流动性管理难度且不良资产可能上升
在国内国际需求普遍降低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速减缓,而央行的连续大幅降息,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快速增加,在慎贷甚至惜贷情况下,流动性在银行体系内积聚,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提升了投资者的信心,但是资金投入后产生效益尚需时日,银行资产质量承受的压力将加大,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也可能成为未来不良资产的源泉,再考虑市场不确定性,以及世界经济大环境,这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控制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流动性陷阱”风险
随着大幅连续降息政策的执行,我国正面临陷入“流动性陷阱”的风险。当利息率下降到低于正常水平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流动偏好)增加,当利息率降低到一定限度时,人们都预期利息率已无法再低时,作为财富持有的货币需求变成完全有弹性,即人们愿意无限持有货币现金,而不愿从事消费和投资。由于短期内的连续大幅降息,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得到大幅补充,金融领域的流动性趋于宽裕,但实体经济领域流动性却不容乐观。由于前期紧缩政策而导致的融资成本过高、通胀压力而导致的生产成本过高以及受制于需求下滑而导致的销售收益减少,企业再生产再投资困难重重,信贷意愿锐减;而商业银行在面对加大的信贷风险时也倾向于采取惜贷的措施。这直接导致了银行货币信用创造动能的下降,最终表现在货币供应量的增速急速下滑,并且致使我国可能陷入“流动性陷阱”。
(四)可能出现突发流动性逆转
这场金融危机说明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市场流动性可能因为突发事件发生转变。我国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到,在流动性充足的背景下仍然有可能发生突然的信贷紧缩和流动性不足,因此,商业银行要提高自身流动性管理水平,加强对宏观经济金融环境的分析和研究,增强抵御突发流动性逆转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石汉祥.商业银行风险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殷孟波,曹廷贵.货币金融学.西南财经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