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管理

1、追寻城商行的准确定位

遭遇“十面埋伏”的城市商业银行如何寻求突围?如何有针对性地选准方向杀出一条血路?显然,城商行的定位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如果戴上悲观主义的眼镜来看待这个问题,城市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市场中的竞争格局确实比较尴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在强身健体力图复兴,农信社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奋起直追,外资商业银行兵临城下磨刀霍霍,而城市商业银行却面临着愈加激烈的市场环境,在没有任何国家政策支持的情况下自我发展,并且还是带着政策的脚镣孤独跳舞。

但如果换一个视角,城市商业银行所具有的优势无疑又是令人羡慕的:城商行都处在经济活跃的中心城市,面对的是城市中的最有价值的客户,这样的优势是农信社所梦寐以求的;从网点布局来看,城商行的网点布局在所有银行类金融机构中也是占据最优的一块,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从农村撤并网点,加强城市的网点布局,这恰恰是城商行所已经占领的地盘;对于外资银行来说,即使放开经营地域限制,它们也不会在网点布局上进行大规模投资,而城商行在城市编织的营业网络也是外资银行没有能力复制的。

在许多城市,城商行是当地最有竞争力的银行。许多城市的商业银行虽然只在一个城市经营,但资本收益率等经营指标却在全国都是数得着的,比如,北京商业银行和上海银行。在武汉,武汉市商业银行在整个武汉三镇都是最受欢迎的银行。在南京和西安,城市商业银行在当地也脱颖而出。在许多城市的街头都可以看到“xx城市商业银行是当地人自己的银行”,这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是城商行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因此,城商行的定位还应当是所在的城市,为所在的城市提供金融服务才是最为核心的竞争力。即使有一天国家放开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地域经营限制,那么城商行还是要耐得住这份寂寞,冷静思考一下自身的优势,不能盲目搞扩张,要保持在所在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城市商业银行就成了没有根据地的游击队。

2、地方政府去留两徘徊

在城市商业银行利益格局中,地方政府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城商行的改革必然涉及到地方政府的利益重新调整。

城商行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一般也是当地城商行的最大股东,许多地方城商行的董事长和总经理都来自政府部门,城商行的贷款决策也都与地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地方政府来说,能保留一家属于自己的银行是极为重要的事情,因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再当地的机构没法控制,而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甚至是支持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又确实需要一家城市商业银行为地方服务。

但城商行的改革对地方政府的既得利益形成了挑战。日前,河南某市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正陷入僵局之中。这个商业银行为了达到资本充足率的标准,地方政府没有财力进行新的投入,需要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当地几家著名的企业有意入股该银行,但是,地方政府不愿意放弃对该银行的控股权,双方在这个问题上已经争执了相当长的时间,至今没有结果。在战略投资者看来,自己拿出的是真金白银,地方政府不能再继续干涉银行的经营,因为过去该行的许多不良贷款都与地方政府的干涉有密切关系。新的战略投资者想把城商行打造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改善银行的治理结构,淡化行政色彩,但这样的方案一直没有结果。而地方政府的想法是,既引进战略投资者带来资金,又继续保持政府对银行的控制。

看来,城商行的改革刚刚破题,地方政府和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利益调整,还需要时间来磨合。

3、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亟待解决

按照银监会颁布的新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城商行的资本充足率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达标,否则将面临限制资产规模等严厉的处罚,这对城商行的资本金补充渠道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

条条大路通罗马,城商行的资本金补充渠道也是这样。前不久,上海银行成功发行了次级债补充国内了资本金,成为首家发行次级债的城市商业银行,在城市商业银行中创下了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的先河。在补充核心资本方面,原股东增资扩股和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是两种比较可行的办法。但在目前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的特殊情况,原有的股东有时很难继续增加投资,这样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就成为目前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重要途径。

另一个困扰城商行发展的因素是不良资产率居高不下。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截至到2004年6月末,城商行平均不良资产率为14.08%,如何尽快降低不良资产率已经成为城商行的当务之急。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中,已经有很多经验可供借鉴,比如拍卖、打包处置、资产证券化等,这些手段都可以应用到城商行的不良资产处置上。

在解决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资产的同时,城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也要同步提升,否则过一段时间城商行还会返回到改革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才是城市商业银行突围的关键所在。

4、城商行决不能再沿袭银行业的劣根性

面对2006年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资开放的紧张时刻即将到来,中国银行业出现了空前的恐惧。于是各大银行都出现了各式各样、手忙脚乱的银行业改革:改制的、重组的、上市的、注资的、合资的、抢地盘的……等等,都想在银行业即将开放的前夜做好准备、轻装上阵。对于如此匆忙的银行业整合场景和“临时抱佛脚”式的银行业改革举措,无不让人感到中国的银行业如临大考。

但让人纳闷的是,这些银行、企业整天都喊着要国际化、与国际接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但为什么在全面对外资开放的时刻,中国的银行却表现的如此紧张?如此慌乱?如此恐惧?如临大考呢?

因此认清改革和发展方向,国有大银行迫切,小银行更是迫切。

就拿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自1995年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成立至今近10年,虽然在银行中属于比较年轻的一族,但从最初的保支付、防挤兑、稳过渡,到目前的“规范管理、稳健经营、加快发展”,却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渐进”式改良过程,如果按照这个进程来搞股份制、做大作强、拓展国际市场,在国有大银行不断崛起,外资银行虎视眈眈、十面埋伏的情况下,城市商业银行的出路和结局实在让人很难想象。

目前有很多人认为,国内112家城市商业银行主要是因为“小而散且不良资产率较高”、底子太薄,再加上资本金严重不足和单一城市制的限定,导致无法扩张。

实际上,这是给城市商业银行现状找到的托词和借口,城市商业银行本来应该在治理结构上更优于国有大银行,但反而大多是一团糟,在经历了从信用社改革以后,其体制和拓展业务的行为方式并没有出现洗心革面的变化,反而是那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倒显得颇具活力。不良资产率高更不能成为借口,因为不良资产率过高、机制混乱、目标不清是困扰整个银行业发展的通病,所以城市商业银行不能拿此来说事,反而是要追究形成的原因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城市商业银行且不可盲目扩张

建设银行董事长张恩照曾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国有银行产权主体虚置。二是国有商业银行缺乏对经理层和员工的有效的、市场化的、公开透明的选择、监督机制。商业银行是以追求盈利最大化为目标的。但在我国,国家作为所有者和社会经济调控者的双重角色,使得其对国有商业银行提出的经营目标在事实上是双重的,这使得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实际经营状况难以进行清晰有效的考核和评估。第三,国有商业银行缺乏完善、清晰、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第四,国有商业银行存在明显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其外在表现就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人隐瞒真实的经营信息,搞短期经营行为。

那么城市商业银行与此相比一番,究竟自己缺哪一条?

实际上都是自身的不慎和体制的不健全所导致。也有沿袭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坏习性所影响。所以城市商业银行首先必须从自身开始改变。因为现在就连国有商业银行都要痛改前非了,城市商业银行更要改变。但绝对不是朝三暮四的盲目扩张。

6、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究竟是改什么?

今年的中国经济时报曾发表一篇《国有商业银行别再“作茧自缚”》的文章,从根本上分析了银行不良资产形成非正常因素,此文建议国有商业银行在注资、上市之后必须要杜绝这样的作茧自缚过程。同样现在也提醒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也同样重视,而且以后不能再和国有企业勾肩搭背、与政绩工程抛眉弄眼,要完全按照市场规则来办事。要从观念上摈弃“国家不会让大银行倒闭”,减轻对政府部门的依赖。要依靠自我的能力加强引进外资、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打破原来的利益格局,通过企业利润最大化追求、分配和风险控制来强行实行机制转化。如果不进行洗心革面式的大力度改革,不良资产的形成还会继续重蹈以前的覆辙,而且仍会进入不良资产恶性循环的局面,而且城市商业银行要更加重视,因为你不具备大银行、影响金融稳定的范畴,因此必须要自强,否则出路堪忧。

现在如果按照按部就班的模式改革,指望在2005年一年的时间里,就想一下子改变城市商业银行的悲惨命运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必须要采取超常规的经营运作和改革发展。

那么改革究竟是改什么?是改规模、改数据、改行长、改工资、改不良资产率?还是改人心、改思想观念、改机制?

7、城商行必须挑战国际竞争力

显然,后者的改革远远大于前者,而且要比前者更系统、更彻底。否则一切改良将只是应付考试的举措罢了,无非想在考试中拿个好成绩、吸引一点外资参与合作。这个目的究竟能否达到则另当别论,但从根本上来看这一改革的出发点和应考前死记硬背方式就欠妥当,因为这样的改革仍然是不长久的。

从目前国际大企业和外资进入的情况来看,他们选择眼光绝对不是这些在考试前夜“临时抱佛脚”的合作伙伴,而是一些认认真真做事,有很强竞争力、很大市场份额、很好市场口碑的对象来进行合作。如联想收购IBM的PC,很多人都认为是“蛇吞象”,IBM又不傻为什么会选择联想,其主要是看中联想潜在的发展、看中它的将来,以为联想严于律己的企业治理和企业自身的内在发展动力,决定它迟早都会成为国际大企业,因为它已经具备的这样的内在素质。再回来看看我们这些星夜赶考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国有大银行,究竟有几家有这样的潜质?有这样必将成功的内在素质呢?

每个银行都非常清楚自身是半斤还是八两,究竟有没有国际竞争力绝对不是靠短暂的改革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和日积月累培养。

现在有人将1995年的“城市信用社改造为城市商业银行,初步建立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框架”被视为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把即将展开的城市商业银行大规模重组整合,认为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并认为这次革命的核心和意义在于资源整合、化解包袱、增强实力、迎接挑战。但如果不从根本上下决心解决困扰自身发展的难题,通过大规模的并购重组,金融风险将会扩大化,对于没有明确发展前景和壮大潜质的大型重组整合活动反而要加以规范和限制,而鼓励有能力、有实力的去大力重组整合、走出去。

但事实上,国内的所有银行大部分都在一些旧观念下作崇,认为只有将银行做的越大风险才会越小,从而导致频频重组整合,利用拉拢各种关系、权利进行合并,而且甚至有些银行对此乐此不疲,并将盲目购并错误地列为银行自身发展壮大的革命之举和目标。现在就连年轻的城市商业银行也耐不住寂寞,自然的走进了不断争取跨地域、跨范围的扩张,错误地认为“国家不会让大银行倒闭”,所以只有将银行做大才会万事无忧。但是城市商业银行既不具备大银行的优势,又不具备国家全力保护的范畴,而且抓大放小是国内处理问题的一贯思路,目前国内金融业酝酿和积累的问题,迟早是要爆发的。这就像前几年的券商一样,当时大家都认为证券公司不会出问题,但是结果在这两年还是暴露了,而且国家解决问题的方法仍然是抓大放小。所以城市商业银行不能再沿袭国有银行的劣根性,若再不继续努力、再不自重,那些比较差的城市商业银行迟早是要被淘汰出局。

8、城商行突围的三个技巧

2006年注定会成为中国银行业的生死年。到那时,受到国家保护了57年的大门被彻底打开,外资银行会像洪水一样扑向正在快速发展的被誉为“世界经济增长奇迹”的中国,因为这里能够给他们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在本国市场和其他市场都已经饱和的背景下,这点无疑会成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最大和最好的号召力理由。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业也在积极应对。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在2004年年初各获得225亿美元的国家注资,注资的背后,是国有商业银行这个中国银行业中的最大“航空母舰”的体系再造,相信不久,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都将获得中央政府的支持;全国股份制银行也不甘示弱,中信实业银行2004年发行了次级债务,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发行可转换债券,兴业银行也将在国内资本市场中上市,交通银行牵手汇丰银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则获得了高达1650亿人民币的央行票据支持。

相比之下,城市商业银行则没有弄出多大的动静来,显得安静许多。前有“埋伏”,后有“追兵”,城商行此时的安静体现了其处境之艰难,而结合我国国情和现有的政策环境,城商行依靠联合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法,只能在个别发达城市的城商行能够做到,对于绝大多数在二级城市、三级城市的城商行来说恐怕不太现实,因此,城商行要突围更多需要业务创新,来进行智慧经营。结合我国国情和现有的政策环境,城商行的智慧经营有三个技巧,学会这三个技巧,城商行将会度过2006的生死年。

9、人民币理财:城商行突围的重要手段(一)

大力发展人民币理财业务是城商行突围的重要手段。

由于受利率管制等因素的影响,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较慢,近年来随着利率管制的逐步放松,银行首先推出了外汇理财业务,目前获准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多数开办了外汇理财业务,而规范的人民币理财业务仅开始于今年10月初光大银行经银监会核准的阳光理财B计划,应该说我国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业务还处于初级阶段。

但是,人民币理财业务自推出以来,发展的势头可以说是近年来最火爆的一种银行创新品种。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中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北京市商业银行等多家银行也相继推出自己的人民币理财品种;光大的理财产品现在已发售至第五期,截至12月7日,该期产品已售出28.9亿元,民生银行的理财业务也照样很火爆,该行推出的人民币理业产品被超额认购。

现在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把人民币理财产品当作一种中间业务,但事实上,人民币业务更可以当作是一种吸收存款的手段。就用民生银行的“民生财富?人民币保得理财”产品来分析。该产品把各种金融投资产品装在一个“篮子”里,组成一个投资组合,具体来看,定期存款在产品组合中的占比是30%,其他的70%是投资国债、央行票据和金融债。在这种组合下,最高一年期年收益率可达2.943%,税后收益比同期定期储蓄存款多56%,亦高于同期国债收益率。

该行有关负责人在谈到产品的收益率时表示,如果没有定期存款这块内容,那么产品的收益率还会低。而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不到2%,按一般的理解方式应该是,人民币定期存款在人民币理财产品中所占的比重越少,收益率越高,但为什么实际上收益率却越低呢?

其中的诀窍就在于,银行以人民币理财产品形式吸收存款,然后通过贷款方式的运作获取更高收益,从这个收益中拿出部分来补充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加上银行投资债市所得,从而形成了该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率。从以上过程不难看出,银行投资债市所得有限,只有人民币存款才是高附加值高利润之所在。

因此,对于城商行来说,以人民币理财业务来吸收存款,既达到扩大了银行规模以应对危机,也有比较高的盈利保证。

10、中小企业贷款:城商行突围的重要手段(二)

扩大中小企业的贷款也是城商行突围的手段之一。现在发展中小企业贷款对于城商行来说可谓恰逢其实。

由于股份制改造的需要和国家监管的加强,四大国有银行都改变了以前单一的信贷投放模式。以中国建设银行来说,现行方式是由省分行统一分配信贷规模。先根据存款规模的70%来确定贷款规模,然后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调配,同时,无论金额大小,由省行统一来批准。其他三家国有银行的情形跟建行类似。这种方式的结果,就是导致银行的信贷主要集中到大城市、大产业和大项目上,而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

中小企业在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无望的情况下,往往通过民间资金市场进行融资。而民间融资市场的利率一般都很高,像温州,高的时候达到过年利率20%,一般也有10%左右,这还是比较正规的民间融资市场,在那些不太正规的民间融资市场,年利率甚至更高,有的甚至达到40%的天价。

这样,无形中就给了城商行一个机会,主要看城商行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在2004年10月底的央行加息后,城商行的贷款利率不再有上限设定,城商行的自主性得到加强,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贷款,可以通过贷款利率的调整来弥补会给银行带来的可能损失。从长远来看,中小企业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活跃和最有成长性的一份子,城商行通过增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无疑会从中小企业的成长中获得较高的盈利空间。

11、个人消费贷款:城商行突围的重要手段(三)

银监会衡阳分局提供的数据称,截止11月份,在个人消费贷款中,城市商业银行贷款总金额为4771万元,占该市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的4.7%,仅仅比农村信用社的1.4%高一些。其他大多数城商行的情况跟此类似。从这个数据来看,在个人消费贷款方面,城商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比其他类型的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具有较高的还款能力和盈利能力,有数据显示,我国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占个人消费贷款的比重高达75%以上,而不良贷款率不到0.5%,正因为如此,得到了包括国外商业银行在内银行业的青睐,最近几年发展很快。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显示,2003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11779.74亿元,同比增长了42.46%,而2003年比1998年增长了26.64倍。6年间的个人住房贷款,占个人消费贷款的比重高达75%以上。

不过,城商行要想在个人消费贷款这块大蛋糕中分到的更多,今后还要在营业网点、专业性和高效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按揭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日趋成熟,消费者关注的不再只是小摊小贩式的降价促销,而是需要更多的专业化服务。

需要指出的是,这三个技巧只是在现有政策环境下的产物,不排除今后政策环境的改变,城商行的突围还会出现更多的手段,比如发行次级债务、重组上市、组建基金公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