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网络银行改革与创新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网络银行作为本世纪一种新兴的金融业,其低廉的成本和广阔和前景,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与国外比较而言,我国网络银行发展较为滞后,盈利模式和网络服务产品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创新。本文在分析和剖析我国目前网络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在发展网络银行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创新对策:产品创新策略、营销创新策略、服务创新策略、品牌创新策略。
一、网络银行概述
(一)网络银行的理解
网络银行(NetworkBank),又名电子银行(E-Bank)或在线银行,是以互联网为渠道,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银行。网络银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网络银行(NetbankofInternetBank)又可称为纯网络银行(Internet一OnlyBank)是指没有分支银行或自己的自动柜员机(ATM),仅以网络作为交易媒介,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广义网络银行则包括纯网络银行、电子分行(E一Branch)和远程银行(Remote一Bank)。电子分行是指在同时拥有“实体”分支机构的银行中仅从事网络银行业务的分支机构。远程银行是指同时拥有ATM、电话、专有的家用计算机软件和纯网络银行的金融机构。
(二)网络银行的特点
1.低廉的成本优越和高额的回报。尽管网上银行也不得不支付相当的费用在因特网上作广告,但网上银行在费用方面还是拥有优势。
2.无必要的分支机构。网上银行依托无边无界的因特网,不用设任何分支机构其触角就可以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3.“三A”服务。它的功能和优势远远超出传统银行业务,无须固定的营业场所,它是一种能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how)提供服务的银行,因此可以称之为“三A银行”。
二、国内外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欧美网络银行的发展概况
1995年10月18日,全球首家以网络银行冠名的金融组织———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FirstNetworkBank)成立,它标志着一种新的银行模式诞生,对具有300年历史的传统金融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自首家纯网络银行开业以来,其数目就如雨后春笋般飞速增长;在亚洲,韩国的网络银行相当发达,这也得益于韩国是世界上宽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
(二)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概况
在我国,1998年,招商银行开国内之先河,率先推出了网络银行业务之后,中行、建行、工行也先后推出该业务。到2004年12月底,客户数已超过1000万户,一些银行一年的网络银行业务就高达20万亿元。而且我国网络银行正逐渐摆脱“一种离柜业务形式”的渠道身份,而转变成银行的一项业务,甚至是一个单独的产品。这不仅仅是网络银行本身的进步,也是中国的各大银行向真正的金融企业转变的折射。
国内几大网络银行的比较:
1.工商银行———金融@家
工行网银是我国网银交易量最大的网络银行,工商银行的网络银行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金融@家。它分为金融@家存折版、金融@家网上注册版、金融@家柜面注册版和金融@家证书版,成为工行的网络银行客户后,客户除了可以在线任意转账汇款、简便的信用卡网上还款、灵活方便的在线缴费外,它还可以实现便捷高效的网上支付和专业化的外汇、证券和保险信息及交易服务。工行的网络银行的特点在于:针对不同的客户进行了业务细分,这在极大程度上方便了用户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业务种类。
2.招商银行———一网通
招商银行是我国第一家开设网络银行业务的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网络银行业务已在国内同行中居领先地位。据统计,国内95%以上的电子商务网站都采用了招行的“一卡通”为支付工具。招商银行的网上“个人银行”系统包括“大众版”和“专业版”两部分。招行网银的特点是:网上、网下加电话,申请方式多样;用户开通网络银行业务极其方便;同时由于招商银行网站的栏目设置合理,页面简洁,用户可以在网站提示下,很简单地注册和使用网银服务。
3.建设银行———e路通
建设银行于2003年8月推出网络银行服务,只要客户在网络银行成功注册了活期类账户,成为建行的网络银行客户后,客户就可以进行“账户管理”,包括账户设置、余额、明细查询、代缴费服务等功能。如果到柜面办理签约客户后还可以享受,省内实时转账、网上速汇通及账户挂失功能、证券保证金转账服务、委托办理外汇交易和查询服务,以及“网上支付”等,不过办理签约客户时需要下载证书,并记录证书号。
三、我国网络银行存在的问题
除了看到我国网络银行蓬勃发展的态势外,不能否认,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
(一)网络银行的安全隐患
网络银行的安全隐患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银行业务网络与互联网的连接,使得网络银行很可能成为非法入侵和恶意攻击的对象,很多客户对网络安全心存顾虑,不敢在网上传送自己的信用卡账号、密码等关键信息,这就严重制约了网络银行的业务发展已经开通了安全认证服务,通过发放数字证书等方法来确认客户的身份,保证网上服务的安全性,对防范支付风险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网上支付和网络银行要走的路都还很长,我国有关网络银行的法律,法规等也还未完全建立。
(二)网络化经济发展中观念和习惯转变的滞后
目前,我国社会公众接受电子货币和网络银行的观念不是很容易。而且网上交易不仅需要网络终端设备的普及,还需要参与者对电子商务及网络技术的熟练掌握和运用,而这几方面我国都存在相当的差距。在我国,金融企业信息化程度领先于社会平均水平,很大程度上,客户从心理和认知上都不接受网络银行,接受程度低,使用度也就相应降低,网络银行的规模效应无法体现。
(三)金融监管体制的制约
我国的金融体制是一个严格的金融监管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有着很强的准入壁垒,结果就是中国的银行业缺乏有效竞争。然而到了网上金融时代,银行业生存的环境将大大改变,相对公平的竞争可能会吸引非银行金融机构分享这片市场。例如,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公司,如今已经有网上账户保留存款,与银行卡间转账等功能,以及其他一些网上支付等功能对于网上支付的监管,前些时候央行也出台了网上支付日最高限额的规定。如何把握众多的网络银行机构的市场准入将是个两难的问题。而当前我国实行的又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监管制度,这一体制在网络时代也将受到严峻挑战。
四、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及对策
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我国商业银行开始以前所未有的焦虑眼光看待自己的生存环境,并期望以市场化手段解决网络银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这其中,国内银行如果要继续保持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创新的战略、差异化的战略无疑是一个有力的竞争手段。创新的差异化战略在网络银行的实施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其中包括产品策略、营销策略、服务策略和品牌策略的创新和差异化。
(一)产品创新策略
产品创新策略要求网络银行在所提供产品的质量、性能式样、服务及信息提供等方面显示出足以引起消费者偏好的特殊性,使消费者能将它与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同类产品相区别,以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实现产品的创新策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安全性。客户在使用网络银行时,往往存在密码过多的问题,为此,可通过生物技术,如利用指纹或者DNA的惟一性,开发一种指纹或DNA安全检测产品,客户只需通过指纹及DNA安全仪的检测就可使用各种网银功能,避免名目繁多的密码记忆和输入,既安全又简便。
2.易用性。易用性也是影响客户使用网银的一个重要因素,假如一个网银系统复杂的让一位客户登陆后不知如何下手、或不敢如何下手那就是非常失败的。在这方面工行作的较好,但还应该继续改进一些功能,增加一些贴心的功能,
3.提供新网银终端。随着技术的发展,可适时地为客户提供除PC外的各类新网银终端。以数字电视为例,可考虑通过机顶盒将传统的电视机发展成为网银终端。
(二)营销创新策略
营销策略无疑显得很重要,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推广出去,也只能是自己欣赏。营销创新策略主要涉及营销方式与营销对象两个方面。营销方式强调的是多种多样的营销手段,而营销对象更多地是和网络银行,甚至整个银行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
1.在营销方式上要加强整体概念。参考国外网络银行的发展历程,可与大型网站合作发行虚拟联名卡,并与银行的实际账户相关联。这样,持卡人可以将自己银行账户的资金划转到虚拟联名卡上,在进行网络消费时使用虚拟联名卡支付。该卡上的资金多少可以由持卡人自己决定,消费剩余的资金也可以划转回银行账户中。由于进行网络消费时,不需输入真实的银行卡号和密码,这无疑为网上消费安全加上了一道坚固的屏障。超级秘书网
2.在营销对象上继续强化目标客户的细分:银行应根据客户类型、金融需求、竞争对手状况等因素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锁定目标客户群体,与同业展开有效的差异竞争。
(三)服务创新策略
与传统银行网点的服务方式不同,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往往在人性化上较为欠缺。为此,网络银行可以通过客户服务代表予以弥补。工行网银的论坛是国内网银的一大特色,也是优势,但还需要继续改进,如果可以提供24小时的客户支持,效果将更好。通过互联网,客户服务代表可以为更多的客户提供定制服务。用户在使用网络银行遇到问题时,可直接点击实时在线交谈按钮,获取客户服务代表的帮助。
(四)品牌创新策略
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形象策略将是创新战略的重心所在。企业发展的一定程度,只有走上品牌化的道路,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和服务同质化是必然的结果。而品牌常新策略是以知识为基础、依托于企业自身文化建立起来的,这决定了它比有赖于科技的产品创新性更具个性化。品牌形象差异化创新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最终增强品牌的竞争力,将形形色色的各类竞争最终转向知识力的竞争。通过创新战略的实施,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网络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精品网络银行。
【参考文献】
[1]程吉生:《论网络银行的风险防范与监管》,《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第12期。
[2]宋飞《:对我国网络银行现状的思考》《,陕西金融》,2001年第3期。
[3]王莹《:构建中国网络银行业的思考》《,现代财经》,2002年第12期。
[4]周虹:《电子支付与网络银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页。
[5]岳意定、吴庆田:《网络金融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