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方法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要素。本文基于信息化和自媒体的学生调查研究和问卷数据统计,分析了初中阶段可以激励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的动力源,提出”家庭—学校—社会”的一体化培养模式,并通过调查问卷、案例分析及效果评价,总结出提高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对提高初中学生的个人管理能力和加强班级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现今,学校落实教育体制改革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点。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因此,学生、家庭、社会对待教师、学校、教育的看法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尤其是对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中生来讲,自我管理的方式和水平呈现出很大差异,这给班级建设增加了管理难度。所以,对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探索提高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达到“家庭—学校—社会”的一体化培养目标。
一、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问题分析
(一)家庭生活中习惯懒散
1.生活习惯。学生在家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或是由于父母的溺爱,表现缺乏自律,而且是没有意识的自觉散漫。比如喜欢赖床、不按时吃饭、沉迷手机电脑游戏等,缺乏学习、锻炼和劳动的主动意识。
2.时间规划。主要表现为存在学习、锻炼和劳动的意愿,也能够把这方面意愿规划到生活作息中,但是缺乏监管,自我执行力弱,难以达到预计目标。其次是时间规划中缺少休息和自由支配的时间,学习锻炼活动安排太满,难以落实。
(二)学习中自我控制力较差
1.学习习惯。课上注意力难以集中,任何事情都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师所讲的内容上转移到其他方面。课后不总结问题、查缺补漏,不积极提问,对于掌握的知识不求甚解,复习不及时,对待作业态度不认真甚至直接抄袭,甚至不完成。
2.活动习惯。对待大多数的校园活动不热心、不积极,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文体活动缺乏表现力,综合素质难以达标。
3.纪律情况。表现为发呆,手部动作影响注意力、说笑、睡觉等状态。课后室内追逐打闹,经常迟到、请假,甚至出现打架事件。以上的问题几乎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在每个班的学生身上,此类问题极可能会无意识传播给其他缺乏自律的学生,从而增加缺少自我管理的学生数量和比例。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控制,或采用其他有效的管理行动,会严重限制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而影响初中生的价值判断,甚至给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问题。
二、自我管理能力出现差异的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制定问卷调查、家庭访问、个别座谈等方法,研究初中生自我管理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及其对学生生活的影响,分析得出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了初中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一)家庭管理理念的差距
家庭管理理念一方面是受整个家庭的价值观念影响的,另一方面是由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影响的,而这些观念和教育水平影响的集合体就演化为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的家庭由于各自人生经历有所差距,在子女教育的理念上就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差异。比如有的家庭母亲比较强势,孩子多半比较胆小,缺少主见;有的家庭经过艰辛的创业过程实现了比较富裕的水平,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文化水平,对孩子会表现出缺乏底线的宠溺。
(二)学生对环境的适应程度
初中阶段的学生必定会经历小学毕业后的重新分班。这是班级文化和班级文化的一种转变,也是学习方式和环境的转变。大多数学生在新的班级会内心充满期待,而这种期待是基于小学毕业班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他们当中大多数的初中生如果感觉新的环境和自己的期待相差不大那么对于他们的影响就会比较小。他们很容易和新的老师同学熟悉起来,也很容易得到同伴们的认可。但是如果和自身期待差距大,就会因为不适应变得相对内向甚至是生成失落感。这样就不容易和同学迅速了解,也很难得到同学的认可,但同时又想快速融入并得到认可,因此,他们就会尝试用一些不正确方式吸引他人的注意力。
(三)社会文化的导向
除了家庭和学校对初中生自我管理意愿和水平上有一定影响外,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导向也有很大的影响。如在当今自媒体的环境下,一切公共事务都会迅速公开,扩散传播。有些针对某些现象的评论断章取义,就会产生不正确的导向性。也有些现象大肆公开宣传也影响孩子的价值判断。比如有孩子自杀或者抑郁的现象,由于媒体的曝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心态,使他们对教育以及教师产生误解,从而会对学校的管理产生一定的抗拒。
三、提高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家校配合紧密
家校能否配合好,前提是教学事务必须公开公正,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样才能得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同,更容易实现家校统一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学校、教师、家长才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进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学校事务公开透明的大环境背景下,初中生子自我管理水平、家校配合程度与家庭对教育重视程度、教师的专业性存在很大的关联。学生自我管能力水平不仅仅受到学生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也与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有很大关系,因此家校合作好,一方面要求家庭文化是尊师重教的氛围,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师德师风建设水平,这样才可以真正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
(二)良好的集体竞争约束机制
竞争机制对初中生有很大的吸引程度,并对提升学生自我管理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良性有梯度的竞争机制可以非常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约束机制是在控制学生不符合学习机制的行为方式,需要一定的奖罚制度才可以有效推动。例如,A班和B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竞争约束的机制,都有相应的奖罚措施。如以年学生自己的考核成绩为标准,奖励和进步较大的学生;奖励纪律活动表现优秀和进步的学生等。但在实施过程中,A班对于一起制定的奖惩规定落实得并不严格,惩罚过程不公开,检查反馈效果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周期,整体情况落实的较松散。这导致A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两级分化严重。而B班严格落实,按照制度执行,奖罚分明有度,过程公开公正,奖励也落实及时到位,学生学习活动有章可循,坚持两个月左右,已经可以实现整体比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了。并且B班整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学生对于自身管理有很大的动力源,自我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由此可见,在良好的班级竞争约束机制面前,必须强调实践,强调严格落实,而且要做到持之以恒,这样才可以更好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因为班级管理制度确定了,学生才可以根据班级制度约束和管理自己,知道怎样做才可以得到奖励和避免惩罚,心里有稳定的判断标尺,并已在行动中落实强化,促成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社会实践的参与度
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走出家庭,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民生的重要途径,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拓宽视野,提高自己主观能动性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也可以说,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方式、参与程度直接反映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提高。调查显示,不同的年级在社会实践方式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区别,而且社会实践的方式类型、参与群体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受教育水平有很大关系。通过调查研究,社会实践难度越大,越复杂,对初中生的自我管理水平要求越高。也就是说,初中生的自我管理水平越高,越倾向于进行目前能力所能达到的高水平社会实践,而自我管理水平较低,在活动的范围和深度上都会有所降低。年级水平越高,难度较高的社会实践形式比重越大,程度较低的社会实践水平比重下降,整体上社会实践的形式呈现由简单到复杂的提高过程,说明整体上初中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是一个提高的状态。而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会促进初中生自我管理意识的提高,而自我管理水平越高,社会实践的执行水平和范围也就越高。因此社会实践的丰富形式有利于促进初中生自我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生自我管理水平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这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这些因素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因此,提高初中生自我管理水平必须先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一体化培养,然后有机协调,共同促进落实,这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侯亚妹.班级管理中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3).
[2]苏小娟.落实因材施教,提高小班额教学实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
[3]王小捷.浅谈信息化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J].学周刊,2019(8).
作者:陈秋成 苏艺淼 单位:山东省德州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