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施工企业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现状和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管理科学、理论严谨、系统性很强的管理体系,以其先进、高效的管理方式、科学、系统的管理理念引入电力施工行业安全管理后,有效地提高了安全管理科学性,改进了传统安全管理的模式。体系通过持续改进、周而复始地进行“计划、实施、监测、评审”活动过程将安全系统工程的思想完尽阐述,将传统安全管理中相对割裂、独立的各管理环节融会贯通、扣扣相连、闭环运作,全方面深层次覆盖企业安全管理中诸多要素。尤其作为体系核心思想的危险点辨识和预控,在实际推广和运用中取得好的效果,为各个施工企业所认同。危险点评价、危险源预控成为安全管理行业中热门的话题,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有效运作已成为各火电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发展方向的必然趋势。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自国内安全管理引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来,各施工企业都开始积极的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并先后取得体系认证,在施工生产中将原有的安全管理模式规范化、文件化、系统化地结合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使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循序渐进、有章可循、自觉执行的管理行为。施工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经过几年的推行和体系的运作过程中,总结出有各自体系特色的成功经验和办法,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如下问题和误区。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推行之初,由于体系未能良性运作,发挥正常作用,出现与现场安全管理不兼容、结合不紧密的情况,使部分员工思想上对体系存有质疑态度,认为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新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制,摒弃了原有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认识上未能将两者有机结合。
2、部分员工在施工生产管理中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对体系的管理在相当程度上仍停留在应付记录文件的填写、内审检查的准备方面,对建立和实施体系管理体系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不够;
3、存在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重点不清,风险级别把握不全的情况,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结果不能及时更新,没有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施工条件发生的变化开展动态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使现场作业人员不明确必须控制的真正危险点,真正掌握风险管理的内涵,控制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4、未与企业现有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记录文件有效结合,形成统一的管理记录模式。体系的记录文件与各职能部门一些管理性的记录表格(施工作业票、检查整改反馈表、施工交底记录等)产生冲突,造成重复性的工作增大了执行层的工作份量和压力。对各职能部门正常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手册中各职能部门职责划分不清、程序文件接口不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沟通欠缺,体系运作中易出现推卸责任和扯皮现象,形成体系管理的真空地带,给体系实施带来一定的工作难度。
6、针对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确定的重大危害因素,制定的管理方案在实施和落实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对管理方案中确定的项目内容和完成时间不能及时和企业年度安厝计划相结合,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和物资材料投入,来实施定期检查和跟踪,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整体效果进行验证。
7、企业内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审员组成较为薄弱,未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在理论水平、专业素质等方面仍有欠缺,不能及时发现和总结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甚至产生误导作用,给体系有效运行带来不利因素。
回顾以往在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构架
建造好的体系结构,对以后体系的运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首先要面对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组织模式、施工场所、技术工艺、职工素质做科学细致的分析,建立企业自己的易于操作执行、简洁高效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体系支撑性文件。初建体系时,不好高骛远、不贪大求全,面对实际、先易后难、逐步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新生事务,对它的认知有个过程,对体系的理解因各而异。相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施工周期长、施工条件恶劣、危害因素接触较为频繁、风险发生几率大、伤害结果严重、施工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等诸多因素决定了火电施工行业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难以把握,加之目前社会咨询认证企业众多,水平良莠不齐,认证咨询企业专家对标准理解不同,指导意见不一定适合企业实际,容易使体系程序文件脱离实际,造成管理上的脱节、认识上的误区、执行上的混乱,造成基层疲于应付,使体系的推行处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两难地位。所以前期下做好企业内部的调查分析,请熟悉行业有相关认证经验的咨询公司,扎实做好体系的基础工作、建立一套简洁高效的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尤为重要。。
二、重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
施工企业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运行多年,有许多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办法,职工思想上长期已形成惯性思维,为此在企业引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原有的思想定势,消除对体系怀有疑惑、担心两种管理方式不兼容的这种思维误区,使职工认识到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不是要企业重新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制,而是与现行的安全管理体制有机地结合,使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循序渐进、有章可循、自觉执行的管理行为。体系面对的对象是企业的各级员工,也靠基层的员工来执行,体系的宣贯不能仅局限于管理层、高层的宣贯,要普及到基层的员工,尤其在体系完成的试运行阶段,通过集中办班、印制通俗易懂的小宣传册、企业的传媒宣传报道、在施工生产现场、班组工作间宣传广泛危害辨识卡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宣传普及体系知识,使职工在体系贯彻伊始就有个好的体系习惯。同时培训出一批合格的体系内审员,做好体系的正常良性运作,能够及时找出体系的误差,不至于偏离方向。
三、把握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施工管理的重点控制环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为企业安全管理的载体,最终实现各项安全目标的控制还需要到施工过程中得以落实和实现,也是在基层得以检验效果。体系执行的是否到位是安全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为此在关键环节上有的放矢、重点突破,解决好执行过程中的难点需要把握住体系的几个重点控制环节。
1、做好做实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
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是体系的核心,施工企业有较为详细的安全工作规程,安全性评价、安全检查表等工作执行较早,通过企业多年来的积累摸索,各专业都有较完善的危险点辨识基础,但在实际施工中普遍存在有确定的危险点辨识重点不突出、面面俱到,风险级别把握不全,现场作业人员搞不清楚哪些是必须控制的真正危险点,控制措施得不到落实,使危险点预控流于形式的现象。施工企业安全事故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的差异性,必然要求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工作要分清轻重缓急,重点突出。
确定危险点辨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识别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这是因素识别工作的首要任务;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各种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如果因素识别工作仅仅停留在种类识别上,则无法掌握各种因素的危害程度,更不能确定评价重点。当前,在企业安全性辨识中,对作业项目的因素识别一般只注重种类的识别,而对危害程度识别未予足够重视,不能提供准确的系统危险性信息。因此,在施工危险点辨识中,在注重危险、有害因素种类识别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危险、有害因素危害程度的识别,二者不能偏颇。危害程度的识别可利用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造成的后果来评定。如下表:
事故后果特别严重
事故后果严重
事故后果一般
事故后果轻微
发生频率较小
不可容忍风险
很大风险
适度风险
可容忍风险
发生频率较大
特大风险
不可容忍风险
很大风险
适度风险
这要求在施工前编制人员要熟知作业现场环境,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和把握作业人员的思想意识、技能水平、人员组合、工器具机械装备的状态,分析透彻施工中的可能影响因素,善于找出关键、抓住重点,充分发挥危险点数据库的指导作用,根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造成的后果判定出危害程度的风险等级加以有效控制。
2、重心下移,做好基层班组对体系执行和落实工作
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是否能取得预期的实效,发挥超前控制事故的作用,关键在于各项控制措施是否在基层班组中得到严格执行,这是体系得以发挥作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体系的运作效果。班组开展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认真落实各项预控措施,能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
班组是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的基础层。从危险点的查找到在具体工作中的督促实施、记录跟踪,大量的工作都要落实在班组。这首先要求班长带头接受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这种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使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能够结合本班实际有效开展,在新开项目施工交底中,将施工作业指导书中的危险点及控制措施交代清楚,进行确认签证,落实到人。在工作过程中,严格监督,保证各项控制措施的严格执行。对现场环境、作业条件、人员变化等引发的新的危险点,要及时采取补充措施,落实到位。若在现场落实这个关键环节不到位,则易造成事故的发生,从而功亏一篑。2003年6月,在某电厂工程4#机组磨煤机内部倒锥体安装施工过程中,在施工作业指导书中辨识出危险点及控制措施的情况下,由于确认签证工作不到位,对临时吊耳焊接质量检查工作未确认而签字,导致起吊过程中吊耳断裂,造成施工人员受倒锥体挤压死亡,造成惨痛的教训。因此落实各项控制措施在基层班组中的严格执行尤为重要,企业职能科室和工区(公司)要加强对班组的指导、督促,使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取得良好的实效。
3、合理整合企业现有管理体系资源,实现三个体系标准一体化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都具有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三个体系都是企业的管理性标准,有相同的管理理论和思想,在不同的技术标准支撑下以不同的运行控制进行着同样的管理循环。记录控制、内审与管理评审等基本程序在结构和内容上相似,具备了三个体系一体化运行的理论基础。体系合并一体化运行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统一调配、使用资源,共享文件和记录,减少管理环节,降低了管理和体系运行的成本,避免了不同体系之间的矛盾,解决体系运行相互之间衔接不良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各管理体系的效率和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企业在体系运作中要充分利用现有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的MS系统,利用MS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安全管理、工程技术、资料档案、施工过程管理等模块,对体系目标、指标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其进展情况,达到“绩效测量和监测”的体系监督作用,对测量和监测中得到的来自于基层操作与日常管理的各种职业安全健康信息向管理层反馈,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资源问题,规范管理工作的工艺流程。使信息的流动严格有序,达到辅助管理和辅助决策,提高管理绩效和风险控制能力,增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效率和目标控制。
四、重视企业内部的内审及外审“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性很强的体系,它要求企业在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始终保持持续改进意识,对体系进行不断修订和完善,使体系功能不断加强。通过内审这个自我检查过程,对于修正体系的偏差及加强体系的适应性,找出管理的弱点,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重要作用。内审范围应全面、详细,对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记录的完整都应进行全面评估,全面覆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17个要素和初始评审中辨识的重大危害和风险因素。内审的结果,将直接对体系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完成了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和指标做出判断,并使它能够与企业的其它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融合,达到企业不断提高检查、纠错、验证、评审和改进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