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事故两大成因及防范建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安全与不安全是相对的概念。如果把安全描述为平静、正常、没有事故,那么,发生了事故一定是不安全的,因此事故与安全生产也就是相对的事件了。这里所说的事故指发生在生产过程中,违背人们意愿且又失去控制的事件,具体到生产活动中,事故总是要构成人体伤害或造成财产损失的。虽然人们并不希望发生任何事故,但是事故却总是在人们对危险因素控制不力,危险趋势不可遏制后而突然发生。从事生产活动,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接触、克服多方面的危险因素,一旦对危险因素失控,必将导致事故。从对人和管理两方面去探讨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1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失误
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行为。在生产活动中,人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就会发生事故,造成伤害,但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必然是不安全行为。事故致因中,人的因素指个体人的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任何人都会由于自身与环境因素影响,对同一事故的反应、表现与行为出现差异。人的自身因素是人的行为根据、内因,环境因素是人的行为外因,是影响人的行为的条件,甚至产生重大影响。
1.1人失误的类型
在各种性质、类型的生产活动中,从事生产活动的各类操作人员,都可能发生人失误,而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则能导致人失误而发生事故。可以认为事故也是人失误直接导致的结果。发生于管理者的人失误,表现为决策或管理失误,这种人失误具有更大的危险性。人失误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的起因所引发的人失误不属于同一类型。
(1)随机失误。由人的行为、动作的随机性质引起的人失误,属于随机失误,与人的心理、生理原因有关。随机失误往往是不可预测,也不重复出现的,操作时用力的大小,时间差,遗忘等现象,属于随机失误范围的不同表现。
(2)系统失误。由系统设计不足或人的不正常状态引发的人失误属于系统失误,与工作条件有关,类似的条件可能引发失误再出现或重复发生,在人形成习惯后,不能适应操作程序变化或偶然情况时,系统失误会明显出现,改善工作条件,加强职业训练可以克服系统失误。
1.2人失误的表现
一般是出现失误结果以后,是很难预测的。比如遗漏或遗忘现象,把事弄颠倒,没按要求或规定的时间操作,无意识动作,调整错误,进行规定外的动作等。
1.3人失误的致因
造成人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有人的自身因素对过负荷的不适应原因,如超体能、精神状态、熟练程度、疲劳、疾病时的超荷操作,以及环境过负荷,心理过负荷,人际立场负荷等都能使人发生操作失误,也有与外界刺激要求不一致时,出现要求与行为的偏差的原因,在这种情况时,可能出现信息处理故障和决策错误,此外,还由于对正确的方法不清,有意采取不恰当的行为等,出现完全错误的行为。人的能力是感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行为能力等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它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具有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随其自身的硬件、心理、软件的状态变化而改变。人机系统中的一切因素,都能从不同的方面对人失误产生影响,使人出现失误。
1.4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原因
人的性格是个性心理的核心,因此性格能决定人对某种情况的态度和行为。鲁莽、草率、懒惰等性格,往往成为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非理智行为在引发为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中所占比例相当大,在生产中出现的违章、违纪现象,都是非理智行为的表现,冒险蛮干则表现的尤为突出,非理智行为的产生,多由于侥幸、省能、逆反等心理所支配。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控制非理智行为的任务是相当重的,也是非常严肃、非常细致的一项工作。
2物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技术措施
在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状态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操作、管理失误有关。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往往隐藏着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失误。物的不安全状态既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人的素质和人的决策水平,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运动轨迹,一旦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运动轨迹交叉,就是发生事故的时间与空间。所以,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正确判断物的具体不安全状态,控制其发展,对预防、消除事故有直接的现实意义。针对生产中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与发展,在进行施工设计、工艺安排、施工组织与具体操作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把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在生产活动进行之前,或引发为事故之前,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消除生产活动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生产活动所必须的,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落实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生产组织者的素质状况和工作才能。人机系统把生产过程中并发挥一定作用的机械、物料、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统称为物。物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质的能量,有出现能量意外释放,引发事故的可能性。
2.1约束、限制能量的形式
能量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是不可缺的,人类利用各种形式的能量做功以实现预定的目的。在利用过程中,人们给以能量种种约束与限制,使之按人的意志进行流动与转换。当人丧失了对能量的有效约束与控制,突然释放的能量波及人体又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就会酿成伤害事故。从这个观点去看,事故是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意外释放的最终结果,一切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声能、光能、生物能、辐射能等,都能引发伤害事故。对于约束、限制能量意外释放,常采用的屏蔽形式大致有:
(1)安全能源代替不安全能源:在容易发生触电的作业场所用压缩空气动力代替电力,可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2)限制能量:如利用低电压设备防止电击,使用24V的安全电压。
(3)防止能量蓄积:如通过接地消除静电蓄积,利用避雷针放电保护主要设施。
(4)缓释能量:如各种减振装置可以吸收冲击能量,防止人员受到伤害。
(5)物理屏蔽:如安装在机械装置转动部分外面的防护罩,人员佩戴的个人防护用品。
(6)信息屏蔽:安全警示标志牌、安全规章制度等等。
2.2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安全技术措施和标准,安全技术是改善生产工艺,改进生产设备,控制生产因素不安全状态,预防与消除危险因素对人产生的伤害的科学武器和有力的手段。安全技术包括为实现安全生产的一切技术方法与措施,以及避免损失扩大的技术手段;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解决具体的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因素的控制,预防与消除事故危害。发生事故后,安全技术措施应迅速将重点转移到防止事故扩大,尽量减少事故损失,避免引发其他事故方面,这就是安全技术措施在安全生产中,应该发挥的预防事故和减少损失两方面的作用。安全技术与工程技术具有统一性,是不可割裂的。安全技术措施的优选顺序预防是消除事故最佳的途径。针对生产过程中已知的或已出现的危险因素,采取的一切消除或控制的技术性措施,统称为安全技术措施。在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时,应遵循预防性措施优先选择,根治性措施优先选择,紧急性措施优先选择的原则,依次排列,以保证采取措施与落实的速度,也就是要分出轻、重、缓、急。
防止发生安全事故的基本原理就是使人和物的运动轨迹不可能产生交叉,具体就是排除设备、工艺、环境等各方面的隐患,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加强对人的安全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进行科学管理,从心理、生理和操作上控制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即采取措施同时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