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系统三个基本危险控制程序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系统三个基本危险控制程序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系统三个基本危险控制程序

摘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系统的本质是辨识组织存在的危险源,控制其危险,

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系统有三个基本危险控制程序,它们全面概括了系

统的本质活动,实践证明了它们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闭环危险控制程序开—闭环连锁危险控制程序开环危险控制程序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系统的本质是辨识组织存在的危险源,控制其危险,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系统有三个基本的危险控制程序,分别是闭环危险控制程序、开—闭环连锁危险控制程序和开环危险控制程序。这三个程序全面概括了系统的本质活动,实践证明了它们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0闭环危险控制程序

闭环危险控制程序(见图一)的作用是对现在进行时状态的第一、二类危险源的控制。它通过三个路径来实现这种控制。

1.1第一个路径

如图一所示,虚线框内为三级控制区,其内有一个闭环危险控制路径。这个路径由输入、危险控制、输出、发现偏离、分析判断、纠正措施等六个步骤和四个依据(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工艺规程、检查表)组成。在这一个闭环危险控制路径上运行着三个回路,即三级控制:a—岗位控制,b—区域监控(包括对a的监控),c—全局监控(包括对a和b的监控)。a是直接控制,由岗位工人完成;b是直接监控,监控内容包括运行状态和工人的操作行为,由车间职能部门完成;c是间接监控,监控内容包括运行状态、工人的操作行为和车间的监控职责,由公司职能部门完成。

1.2第二个路径

如图一所示,第二个路径由输入、危险控制、输出、安全自动控制系统等四个步骤组成。安全自动控制系统是指:卸压系统、溢流系统、制动系统、自锁系统等具有检测、负反馈控制功能的自动系统。

1.3第三个路径

如图一所示,第三个路径由安全自动控制系统周期性能检查鉴定和安全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对安全自动控制系统周期性能的检查鉴定,实施“执行、主管、检查”三级控制,三个职责部门执行同一个版本的“安全自动控制系统检查鉴定周期表”,此表一般提前规划出两到三年的检查鉴定周期。

1.4标准化和反馈原则

闭环危险控制程序的精髓是标准化操作和正负反馈控制原则。标准化主要体现在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工艺规程、检查表的可靠性,并能通过及时升级,使它们保持先进性;负反馈体现在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工艺规程、检查表的权威性,并严格依据它们做出判断。正反馈体现在安全自动控制系统检查鉴定周期表的法定性,必须在它规定的日期前完成安全自动控制系统的检查鉴定。闭环危险控制程序严禁开环输入行为,如图一所示,在A处开环输入属违章操作;在B处开环输入属违章指挥;在C处开环输入属违标处置。无数事故案例证明,这些行为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2.0开—闭环连锁危险控制程序

开—闭环连锁危险控制程序的作用是对将来时状态的第一类危险源的意外释放进行控制。它通过开—闭环连锁程序来实现这种控制。

2.1潜在事故系统

如图二所示,潜在事故系统由能量和危险物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安全信息的缺陷、安全管理的缺陷等六个要素构成。能量和危险物质属第一类危险源,它的意外释放是造成人员伤害和物质损失的直接原因;其余五个要素属第二类危险源,它们是导致约束能量和危险物质的屏障失效或者破环的直接原因。

2.2应急预案

如图二所示,应急预案是针对潜在事故系统制定的,它由抢险预案和技术准备预案组成。抢险预案包括:对可预见的未来发生的事故模型所采取的具体抢险措施和预先配备的抢险器材、工具等;技术准备预案是潜在事故系统所涉及到的全面的安全技术知识。抢险预案侧重于可预见的事故模型,而技术准备预案能够提供抢险预案之变数,以灵机应对预见之外的事故情况。两种预案缺一不可。潜在事故系统是动态系统,它随着生产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应急预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

的进步而变得相对落后和效能低下。因此,应急预案应是动态的方案,要持续地进行改进,始终保持最佳的响应状态。

2.3应急预案的演练、改进和响应

所谓最佳响应状态,就是实际的响应状态更接近未来的事故模型。最佳响应状态通过开—闭环连锁危险控制程序连续不断地运行来实现,其中包括闭环运行和开环运行及其两者的连锁效应。

闭环运行如图二所示,由输入、预案演练、输出、发现偏离、分析原因、纠正措施等五个环节组成。每年11月9日(消防日)前后这段时间组织有关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实际演练,借此熟练掌握预案,并在演练过程中发现应急预案的错误和缺陷,据此做出演练分析报告,提出纠正措施,完成应急预案的改进;每年5月(安全月)前后这段时间组织有关人员围绕应急预案举行专题学术报告会,并辅以全员培训和安全法制教育。

开环运行如图二所示,由调查研究、风险分析、改进方案、纠正措施等四个环节组成。建立与国内外安全机构的信息通道,及时接受国内外的最新技术,及时借鉴国内外同行的事故教训,以此捕捉课题,进而对自身体系进行对照研究和风险分析,制定改进方案,实施安全技术改造项目,以完善应急预案。

开—闭环连锁危险控制程序中的闭环运行和开环运行不是截然分

开的,而是连锁进行的,由此产生了连锁效应。连锁效应之一,是它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它把国家、地方政府、上属公司所安排的一切有关安全的指令性的社会化活动看作是环境资源,积极吸纳这些资源为增强企业安全系统功能所用。而不是同以往那样,社会活动指令来了,临时抱佛脚,虽然投了资金,却未能增强系统功能。上述借鉴国内外同行事故教训的做法和利用“消防日”、“安全月”时间的做法都是很好的例证。连锁效应之二,是它最有效地发挥了控制功能。闭环控制也称作被动控制,它是通过演练暴露问题后,然后进行纠偏的控制方式;开环控制也称作主动控制,它是预先分析问题存在的可能性,不仅在应急预案中寻找问题,还要在外部环境寻找相关改进信息,最大限度地消除“时滞”对响应状态的影响,使预案的实际响应状态更接近未来的事故模型,因此它是超前的控制方式。最大控制功能的发挥,靠的是被动控制与主动控制相结合。既有定期演练又有超前研究,才能使应急预案持续保持最佳响应状态,以有效、迅速地消除意外事故。

3.0开环危险控制程序

开环危险控制程序的作用是为第一、二类危险源实现将来时的更新状态而实施本质安全化建设所进行的控制。它是一种超前、主动的控制方式。本质安全化建设分两部分进行:一是为提高具有安全属性的设备、装置和元件的固有安全性而进行的设备本质安全化建设;二是为消除导致具有安全属性的设备、装置、元件失效或者破坏的因素而进行的管理本质安全化建设。

3.1危险源分类

3.1.1理论分类

根据理论定义,第一类危险源是:可能释放并形成危险的能量或物质;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约束第一类危险源的屏障失效或者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显然,按照理论定义分类,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无从做起。

3.1.2按照控制类型分类

为了进行设备本质安全化和管理本质安全化建设,应当按照“设备”和“管理”两种控制类型对危险源进行分类。故此,把第一类危险源定义为:具有安全属性的设备、装置和元件,例如:压力容器、灭火喷淋系统、安全阀等;把第二类危险源定义为:导致具有安全属性的设备、装置、元件失效或者破坏的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安全信息的缺陷和安全管理的缺陷,例如:错误性操作、安全装置因堵塞而失掉了作用、照明光线不足、无安全标志、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国家标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的A6、A7两表详细列举了110项危险源,除去A6表中的6.02.1.1—6.02.1.6、6.02.2.1和6.02.2.2等条目之外,其余均属于第二类危险源。按照控制类型分类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把第一类危险源定义为具有安全属性的设备、装置和元件,使其成为可控制对象;而这个对象与普通设备有严格的区分界限,使其从设备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控制对象。这样一来,使得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工作的目标更为明确、更具有针对性,使得设备本质安全化建设和管理本质安全化建设更具有专业性、更容易操作。

3.2开环危险控制程序

开环危险控制程序如图三所示,它由设备本质安全化控制和管理本质安全化控制组成。设备本质安全化控制:企业定期(一般为一至二年)对第一类危险源(即具有安全属性的设备、装置和元件)进行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这种辨识与评价是以当今经济技术的水平来衡量过去设计的具有安全属性的设备、装置和元件的本质安全化水平。辨识与评价的目的是揭露因技术落后和装备陈旧而生成的新控制盲点,然后采用新技术制定改造方案,再完成改造项目的建设,以获得设备本质安全化更新。除此之外,对生产运行当中随时暴露出的设备控制盲点、班组日常开展揭露控制盲点活动中随时发现的设备控制盲点,也应及时实施设备本质安全化建设的控制程序。管理本质安全化控制:企业定期(一般为一至二年)对第二类危险源进行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这种辨识与评价

是以当今经济技术的水平来衡量过去制定的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工艺规程、检查表的本质安全化水平。辨识与评价的目的是揭露因管理技术落后而生成的新控制盲点,即,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安全信息的缺陷和安全管理的缺陷的失控点,然后补充制定控制程序,实施闭环危险控制,以获得管理本质安全化更新。除此之外,对生产运行当中随时暴露出的管理控制盲点、班组在日常开展揭露控制盲点活动中随时发现的管理盲点,也要及时实施管理本质安全化建设。全面完成了设备本质安全化更新和管理本质安全化更新,等于一次系统本质安全化建设的竣工。通过提高系统本质安全化水平来防范危险,是一种超前的、同时也是一种根本的、必不可少的危险控制方式。组织正是通过一次次的本质安全化建设,才使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得到了持续提高。“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