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政府审计风险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法律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主要在于法律的
系统分析审计风险的特征、发生原因,本文从审计风险的概念动身。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改进对审计风险的控制,以便提高审计信息质量。
一、审计风险概述
英文拼写是risk表示“遭遇危难、受损失或伤害等等的可能和机会”现代汉语词典的解析:风险”一般意思是可能发生的危险”显然,风险”一词。风险可以归于哲学上的可能性或偶然性的范畴。将风险引入审计这一研究领域,便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涵义。但到目前为止,对审计风险的涵义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国际审计准则第6号《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指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风险。比方,审计人员在那些他所不知道的情况下,可能对实质上错误的财务报表提供无保管审计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指出:审计风险是审计师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恰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指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综观国内外审计职业界对审计风险下的定义。都将审计看作是财务报表没有公允地揭示而审计人员人为已经公允揭示的风险。这样的定义只是为了给审计实务操作中的具体操作提供规范,而对于审计理论研究来说,这只能说明审计风险的外表现象,而未触及审计风险的实质。
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具体来看。包括误拒风险和误受风险两种。因此,一个完整的审计风险定义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层次:审计人员未能觉察出重大错误的风险、审计人员发表了一个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审计职业风险。
二、审计风险成因及其表示
哪里就有审计风险。审计活动在形式上表示为审计主体搜集审计证据、评价审计证据的一系列活动;实质上体现为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的主观活动的反映活动,审计风险与审计活动相伴而生。哪里有审计活动。审计信息则是这种反映的结果。由此看来,审计风险取决于审计信息的准确水平,而审计信息的准确性则取决于审计活动的开展情况,因此对审计风险的考察肯定依赖对审计活动的考察。
审计活动是指处在特定的审计环境下(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审计人(审计主体)采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人(审计客体)监督评判的过程。审计活动系统的构成包括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环境和审计方法,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审计活动。这些都是构成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
从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来看,1审计主体。审计主体广义上就是具体审计组织。审计主体即审计人员。由于审计人员所学知识的局限性、经验能力的有限性难免会在审计过程中出现偏差,从我国来看,从事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很大一部分的年龄和知识结构都不合理,实施审计工作往往力不从心。例如,北京中诚会计师事务所案件中,负有直接责任而被吊销资格证书的10名注册会计师平均年龄高达65岁;同时,审计作为一门专门技术服务,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关注,但由于种种因素,目前审计人员尚不能完全到达上述要求,这不可防止地会限制审计工作的开展,影响审计信息质量,增大了审计风险。从审计体制上来看,审计组织没有完全脱离政府职能部门或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和影响,加之审计人员的自身道德素质原因,这在一定水平上损害了审计的独立性,影响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扩大了审计风险。
审计客体就是被审计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2审计客体。审计客体就是审计监督的对象。而审计客体的活动都是通过各种资料反映进去的因此审计就是对审计对象的会计资料的审查。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首先。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各种金融创新工具的广泛使用,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的复杂水平远远超出人们对传统审计的认识水平。从审计内容上看,现代审计不只包括对一些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审查,还包括对被审企业的经营效果、经济效益的评价,这都会增加审计人员做出正确审计结论的难度。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被审计经济业务容量增大,头绪纷繁,错综复杂,这都增加了错弊的可能性,审计风险也会随之增大。
审计风险的发生还与被审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水平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审计客体的管理部门,其次。降低审计风险的有力保证。一般来说,一个单位如果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就容易造成管理混乱、资财流失、效益低下,账务处置和会计核算出现过失和舞弊的可能性就大,审计风险也大。相反,如果一个单位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那么审计风险也就相对较小。但目前,国很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这也就增加了发生错弊的可能性。由于财务报表由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编制,会计人员素质高低决定会计信息的质量,其内部控制制度无法防范或纠正的情况下,审计风险不可防止。
审计风险还受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行为的影响。根据委托-理论,再次。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不可防止地会产生“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内部人控制”现象。这样一来,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也就直接影响到审计风险的高低水平。当前,被审单位管理者利用职权弄虚作假、篡改资料伪造证据的情况屡有发生,这就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表恰当审计意见的难度大大增加。例如,深圳特区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原野工资验资报告不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原野公司的管理人员提供虚假的出资凭证。
由于审计顺序和审计方法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和提示,3审计方法。首先。不可能对审计的每一个细节都作出具体说明,任何技术方法都是以一定假设为前提的审计人员很难准确掌握所有的审计技术应用的条件。现有审计采用抽样审计方式,由于不是全面和详细的审计,可能会形成审计漏洞或真空。这是审计方法自身缺陷造成的审计风险。其次,国所采用的审计方法滞后,从国外经验来看,现代企业多采用注重于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为特点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新的审计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审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能力。就我国情况来看,即使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运用也不是很熟练,除了一些大型的事务所采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外,大多数中小乡村事务所的审计方法仍停留在账项审计阶段。至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原理和运用问题,大多还处于朦胧之中。这也是导致审计风险的重要原因。
主要包括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4审计环境。审计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其内在作用的发挥都必需依赖一定的客观环境。审计环境就是审计人员进行工作的外部环境。
经济成分越来越复杂,国家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对审计风险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国经济体制及与之配套的各种制度均处于不时革新之中。政治经济政策的多变和不明确带来了政策规范的不确定性。各种经济成分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很大差异,处置经济业务的能力有时滞后于财务会计制度的革新,乱中投机、以图私利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会相应增加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