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少数民族行政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人口增长迅速:在国家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植和帮助下,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生活、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增长提供了必要的经济社会条件。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贵州总人口的26.19%,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贵州总人口的37.85%,上升了11.66个百分点,绝对人口数从393.88万人上升到1333.96万人,增长了940.08万人。表1.1显示了贵州四个主要少数民族绝对人口数变化情况,其中苗族和土家族表现尤为突出,十年间分别增长了61.31万人和40.21万人,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特征。不可否认,贵州少数民族人口的迅速增长对促进贵州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应注意到在目前贵州少数民族人口质量较低的情况下,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将阻碍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的发展,不利于人口、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性别比失调严重: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贵州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量迅速增长,但同时也反映出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的问题。贵州主要少数民族整体性别比和农村性别比都高于贵州汉族和全国相应水平。在全国少数民族性别比包括整体和农村性别比水平都偏高于国际标准水平即103-107情况下,贵州主要少数民族的性别比问题显得尤为严重,侗族,土家族,仡佬族,水族表现更为突出。虽然苗族、布依族性别比较其他少数民族低些,但依然高于国际标准水平(见图1.1)。另一方面,按孩次性别比比较,贵州少数民族性别比高于全国水平
3.人口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近年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迅速,GDP和人均GDP都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见图1.2),2000人均GDP达到2038多元,但低于贵州整体平均水平,2000年贵州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80元,农村农民人均收入为2253.4元。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医疗水平得到显著提高,1949年贵州少数民族自治区仅有48个医疗机构,病床140张,初级卫生人员仅为201人,2000年医疗机构上升到1368个,病床2.2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93万人,改变了过去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一穷二白”的状况。也就是说,随着制约人口增长的经济社会因素包括医疗卫生、营养、环境、文化等改善和发展,贵州少数民族人口死亡率特别是婴儿死亡率得到控制,致使人口增长迅速;另一方面国家计生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放宽”,促进了贵州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性别比严重失调是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又一个重大问题。性别比失调是经济、社会、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在传统生育文化或生育观念影响制约下,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目前经济条件下家庭对男性收益预期高于女性的基础上,在社会保障体制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的条件下,使得对男性的偏好高于女性;另一方面,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利用B超等高科技技术通过婴女性别鉴定进行选择性生育,致使性别比偏高。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过快,性别比偏高,不仅制约着人口再生产向现代化转变,人口素质的提高,而且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诸如婚姻挤压、就业挤压、买卖婚姻、童婚交换、拐卖妇女等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不利于人口、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二:贵州少数民族农业人口比例过高
近年来,贵州少数民族经济迅速发展,但较全省水平仍很低,其主要原因在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和贵州少数民族就业结构依赖农业。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中国民族人口资料显示,贵州少数民族农业户人口数所占比例过高,占91.09%,非农业户人口仅占8.91%,相对于全国少数民族农业户人口数水平高8.5个百分点(见表2.1)。贵州少数民族农业户人口数所占比例过高,这充分反映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农业,农业发展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农民增收的“法码”,农业成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但农业部门所占比例过大,产业结构表现出明显不合理。从职业行业构成来看,贵州少数民族主要职业人员为农林牧渔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人员,他们分别占88.63%、2.7%、3.5%;贵州少数民族主要从事行业为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他们分别占88.73%、0.43%、2.07%、0.57%(见表2.2)。数据充分显示,贵州少数民族从事农林牧渔业所占比例过大,也充分证实了为什么贵州少数民族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整体低于全省整体水平,也充分证实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为什么那么低。据资料显示,至2000年贵州民族自治地方的城市化水平为15.21%,自治州为20.44%,自治县为13.79%,分别比全省水平低9.66,3.43,10.08个百分点。贵州少数民族农业户人口所占比例过大,且农业经济发展表现为一种非集约的农耕或种养型经济,而不是集约型经济和农工商复合型经济,这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造成过多的农业过剩人口。在城镇化水平低的情况下不利于农业过剩人口的有序转移,造成农业人口的就业挤压、生活水平特别是人均生活水平的下降。
问题三: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素质过低
解放后,国家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地区科教文化的发展,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兴办民族学校,推广科学技术,并起到了显著成绩。到2000年贵州有民族院校4所,民族中专及师范学校29年,普通中学764所,小学8143所,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学校,普通中学114所(在校生95588人,专任教师5405人),职业中学16所(在校生3907人,专任教师378人),小学229所(在校生95270人,专任教师4254人),初步形成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民族教育格局。然而,贵州少数民族的教育整体水平和农村水平都低于全国水平,贵州少数民族农村水平低于贵州整体水平(见表3.1和图3.1)。贵州少数民族的低层次教育水平所占比例非常大,按初中小学水平相加计算,分别为70.74%(整体水平)、72.27%(农村水平),农村低于整体水平1.53个百分点;按未上过学、扫盲班、小学、初中四个低层次水平相加计算,分别占93.32%(整体水平),97.29%(农村水平),高于全国相应水平4.9和2.42个百分点;按高中水平以上计算,所占比例不到7%,整体为6.68%,农村仅为2.71%。虽然数据显示小学初中所占比例比较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结构变化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原有的知识将很有可能被淘汰,不能适应新环境的变化,成为新的文盲或半文盲。因此,数据充分反映出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素质整体水平非常低,这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不利于贵州少数民族经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将成为制约贵州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最大瓶颈。
合计100%100%100%100%贵州少数民族问题的思考及其对策建议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西部是欠发达地区,也是多民族地区,没有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小康,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康,是不完整的小康。贵州属西部地区,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汉族外世居民族17个,由于历史、社会、文化的原因使贵州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沿海和中部地区落后,且少数民族地区表现更为突出。因此,加快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是贵州及其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也是贵州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虽然,贵州少数民族及其少数民族地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社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生活水平、生产生活条件都得到改善,但整体上讲,较全省整体水平和全国水平仍很低。综上所分析,贵州少数民族目前存在着人口数量增长过快、性别比失调、农业人口比例过大、人口文化素质水平过低等等问题,这正是制约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最大的瓶颈。贵州少数民族所表现出的这一系列问题不仅表现为贵州少数民族的人口问题,更重要是贵州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贵州少数民族及其少数民族地区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必须以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目前面临的问题,以积极、客观的态度来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贵州少数民族及其少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从而实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社会。为做到这一点,首先、在少数民族地区需加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并且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高度重视性别比失调的问题,以优化人口的自然构成。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目的在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提倡优生优育,改变传统的生育观念。由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薄弱,在实施计生政策过程中采用行政处罚的措施效果不好,最有效的方法将是政府加强宣传和引导,让少数民族从思想上接受计划生育政策和现代生育文化,同时将计划生育工作和经济社会建设(扶穷)相结合。第二、根据目前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素质特点,加大贵州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投入,其原因在于知识更新加快,原有的知识将被淘汰,加上现仍有21.53%的未读书者,所以巩固现有的低层次水平是很有必要的。加大劳动力的职业技术培训,有利于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就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对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扶助和投入是提高贵州少数民族整体文化素质和适应新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第三、加快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技术的投资、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化建设,从而加快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非集约型农耕方式向集约型农耕方式和农工商复合型经济方式转变,提高贵州少数民族的经济收入。第四,贵州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无论在人口性别比问题还是教育水平问题都表现更为严重,因此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扶植显得更为重要,逐步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学习机会和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杨军昌.贵州民族自治地区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9
[2]牟本理.论我国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J].民族研究2003(6)
[3]胡鞍钢.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几点思考[J].民族研究2003(1)
[4]刘小珉.略论中国民族地区乡村经济的主要特征、类型及其演化[J]民族研究2003(4)
[5]荣仕星.中国加入WTO对民族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民族研究2002(5)
[6]贵州统计年鉴2001
[7]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上中下册
[8]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中国民族人口资料上下册
内容概要:笔者从贵州少数民族的人口自然构成、经济社会构成、人口素质等方面思考分析了贵州少数民族目前存在的人口增长过快、性别比失调、农业人口比例过大、文化素质过低的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这些问题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影响,同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相关建议对策。
关键词:性别比少数民族婚姻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