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当代高校的行政管理样板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一方面是指按照高校管理的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另一方面,是指以先进的理论为依据,又切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即理论上先进,实践上可行,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行政管理规范化应建立在扎实的管理统计的基础之上;行政管理规范化应建立在师生的承受能力之上,与思想政治水平相适应。
2.激励性
规章制度和规范不能成为师生的枷锁,它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规范去引导师生,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创造性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民主性
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高等学校一项带有根本性的管理制度。行政管理规范化一般采取分级管理的形式,它通过民主参与的方式来确定和执行。行政管理规范的建立、修正必须经教代会,职代会、学代会审议通过,同时它进行分级治理,形成全校上下关心学校、人人关心管理、大家自觉遵守行政管理规范的格局。
4.超前性
超前性应是高校管理硬件规范最显著的特点。高校的发展有自己独特的规律。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一门技术,又是一项重要的生产力,因此,高校管理就更应该具有开拓性、创新性。高校行政管理规范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创造自己独特的管理优势,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超前性。
二、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的规范化的策略
高校行政管理的基本规章制度,是保证整个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的统一协同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的重要手段。
1.加强高校制度管理
一整套完整的高校管理制度体系对学校建设发挥着积极的主导作用,它是高校的最高法规。它涉及学校行政管理各个方面,包含行政工作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大学生(研究生)招生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等一整套系列规范,它对学校的各项活动的规范运行具有长期、稳定的作用。高校管理的各项制度中,行政工作管理制度是龙头。它应明确对各级领导的工作要求,遵循的准则以及相应的请示、报告制度。在逐步完善高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还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顺应改革的潮流,改革那些不适应高校管理和教学发展的规章制度,尤其是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师生员工最敏感的制度条例。
2.建立目标责任制
目标责任制是各个职能部门(处、部、办公室等)和纵向部门(学院、系、专业学科)的目标管理制度,是对高校总体目标的分解化。高校的各项工作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及管理方法,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分类采用不同的责任制形式,如教学目标责任制、科研合同承包制、党政管理目标责任制、后勤服务目标承诺制等形式。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目标责任的不同将工作目标层层分解,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方向和内容,做到分级管理、自我控制、层层负责。
3.严格岗位责任制和学分制
(1)岗位责任制是目标责任制的具体化。它包括每个工作岗位的岗位职责、任职资格、工资内容、岗位规范、考核方式、奖惩条例等,是加强高校管理、实施目标责任制的重要手段,也是圆满完成高校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根据学校内部人员的构成情况,我们可以将工作岗位划成不同的序列:行政、党群、教学、科研、后勤等,每一个序列岗位都有相应的要求,而每一个岗位人员的选定又以聘任为前提,以考核为依据来加强管理。
(2)学分制是高校实行教学改革以区别学年制的一项教学管理制度。专业定向是许多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问题,在大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存在着不想学和不热爱所学专业的问题。学分制的实行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也为大学生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实行学分制是高校快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学分制的实行以实现教学目标管理为前提,要不断促进大学生、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4.明确校内津贴制与奖学金制
(1)校内津贴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高校按照内部人员类型的不同,实行不同的职务等级工资制。校内津贴作为工资总额的重要构成部分,它的运行必须真正体现教职员工的工作职责、工作业绩、责任大小和任务质量。运用经济杠杆能起到激励作用,强化教职员工的工作动力,激发工作热情。校内津贴的制定,要与部门的目标管理及个人岗位责任完成情况挂起钩来。对评定出的合格单位、先进集体和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应分别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奖励。校内津贴应向重点科研、学术、学科方面适当倾斜,向苦、脏、累、有毒、有害等工种(岗位)适当倾斜。要将工作质量与劳动报酬挂钩,要严格考核,用一系列科学、公平、合理、定量化的指标体系去评定每一个教职工,真正实现公平、协调、稳定、发展。
(2)奖学金制。奖学金制度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度。通过建立奖学金制度使品学兼优的学生受到奖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效率。要利用经济杠杆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机制,通过经济利益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奖学金是奖励学生成才的有力杠杆,在制订分配制度和方案时,要遵循导向原则、把德育放在首位的原则、以智育为主的原则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原则。
5.抓好学校“四风”建设
(1)校风高校的校风是指高校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实践活动中经过长期努力形成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行为风尚,是高校精神的综合体现。高校精神(校风)的规范化反映了一个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标志着高校在德、智、体各方面的质量水准,也是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良好校风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具有强烈的导向功能、激励作用、凝聚团结作用、规范约束作用。抓好校风建设对于维护高校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把高校建成培养新时期人才的坚强阵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学风大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它是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学生应作为主人翁,积极参与,勤奋进取,而不是把自己看作是被动接受约束的对象,使自己早日走向社会。
(3)教风教风是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办好学校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以课堂的形式直接影响学生,所以他的课堂教学质量、言行举止对形成好的教风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教风主要体现为正确的政治观念、严谨的治学精神、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和严格的教学要求以及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高尚道德风范。
(4)作风作风是指高校内部各级管理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学校是大学生认识社会的窗口,所以各级管理干部的工作作风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良好的工作作风主要体现为各级领导干部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身体力行,做师生的表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管理人员都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努力做好本职工作。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并不排斥个人自由,而是反对无序的自由。只有按规范运行,才能弱化管理的强制性,它比强制性管理更具有诱导性、潜在性和功效性。高校管理应适应高等教育的规律,要不断加强高校管理的规范化,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始终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各项工作之中。通过一系列规范实现高校管理的有序性、高效性,使高校在为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奋斗目标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符瑾单位:南京理工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