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培养方案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Ed.D.是专业式教育博士(ProfessionalDoctorateinEducation)的缩写,是教育领域中的一种高级专业学位,旨在培养教育领域“研究型的专业人员”。该学位兼具实践性和高水平理论运用的两大特征,这两大特征要求教育博士的培养目标必须以实务为基本取向,努力培养学生丰富的理论底蕴、广阔的实践视野、独立的研究能力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为保证这一目标的达成,教育博士的培养制度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课程设置必须以实践问题为中心,开展有价值的“问题研讨课程”,同时采用互动、参与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实践智慧。关键词: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Ed.D.是专业式教育博士(ProfessionalDoctorateinEducation)的缩写,是教育领域中的一种高级专业学位。自1921哈佛大学设置第一个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点以来,Ed.D.经历了8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这个8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各国均不断修正、完善自身的培养方案,以形成符合本国国情的培养系统。中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设置问题已提上日程,我们有必要适时地思考并设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博士培养方案。一、教育博士(Ed.D.)专业学位的设置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4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置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报告》,这使我国教育学科硕士学位体系中既有理论研究的学术学位,也有面向实践的专业学位。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设置问题已迫在眉睫。首先,开设教育博士是由教育事业的双重性决定的。教育既是一个学术领域,也是一个实践领域。实践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理论的指导,而理论研究的发展也需要实践活动的推动,因此发展教育理论和发展教育实践这两种差异性的需要同时存在。我国目前在学术性教育博士学位体系培养了大量理论研究人才,推动了教育理论的发展。但是,单一的学术性学位并不能满足教育实践发展的需求,为了推动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必须加强对实践活动的研究。其次,当前国家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凸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轰轰烈烈地进行,这些教育现实要求我们的教师、教育管理和决策者具有较强的理性、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而这些理性、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系统、规范的训练才能获得。我国现有的学位体系在教育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仍然不足,且不说缺乏为高校教师、高校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开设的专业学位,即便是为中小学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开设的专业学位中,也仅仅只是停留在硕士阶段,远远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第三,从教育实践工作者个体而言,社会的激烈竞争、实践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都要求教育领域的工作者们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否则有可能面临着生存危机。而到目前为止,除了教育硕士之外,我国还没有专门为教育实践工作者们提供的高层次专业学位。教育硕士也只是面向中小学的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即便是获得教育硕士学位的中小学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也需要适合自身职业发展的更高的平台。最后,从世界发达国家学位制度的历史演进来看,大多数国家都设置了两种博士学位:一类是研究型或者说是学术型博士学位,为人类知识积累做出原创性贡献的人才;一类是专业型博士学位,旨在通过高水平的专业训练,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理论指导、掌握恰当方法、解决并反思实践工作中的问题,使其具备从事某种专门职业工作的能力。目前,我国仅有单一的学术性学位即教育学博士,许多原本应该由教育博士所承担的责任也不得不在教育学博士的名义下开展。这样既不利于维护学位的质量,也不能突出专业学位的特色。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只有为教育实践工作者们提供一个名正言顺的专业学位,分门别类地培养不同类型和规格的人才,才能保证博士培养的质量。与此同时,我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具备相当的可行性,我们有广泛的生源基础,有丰富的教育学博士和教育硕士的培养经验,还有各校积极热情的参与,可以说我国已具备开设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的基本条件。而现在我们所需思考的是如何设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博士培养方案,以保证教育博士的培养质量。二、教育博士(Ed.D.)专业学位的特点要设计合理的培养方案,首先要把握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特点,这是培养方案设计工作的出发点。Ed.D.是一种实践性的学位,它以教育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始终围绕实际问题,通过广泛、系统、规范地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技术,提高他们对实践的评估和反省能力,以提高教育实践工作的绩效。该学位以培养“研究型专业人员”为目标,以实务为基本取向,强调为高级专业职责做好广泛的准备。与传统的哲学博士和教育硕士相比,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具有以下特点:1.实践性实践性是专业学位有别于学术学位最为突出的特点,教育博士与哲学博士最大的区别在于:教育博士是一种专业学位,要求学生通过系统规范的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领域的实际问题,该学位证明学生具有高级的专业能力;而哲学博士则是一种学术学位,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原创性的研究,为人类知识的积累做出贡献,该学位证明学生具有较好的学术潜质和研究能力。这也就要求教育博士在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关注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从培养目标的设置上看,教育博士最终应该落在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教育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工作实效;从培养目标的遴选上看,教育博士应更关注申请者的教育实践工作经历,无论是一线的教学经历还是教育行政管理的经历;从课程设置和学位论文的选题上看,教育博士也始终围绕着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研究。可以说,实践性是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最大的特点,同时也决定了教育博士培养方案的方方面面。2.高水平的理论运用尽管教育博士专业学位非常强调实践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学位不重视学生的理论水平。恰恰相反,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尤为重视学生理论素养的培养,教育博士不要求学生在理论方面有原创性的贡献,但却要求学生具有高水平的理论运用能力,也就是说能很好地利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思考并解决教育实践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然而要很好地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除了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素养,包括敏锐的问题意识、客观理性的态度、不断反思的习惯、系统规范的研究方法等等,这些与哲学博士的培养是相通的。三、教育博士(Ed.D.)的培养目标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性质决定了教育博士的培养目标必须以实务为基本取向,以丰富的理论底蕴、广阔的实践视野、独立的研究能力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为基础,打造“研究型”的专业教育实践工作者。这一点在世界各国教育博士培养的经验中已得到了证实。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网页上是这样界定教育博士的培养目标:“同其他院校相同,哈佛哲学博士注重培养‘专业化的研究人员’(ProfessionalResearchers),主要是高校教师及研究人员;而教育博士培养‘研究型的专业人员’(ResearchingProfessionals),主要是教育领域的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英国伦敦大学强调“Ed.D.是为那些有工作经验的教育及其相关领域的在职人员提供的一种研究学位。该学位有助于扩展在职人员对他们职业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研究技术,并提高他们对实践的评估和反省能力。Ed.D.项目的目标是既满足博士学位严格及需要创新的要求,也通过研究促进职业的发展。”由此可见,丰富的理论底蕴、广阔的实践视野、独立的研究能力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是世界各国对教育博士的共同要求。因此,我国教育博士的具体培养目标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坚实的教育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各专业知识。(2)具备从事教育实践工作所要求的专业技能。(3)具备较强的问题反思意识和独立的问题研究能力。(4)运用现有理论,解决教育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教育实践的水平。四、教育博士(Ed.D.)的培养制度由于教育博士旨在培养“研究型的专业人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教育博士指向的是有过或者正在从事教育实践工作的人员,而相当一部分的学员很可能必须采用在职的方式学习,而修学年限也很可能因为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而不同。这就要求教育博士必须有相较于哲学博士更为灵活的培养制度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才能真正保质保量地完成培养目标。1.培养对象培养对象可根据教育实践工作的性质划分为以下5个目标群体:(1)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2)高校教育管理人员(3)高校学科教学法教学人员(4)中小学教育管理人员(5)中小学教育骨干教师2.入学条件申请人可由以下2种途径申请攻读教育博士专业学位:途经A:(1)获得硕士学位(包括教育硕士)(2)有3年以上教育及相关领域全职工作经验(3)在报考院校所认可的核心期刊发表1篇以上论文(4)通过外语水平考试途径B:(1)教育学硕士或其他专业硕士应届毕业生(2)1年以上教育及相关领域兼职工作经验证明(3)在报考院校所认可的核心期刊发表2篇以上论文(4)通过外语水平考试3.修学年限实行学分制,修满16学分方可申请中期考核。修业年限为3—5年,采用弹性学制,论文不能正常开题和答辩的在读教育博士可适当延长学制,但原则上不超过7年。4.培养方式学习方式采用半脱产的方式进行,第一学年脱产学习,至第二学年开始每学期面授一个半月。以教育实践问题为主,重点培养独立运用教育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博士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建议组建以导师为首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集体指导的优势。5.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共包括教学单元、问题研究和学位论文三个部分。(1)教学单元:入学第一学年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和专业技能。(2)问题研究:深入教育实践工作一线,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教育机构或某教育实践问题,于中期考核前提交一份10000字的问题研究报告。(3)学位论文:中期考核通过后,学生应从实际问题出发,选择合适的研究问题。学位论文形式不限,可以是政策分析或机构研究的论文,也可以是教学设计或作品展示(如艺术教育专业),视各专业情况而定,只需获得学术委员会的通过即可。如果学位论文是教学设计或作品展示,须附上该设计或作品的原理说明。6.考核方式对教育博士生实行平时考核、中期淘汰和毕业考核三种方式进行。(1)平时考核:主要为第一学年各专业课、选修课及外语课成绩及日常行为规范的考核,考核承担者为教育学院和各相关学院。(2)中期考核:主要为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考核,考核承担者为导师和博士生指导小组。(3)毕业考核:主要为毕业论文答辩,考核承担者为导师、论文答辩委员会及学校学位委员会。为了保证论文质量,采取校内外专家结合的匿名评审制,并对通过答辩的论文实行公示。五、教育博士(Ed.D.)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每个培养方案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由于教育博士兼具实践性和高水平的理论运用能力两大特点,其课程设置也需相应地满足这两大特点的需求。首先是实践性,它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前者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开设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程,后者则需要在本专业领域内开展实际的问题研究,在“真刀真枪”的操练过程中真正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理论运用能力的培养,这与哲学博士大同小异。理论运用能力的培养也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理论素养,二是方法技能。前者主要培养学生客观、科学的研究态度,质疑的精神和反思的意识,后者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研究技术。当然,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各专业也可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因此教育博士的课程设置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专业基础、研究方法、问题研讨和扩展选修,具体课程设置如下:其中,“问题研讨”是教育博士培养最具特色的一块,学生将各自在实践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带入课堂,通过集体研讨的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然后回到实践工作中检验该方案的实施效果,并对此进行评估和反思。因此,“问题研讨”有别于其他课程,该课程的课堂不局限于教室之中,而是在教育实践的一线,教室只是为学生定期交流、报告提供场所。此外,还需说明的一点是课程可以采用模块的方式进行组合,我们这里所给出的课程名称只是一些大的模块,每个大模块下还可分别设置若干小模块课程。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模块,进而组成自己的学习计划,同时保证教育模式培养制度的灵活性。六、教育博士(Ed.D.)的教学方式最后,谈一谈教育博士的教学方式。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实践性决定了教育博士多以教育工作中的实践问题为模块开展教学工作,无论是专业基础课,还是问题研讨课,甚或是研究方法课,都必须围绕着教育工作中的实践问题而展开。我们知道,纯粹的理论可以抛开现实条件的限制,在一个真空的理想条件下进行逻辑的推演。而实践问题特别是需要运用理论来解决的实践问题是无法脱离现实的,同样的实践问题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条件、不同的利益环境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也就使得教育博士对实践问题的研究很难用单一的模式来开展。事实上,处于不同情景、有着不同经历的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解决方案,这些看法和解决方案都是真正的实践智慧,是教育博士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们丰富的实践背景恰恰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因此,只有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其中,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教育工作经历,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认为教育博士应采用以讨论为主,讲授为辅,深入实践甚至是蹲点研究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