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校训导向功能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校训导向功能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校训导向功能

摘要:校训是学校为了发挥社会功能和完成价值使命而制定的行动指南。在实践上,它主要起导向和激励功能。校训的导向功能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导向功能、培养目标导向功能和行为准则导向功能。各高校在践行校训的过程中,要领悟校训内涵的精髓,充分发挥校训应有的导向功能,使大学校训真正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师生的行动指南。关键词:大学校训;大学校训功能;办学理念大学校训是一所高校独特办学思想和传统精神的集中体现,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然而,我国许多高校虽然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但是这些学校有的追求真理的色彩不浓,有的时代感不强,有的政治色彩太浓,有的没有人文精神,有的缺乏深刻的文化内涵。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这些学校在践行校训过程中没有充分挖掘校训自身的导向功能,没有完成校训的价值使命。1.从校训的内涵看导向功能要使大学真正发挥其导向功能和完成其价值使命,就要首先解决“大学为什么”的问题。《大学》开篇就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蔡元培先生也说过:“大学者,高深学问者也。”梅贻琦校长也曾说过:“办学校,特别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19世纪英国学者约翰·亨利·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中将大学定位为一个提供博雅教育、培养绅士的地方。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概括出大学有四种基本任务:一是专业知识课程教学和研究,二是教育与培养人才,三是体现生命的精神交往,四是产生和交流学术。另外,从大学的价值使命角度来看,大学就是知识库、人才库、思想库、高新技术辐射源。明确了大学的任务之后,在制定和诠释校训的时候,就必须让大学自身的任务与校训紧密结合起来。一则好的校训,往往能集中反映一所学校的培养目标、办学方向、办学特色、优秀传统,是一所学校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人们说校训如同一所学校的“魂”,一则优秀的校训能激励一代学人乃至数代学人成长为民族的栋梁。延安抗大的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就造就了一代革命的热血青年,从陕北的窑洞奔向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战场,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中坚。因此,我们应该秉承这一优良传统,让高校的校训都能独树一帜,起着应有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但是,由于有关校训内涵论述的文献著作甚少,而且论述的深度不够,造成人们对校训的理解很不透彻,学校对校训的认识也不全面,这就使得校训本身所具有的导向和激励功能难以充分发挥。那么,校训是什么?从字面直接理解,一般认为,“校训是学校规定的对学校有指导意义的训词”。《辞海》的解释则是:“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得目制成匾额,悬于学校公见之地,是为校训。”《中学百科全书·学校管理卷》解释为:“校训是学校规定的对师生的言行具有指导意义的基本准则。”显然,这几种概念都没能很好地抓住校训的内涵实质,而是只停留在表面的描述上。也有人试图对大学校训的内涵做出新的界定,认为:“大学校训是大学对自身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要求和学校特有精神的一种表征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大学理念凝炼后的符号表示,具有稳定性、继承性、融合性和个性化特征。”该观点虽然是从大学的角度来分析校训的,而且把校训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对大学校训内涵的抽象概括程度仍不高。基于对校训的特质剖析,我们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的认识: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一个载体,校训的内容体现着学校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使命。既然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一个载体,那么我们理解校训、把握校训的内涵,就应该从理解办学理念开始。布鲁贝克认为:“大学确立它的地位的主要途径有两种,即存在着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主要是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哲学则以政治论为基础。”参照这一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把办学理念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办学理念;二是以政治论为哲学基础的办学理念。前者认为,大学应当以追求客观知识为唯一目标,强调“为学术而学术”;后者认为,大学应当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用自身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学以致用,以用治学。在我国,纯粹的以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办学理念或纯粹的以政治论为哲学基础的办学理念是不存在的,所表现的办学理念是两者相互交融的结果。不管是哪种办学理念,其表现的共同特征是——办学理念导向着各自学校的培养目标,体现出各自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使命。因此,每一所学校制定校训时必须依据自己的办学理念。要进一步把握校训的内涵,还要对我国大学校训进行现实考察。通过考察,我们发现不同的校训都具有以下共同的要素:第一,校训具有独特性和简短性等特点;第二,校训具有导向和激励等功能;第三,校训要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第四,在实践上,校训就是一则行动指南。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给校训下这样一个定义:校训是一所学校依据自己的办学理念而制定的鞭策和规范全体师生行为的简短言词。2.大学校训的导向功能析要“大学精神的本质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具有特色的并为大家所认同、追求、遵循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传统和行为准则等组成的体系,它是大学文化的精华。”要塑造高校独特的大学精神,可以在大学校训上做文章,最大程度地发挥大学校训的导向功能。所谓大学校训的导向功能就是指大学校训能为高校师生的行动确定方向,将整个高校的生活由复杂的、多面的、漫无目标的行为有效地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教育目标上来,使之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有序前进。“校训是办学理念和育人要求的高度概括,是校风、教风、学风的内核,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一所学校的特点和风格,同时也反映着时代、地域文化积蕴和精神;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而且是学校所有教职员工都应牢记心头,时刻遵守厉行的。”我们可以看出,大学校训的导向功能应该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导向功能、培养目标导向功能、行为准则导向功能等。从我国目前大学校训所表述的内容来看,有的校训这三种导向功能兼而有之,有的大学校训则侧重其中的一种或两种。

首先是理想信念导向功能。大学是追求真理的场所。大学不仅要产生思想和学问,还要为社会提供理想和信念。大学校训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精髓。校训应化为一种理想,一种信念,应成为激励、号召每个师生从事有利于自己学校发展事业的强大力量。对大学校训颇为关注的陈怡教授说,一所学校的校训不仅从本质上讲是该校所处的那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的沉淀和凝聚,更是该校先进办学理念的提炼和总结。(1)校训是学校精神的凝练,代表着学校的办学理念,指引着学生的求学理想。大学校训的理想信念导向功能对师生的教育认识活动和教育实践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或导向性,它表现为可以凝聚全体师生,激发他们的战斗热情。一些校训体现了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对爱国精神的培养,如西安交通大学的校训“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有的是对艰苦朴素精神的肯定,如中国地质大学的校训“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有的注重对学生的守信、清廉品格培养,如江西财经大学的校训“信敏,廉毅”,更有校训体现了理想和信念的完美结合,如云南大学校训“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其次是培养目标导向功能。“大学校训不仅反映出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方针、专业特色和独特的精神、文化氛围,更反映出大学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群众意识、价值观念。”大学校训的培养目标导向功能,主要反映在高校的培养目标上。一些大学以自己钓学科特色和专业背景作为它们的校训,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京师范大学)、“厚德博学,强军兴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北京林业大学)、“文舞相融,德艺双馨”(北京舞蹈学院)等。这些大学校训不仅点出行业的特点,而且也道出对行业的高标准要求。最后是行为规范导向功能。“大学校训是大学为树立优良校风而制定的要求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大学校训对大学的教风和学风起着引领、导向功能,它是大学师生的座右铭,是大学声誉和形象的宣传画、广告牌。”所谓行为规范导向,就是按照道德、教育法律法规的准则和要求进行导向。进行行为规范导向既是现代高校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导向的保证。行为规范导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道德规范导向,二是法纪规范导向。“大学的道德风气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全社会的道德价值趋向,振作大学的道德理念,是大学的自身要求,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大学校训的行为规范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它的道德规范导向功能上。无论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知”,还是东南大学的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亦或国家会计学院的校训“不做假账”,都体现了这些大学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办学理念。从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大学校训的导向功能应该总体上体现在:追求生命力的价值,追求人自身的完美,发展人性及完善人格;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及永恒的道德观念;坚持民主参与意识、法制契约观念,谋求个性解放,并建立自然协调的人际关系,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统一。3.大学校训导向功能的践行应该说,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校训,每一则校训都是“一种精神,一种原则,富于鼓动性、激励性、号召性和实践性”。它是校园文化底蕴和共同价值观的体现,体现着办学特色和风格,演绎成师生共同认可的行动指南。从总体功能上讲,校训对内影响和规范师生的言行举止和行为方式,形成了凝聚力,引领学校的办学方针和育人取向;对外作用于社会文化和文明理念,体现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在践行校训的过程中,高校要认真领悟校训的精髓,努力把握大学校训的导向功能在为学与为人、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和追求真理与把握现实这三个方面的统一,发挥校训应有的导向功能,使大学校训真正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每一个师生的行动指南,成为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大学具有独立的人格特质,是有骨气的,不能随波逐流。因此,在领悟校训内涵的基础上,大学应把兴趣和注意力放在怎样结合实际去贯彻落实校训的要求上,而不是兴师动众,形式主义地把校训变来变去,以至“今天换一个花样,明天换一个口号”。当然,根据时展和大学自身发展需要对大学校训进行及时修正和创新仍然十分必要。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