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国际化因素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国际化因素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国际化因素

香港大学从建立之初就是一所国际化的大学,现在有45%的老师来自国外,学生则来自50多个国家。本文通过对香港大学办学情况的分析,试图进一步探讨国际化因素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大学教育中的国际化因素涉及大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包含着广泛的内容。概括地说,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国际化的教育观念、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国际化的课程、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国际化的奖学金制度、以及国际化的就业等方面。一、国际化的教育观念和培养目标大学教育国际化的前提首先在于要有国际化的教育观念,要从全球的视角出发来认识大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香港是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是亚太地区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城市及高效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使香港的高校具备了国际化环境。“港大肩负的一个重要使命,是作为香港、中国及亚洲的学术交流枢纽,汇聚才智的。港大首要的政策是积极通过学术研究、交换生计划及录取世界各地学生,使其更加国际化,成为联系世界其他地区学术研究的渠道。”国际化的培养目标是国际化教育观念的物化。拥有世界人口1/3的亚洲包容了多样的文化、不同的政治经济结构、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香港大学一方面在思想上要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增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相互理解;另一方面,面对世界经济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在能力上要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掌握在国际社会中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香港大学经济和工商管理学院面向香港、中国和亚洲地区,培养学生具有现代企业家应具备的战略眼光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面对动态变化的世界做出商业和政策决策的能力。同时也认为学院人才的培养要有别于西方的训练模式。因此,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交流能力的培养与西方培养商业人才的传统课程同样重要。通过立足亚洲地区的理论、技术和企业家素质的训练,培养学生成为负责任的从业者、有创新能力的研究者和有远见的领导者。二、国际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国际化的课程是一种为国内外学生设计的课程,它与课程设置的目的相关,但是在课程内容上(尤其是技术性质的课程)趋向国际化的认同标准。国际化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能在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的社会工作环境下生存和交流的能力。以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BBA(IS)信息系统学位课程设置为例,一年级开设“管理信息系统导论”(Introductionto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三年级再开设“信息系统开发与项目管理”(Informationsystemsdevelopmentandprojectmanagement)。从此课程名称的设置和时间的安排来看,与内地高校有相似之处。但是通过对其课程设置、组织和考核方式的仔细观察,不难看出香港大学在课程设置的国际化的特点。首先,在课程的开设的目的上,“管理信息系统导论”课程除了使学生了解信息系统相关知识(这与内地大学基本相同),更关注技术的发展带来哪些新的机会和挑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确保和加强企业在日益国际化的市场上的生存和发展,强调培养学生作为未来的管理者对信息技术的决策与获取最大效益的能力(这是内地大学所缺少的)。课程要求学生达到不仅理解信息系统“是什么”,更要知道信息系统“为什么”和“怎么样”在企业中起作用。其次,在课程的教学组织上,两门课程都选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材,采用了讲课、实验、团队/个人项目和考试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讲课分为前后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的专题讲授,第二部分是阅读讨论课。课程实施过程中全程强调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以致学生的到课率已不是课程通过的必要条件。第三,课程的组织紧紧围绕实际问题,在“管理信息系统导论”课程的团队/个人项目(占课程成绩的20%-30%)要求项目组必须到企业实地与企业的信息技术主管交流,根据企业的实际问题确立项目的主要内容,最后提出团队/个人的解决思路。“信息系统开发与项目管理”课程更在实践上强化学生理解和设立企业信息系统的能力。课程通过商业案例分析、商业活动的角色扮演与讨论、项目组任务协作的组织方式集成商业和信息技术。两门课前后教学内容衔接紧密,在理论和实践的不同层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和实战的锻炼。为了实现这种教学目的,“信息系统开发与项目管理”课程内容和考核标准更看重学生在自我学习、团队贡献和在讨论课上的表现。然而,尽管强调实践性环节,但围绕课程进行的讲座与讨论,学生所阅读的参考书目却很多,这些参考书基本上都是国际知名教材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最新资料。可见,教学中理论功底对实践的指导地位是极其重视和持续贯彻的。三、国际化的人员交流人员的国际交流是大学教育国际化中最活跃的方面,其中包括学生的国际交流和教师的国际交流两个部分。教师的国际交流是大学国际化的一个核心部分。具有国际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可以直接推动教学、科研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学生的国际交流则更能体现一所大学国际化的办学水平。要培养出国际型人才,增进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就必须派学生到相关国家去了解该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去参与该国的生活,才能够真正深入地理解对方。同时,通过了解他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参与自己选择的课程。香港大学有45%的老师来自国外,学生来自50多个国家。有不少于1帆的学生通过“香港大学世界联系网”计划,以交换生身份前往世界各地超过80个以上学府,进行最少—个学期的交流学习,其中包括牛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柏克莱分校及麻省理工学院等。香港大学经济和工商管理学院也保持着广泛的国际化教学联系和学分互认制度。与其进行学生交换和学分互认的大学包括内地的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国外大学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多、澳大利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大学。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便利是一个现代社会重视教育,乃至重视社会自身发展的基本特征,是政府的义务和企业的责任,同时也是大学自身社会影响力的衡量指标。香港大学经济和工商管学院的高年级学生每年都能获得很多的实习岗位,实习岗位来源于政府部门、跨国公司、校友机构等多种渠道。例如,2006年的应届毕业生实习岗位涉及南洋商业银行、罗素-雷诺兹协会、香港警察局等30多家机构。

四、独立有效的学生组织与活动香港大学实行“全人教育”,课时教育不是学习的全部内容。学生要参加社会服务、领袖训练、宿舍活动等各种活动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港大的学生宿舍叫做舍堂,舍堂是一种学生团体。舍堂教育首先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是港大学生的必修课。舍堂教育是一种特有文化。舍堂具有决定是否接收学生入住本宿舍的部分权利。“在这里,大学不单单是学习的地方,我们还要学会怎样做人,与不同的人交往,德国的、美国的、印度的、新加坡”。香港大学也把吸引社会名流与学生见面作为学校的“通识教育”,学生常有和周润发、周星驰等面对面的机会。目的是为学生创造多种机会,培养他们高于书本的见识。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学生会社团活动历史悠久、自主而有效。通过保持与政界和商界的紧密联系,社团为学生提供自身发展的课外活动,丰富的活动包括财政预算讨论、商业研讨以及前往领先企业和一流大学的学术旅游。学生会组织的社团有:商业与经济学协会、商业学协会、经济与财政学协会、信息系统协会。其中经济与财政学协会是一个已有60多年历史的学生社团,社团的宗旨是增强学生对经济和财政学的兴趣,同时充当学院与学生联系的桥梁。为此,社团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习考察、参加金融投资的竞标等活动,并且长期维持—个关于预算的论坛。由于其有效的运作和长期存在的影响力,现在该论坛已成为香港特区政府预算和经济的开放论坛。另一个有趣的社团是信息系统协会,作为一个2001年成立的年轻社团,她以开阔学生视野、加强业界联系为己任,把年轻看成社团创新的条件,秉承“决定一切同时创造历史”的原则,使社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香港大学经济和工商管学院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竞赛活动,并通过这些智力活动激发学生的成才欲望和实践能力。众多竞赛的获奖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提高了学院专业教学的国际声誉。五、国际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国际学术合作是世界教育和学术界的共同目标,是确保大学教育机构的工作性质和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香港大学经济和工商管学院拥有8个研究中心,它们分别是亚洲案例研究中心、亚洲企业和商业价值观研究中心、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金融改革与风险管理中心、中国管理中心、亚洲经济合作研究中心、香港经济研究中心、电子商务技术研究中心。这些研究中心是院系、院校和区域合作建立的研究中心。例如亚洲经济合作研究中心的合作伙伴包括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Keio大学和韩国国际经济政策研究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则与中国银监会、内地与香港证券交易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进行研究。研究中心选题广泛,涉及香港、中国、亚洲、亚太和世界经济和管理等诸多课题,是进行跨学科研究和区域重大问题的研究交流中心。这些对现实问题的全面而独立的研究为教学提供了丰富和针对性的新鲜内容,对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的素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除了研究中心,香港大学经济和工商管学院把参加各种类型的会议、公众讲座和研讨会作为学生大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定期邀请世界著名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与学生交流观念和方法。前来开讲和参加研讨会的人士分别来自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波士顿大学、杜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新泽西技术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巴塞尔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这些不同成功人士鲜活的、第一手的前沿信息为学生提供了—个充满综合性和挑战性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地区和全球知识的获取能力,引导学生进入自己专业的领域并成为本领域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六、国际化的奖学金制度现在,国际化是不少的国内高校的发展目标,这不仅仅意味着要有国际一流的专家和科研成果,还需要建立国际化的奖学金制度。给优秀学生提供慷慨的奖学金是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实力的大学的“通例”。香港大学设有约一千项不同类别的奖学金,供所有港大本科生申请。2006年香港大学表示,在全国20个省市招收250至300名学生,提供1300万元的奖学金。未来三年,香港大学将提供5500万元入学奖学金给予全球杰出学生。奖学金制度在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一所大学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取向,充满人性和科学性的奖学金制度将使一所大学成为会聚天下英才的“圣地”。七、国际化的就业之路大学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学生的就业。国际化办学的宗旨就是造就一批又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香港基本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亚太地区新兴技术产业、金融等服务业中心。一般来说,内地学生在获得港大的学士学位后,有40%选择就业,其中在香港和内地工作的各占一半。据介绍,2003年和2004年的内地毕业生有一部分人前往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国招商银行、IBM、高盛集团、汇丰集团、纽约人寿环球保险有限公司、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等著名机构工作。同时,经过在港大接受的国际化教学,为一部分内地学生前往世界著名大学继续深造奠定了基础。据介绍,2003年和2004的内地毕业生,有部分前往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剑桥大学、华威大学等著名大学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