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等教育市场化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高等教育市场、高等教育市场化是高等教育产业理论的基本概念。由于这些新概念对高等教育产业理论的认识、制度生成与政策制定,起着引领思维的作用,为了避免对这些新概念的本意望文生义,甚至曲生新意,有必要从理论上对其内涵进行辨析与界定。关键词:高等教育市场;高等教育市场化;理论辨析一、问题的提出高等教育市场、高等教育市场化、高等教育生源市场、高等教育商品化、高等教育产品、高等教育产业、高等教育产业化等,这些从经济学中移植过来的概念,其原本意义已有相当成熟的界定。但在高等教育领域重新嫁接后,在对其原本内涵了解不透的情况下,就容易曲生新意,甚至望文生义。由于这些概念对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政策及制度的改革设计,起着引领思维的作用,因此,对这些移植概念的真伪问题必须加以辨析。从经济学逻辑来说,高等教育具有产业性或高等教育是产业,必然意味着高等教育存在市场。产业着重的是供给,而市场则是消化供给。没有市场就没有产业,没有产业,也就没有与这种产业对应的市场。要认识高等教育产业,也要认清高等教育市场。客观上通过产业的组织形态和手段大力扩张高等教育规模,而实际上又没有规范相应的高等教育市场,其结果就不能充分利用市场调控的有效手段,克服高等教育产品的质量低下和资源的无效配置,并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认识。因此,高等教育市场及市场化概念,是高等教育产业理论的基础概念。要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有效的理论辨析,首先应对经济学中的市场与市场化概念的原本含义有深刻的理解。二、市场与市场化概念的经济学含义要认识市场,先要了解产业。所谓产业“是指生产同一种或同一类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者的集合”,产业着重的是供给。所谓市场,“就是买者与卖者进行交易的场所”,更加广义的市场定义,即“一切按照公开价格交易的场所”,市场着重的是对供给的消化,显然,市场由产品或服务的潜在供给者和需求者所组成,只有需求者或只有供给者都无法形成市场。毫无疑问,市场应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某种产品只有少量的买者和卖者,就难以产生市场并形成产业。市场的规模可大可小,大到包罗万象的国际市场,小到只有某种特定商品的小商品市场,这取决于市场的界定。市场的形成也是多样化的。从市场交易的产品使用来看,市场可分为两大类,即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按照交易场所的不同,也可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前者有一个固定的交易场所,如一般意义的商品市场,而后者没有交易场所,如股票市场。按照交易方式的不同,市场又可以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前者的交易方式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后者的交易方式是先交钱后交货。按照市场竞争的程度,市场还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等。但不管市场如何分类,在市场中,买卖双方是通过交易发生关系的,交易双方完全平等。实际上,市场也是一种组织生产的形式,它与企业组织生产的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是平等自愿的交易基础并依靠价格机制的作用组织生产,而企业内部则是上下级权威组织生产。在经济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非常复杂。每一种产品,都可能有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而供给和需求又在不断地变动,在宏观上如何来组织和协调如此庞杂的经济活动,并使其能够有效而又有机地循环运行?正是依靠市场中存在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价格制度。供给和需求就像一把剪刀的两个刀刃一样,相互作用,从而决定价格;反过来,价格又可以自动调节供给与需求,使市场达到均衡”,市场的这种功能称为价格机制或市场机制。正是市场机制这种无可替代的作用,使得重视资源有效配置与经济发展的国家不断建立和扩充市场,以便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功能,也就是说,市场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从历史来看,人们最初进行资源配置的方法是“习惯”,第二种方法是“命令”,第三种方法则是“市场”。与传统社会的习惯方法和命令方法相比,市场方法在发展经济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体现在以交换和盈利为目的的市场经济活动,促进了社会的专业化分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市场价格体系用一种简单而又清楚的信号指导人们的行为,使复杂的经济关系简单化,降低了信息处理成本。在市场经济中,没有人命令谁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人人追求的只是自身的经济利益,每个人只是根据市场的价格信号调整自己的行为,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协调着人们的生产和消费。因而,市场化实质上指的就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协调市场参与者的行为的手段。然而,当今世界上很少有国家完全依赖自由市场经济,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都或多或少地介入经济活动。因为,人们认识到任凭市场自由发展,自由市场均衡将背离帕累托最优,即市场有效组织生产失灵,出现资源浪费。市场的有效性是有条件的,市场机制要达到资源有效配置,或者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符合福利经济学基本定律的几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律和前提条件假设是在论证和解释“看不见的手”的学说过程中推导出来的极其严格的假设,在许多现实情况下,这些个假设是难以成立的。因此,市场机制本身也不是万能的,“看不见的手”失效会导致“市场失灵”。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市场经济的运行就有可能达不到资源的最优配置的状况,这就为政府干预市场运行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在现代社会中,政府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他有责任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运行效果不合符公众利益时,伸出“看得见的手”加以干预。但应明白的是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弥补市场的不足,其作用应主要围绕效率、公平和稳定进行。因为,现实经济的复杂性以及政府机制本身的缺陷,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也往往会出现失灵的情况,用来弥补市场经济缺陷的政府职能本身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现代经济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混合体。三、高等教育市场与高等教育市场化内涵理论辨析高等教育市场与高等教育市场化概念的出现,只是近些年来的事,它表明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在不断得到扩展。高等教育在产品市场上交换的是高等教育服务,因为“教育服务是教育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高等教育精英化时代,由于高等教育供给量很小,上大学是绝大多数人可望不可及的大事情,人们很难感到高等教育发展有产业和市场的气息。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年代,高等教育供给量不断增大,虽然尚不能均衡需求,但这种发展态势,给人们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高等教育市场想象。既然高等教育供不应求,为了使市场供求均衡,就应该以产业的形态扩大高等教育的生产规模,那些与产业及市场相关的概念,自然就移植到高等教育领域。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手段,某种程度上已采取了产业化发展的措施,如对高等院校办学者放权让利的刺激、对求学者实施成本分担政策等。但实行产业性政策,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高等教育,并不是为了从中获得办学利润,这些措施与高等教育非营利特征并不相悖。高等教育产业以及高等教育市场只是有效组织和发展高等教育的方式,并不是追求营利的必然标志。在这里,有必要对营利和非营利概念作适当的解释,因为对这两个概念的模糊认识,容易让人感到—提高等教育产业和高等教育市场,就必然从理论上引导与促使高等教育追求营利的结论。厉以宁教授认为:把教育当作一个产业来经营以及这一经营的结果可以带来利润,同教育的非营利性是不矛盾的,这是两个问题。教育的非营利性是就教育的性质而言,问题主要在于,教育经营之后所得到的利润不同于企业经营之后所得到的利润。企业的利润在扣除公积金、公益金之后分配给投资者,这是名符其实的利润;而教育单位作为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经营者所得到的利润应当作为发展教育的基金,不存在投资者分配利润的问题,这正是教育的非营利性的体现。因此,把高等教育作为产业或者论及高等教育市场,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必将背离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性质。现实的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后大众化,从稀缺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来看,必然要把高等教育看成一项产业来对待,而要把它看成或作为产业,必先要考虑规范市场。否则,就会造成许多负面作用,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等教育市场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以产业形态进行发展,把高等教育作为产业是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以及普及化的有效途径,而高等教育市场化是这一有效途径的必然措施。事实上,承认和不承认是否存在高等教育市场或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形态都无关紧要,因为,客观上,高等教育供给量在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需求者可得到上大学的机会,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必然引发治理高等教育手段的改变。就我国而言,尽管高等教育存在外部效应,但实施完全的高等教育福利政策是不现实的,那样做只能加剧社会更大的不公以及减慢高等教育的发展。理论上提出高等教育市场或产业,是把高等教育的发展放在市场理论的框架内,希望借助成熟的市场理论,寻找规范和均衡高等教育供给与需求的途径和措施。从所交换的产品的视角看,高等教育市场可以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高等教育产品市场交换的是高等教育服务产品,市场供给方是高校,在需求大于供给时,需求方则是应具有特许权的部分需求者,之所以说市场需求方应具备特许权,是因为他们必须经过激烈的高考角逐,才能获得排他性进入市场的资格。事实上,即便具备了大学入学的资格,从现实的情况看,他们的高考成绩并没有赋予他们完全自由选择高校的资格。目前,在高等教育产品市场,精英型高等院校的教育服务产品稀缺,没有选择机会。大众型高等院校的产品则稍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实现初期的高等教育产品市场来看,尚未达到市场化成熟的起码条件,因此,高等教育产品目前不可能市场化。政府要培植这类市场的惟一手段是以产业的形态发展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要素市场上,与高等教育产品市场则完全不同。所谓高等教育要素市场,自然指的是生产高等教育产品的原材料的供给市场。由于高等教育产品是教育服务,因而,与教育服务相关的原材料便是教师、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生活和学习环境建设与美化,以及高等院校的内部管理制度等软硬材料。既然高等教育要素市场是为高等教育产品市场提供原材料,在高等教育产品市场上,高等院校是供给者,而在要素市场上则为需求者,高等院校从要素市场上选购的材料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服务产品的质量,而且,高等教育问题往往就在要素市场上发生。高等教育要素市场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完全可以市场化。因此,高等教育制度的设计,应集中在如何促使高等院校从要素市场上选择既有利于自己教育服务产品质量,又有利于自身稀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提高的生产要素。我们平时所说的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其有效结合点就在于此。实际上,诸如高校后勤要社会化,道理就在于要素市场应该市场化。高等院校有很多生产要素配置,由于没有实施市场行为,影响了高校稀缺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效率,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高等教育制度设计时,把高等教育市场中的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混为一谈,从而找不准引进市场机制的结合点,导致高等教育制度乏力。在这里需要辨明的是“生源市场”概念,这是个既不合理也不合法的概念。因为,“生源市场”,意味着学生是教育市场上被交换的对象,这是不合法的;从理论和客观上说,学生是教育服务产品的买主,而在“生源市场”则认为是被交换的商品,也是不合理的。因此,“生源市场”对学生而言,是个既不合理又不合法的概念。从高等教育市场的视角改革与设计高等教育发展运行的制度环境,有利于维护高等教育市场各方的利益,特别是高等教育市场处在卖方手中时,更应用有效的制度来维护买方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护高等教育质量。而且,从市场的角度,也有利于使高等教育产出类型的多样化,促使大众化和普及化时期的高等院校,在注重自己的质量的同时,发展有个性、有特色的产品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使高等教育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我国高等教育供需要真正达到均衡,依靠“习惯”或者“命令”来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是不现实的。中国的高等教育要使现在的供需达到平衡,高等教育的规模必然相当庞大。如此庞大规模的高等教育系统,采用“习惯”或“命令”方式配置资源,对稀缺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是可想而知的。因为,高等院校毋需经过市场方式的竞争就可获得办学必须的资源的情况下,难以避免的“经济人”本性就更容易促使其产生“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毋需通过竞争也能获得办学的稀缺资源,对高等院校办学就缺乏激励机制,后果也可想而知。高等教育市场化实质上是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及其途径的组织形态的描述,但并非是完全等同营利性企业,毕竟,高等教育是非营利性组织。高等教育的正外部性,社会理应为此提供适当的资助。为了减少入学机会的不公,必需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供需均衡,以增进社会福利。高等教育走产业形态之路与高等教育营利是两回事,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并不会影响高等教育的组织特性。高等教育以产业形态发展,政府的责任更大,行政干预减少,因为此时,政府的精力必然集中在政策与法制的建设以及市场的宏观调控,行政随意的干预容易产生失误。有产业就有市场,而有市场没有市场化,就必然依靠政府的行政干预,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的低下也就在所难免。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必然形成高等教育规模化,高等教育规模化实质上意味着高等教育形成了产业化形态发展趋势。因此,我们把它纳入产业化框架,是试图用产业理论的分析方法,剖析与设计高等教育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应该采取的政策,这与承认或不承认高等教育产业化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如果高等教育存在市场,即使市场很小,没有形成市场化式的制度管理,资源配置必然采用“习惯”或行政“命令”方式,资源使用就难以避免浪费,高等教育也就难以以产业形态发展,供需失衡难以有效解决。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是宏观层面政府调控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高等教育市场化概念的本意主要是通过市场式的竞争手段,来强化市场供给方的产品或服务质量应有实质性的提高,并通过竞争获得再生产的资源或者说生存空间。在这种生存环境下,以公共产权为特征的营利和非营利组织惯有的“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将无法生存,问题减少,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效率自然提高。高等教育的市场机制应以市场价格信号为主来调控供给与需求,通过价格机制的刺激,促使高校真正关注自身向社会提供的教育服务的产品质量及其特色。当然,政府管制价格的权力也是必需的,但政府应根据高等教育供给市场需求状况确定价格管制的内容。对高等教育大规模、全面地实施价格管制,可能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诸如,资源使用效率低和教育服务产品质量变异等问题。三、结论高等教育市场和高等教育市场化概念,形态上是对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描述,实质上也是有效剖析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与寻找对策的分析工具。高等教育市场是指高等教育要素市场,高等教育服务市场是假市场,高等教育市场化是指高等教育要素的市场化,不是指高等教育服务产品的市场化,高等教育市场化并不是完全市场化,而是部分市场化。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实现初期,高等教育要素市场是个成熟的市场,高等教育要素应该实行市场化,这是高等教育领域引入市场机制的结合点,而高等教育产品市场,目前尚不成熟,不能市场化,这些就是高等教育市场与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应有内涵。参考文献:[1]黄亚钧。微观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92,92.[2]黎诣远。西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0,30.[3]靳希斌。论教育服务及其价值[J].教育研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