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学校心理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心理方法是管理者有效工作的法宝。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运用心理方法,能得到各层次各类型人员的接受,并赢得支持与合作;能减少工作障碍,化解矛盾,提高工作效率;能创造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和心境,调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管理水平。
一、通过心理接触,增进领导与教职工的理解与信任
1.把握教师的个体心理活动特点
心理接触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受,将对方看作是值得尊敬、关心和真诚合作的朋友。学校领导要利用观察、谈心、参加娱乐活动等形式,深入到教师中,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了解他们的想法,把握他们的个体心理活动特点。对他们思想倾向的肯定与否定,都采用和善友好的态度来表达;对他们个人的习惯、特长、愿望、兴趣爱好等表示心中有数和尊重,并给其创造发展的机会。在与教职工谈话时,表现出一种友好的态度,教职工就会立刻感到自己受到了真正的重视,从而达到心理接触的目的,取得教师对自己的信任。
2.迂回心理接触,赢得教师的理解与信任
谈心是思想工作的传统模式。原没有较多思想沟通的双方都可能对正式的谈心有心理障碍,很难潜心入境,缺乏真诚,双方感情投入慢、投入少,甚至有人会产生抵触情绪。实践证明,在谈心条件尚不成熟,即双方心理沟通少,心理生疏度大的时候,利用迂回方法与教师进行心理接触,可能更奏效。迂回心理接触方法的最好形式是暗示。在工作过程中,领导者首先要在群众心目中形成非权力影响力,即让他们了解你的德才学识,在工作上肯定你,在情感上接受你,感觉到你对角色的适应,感觉到你对工作真诚投入而值得信赖,值得尊重。当他自觉创造舆论时,说明你在他面前的客观行为已经引起心理共鸣,谈心的条件便成熟了,这才可能进一步有更深的心理接触,互通思想,赢得理解与支持。迂回心理接触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利用交叉的多向的信息传递渠道。间接表达你对教师专业素质、胜任工作的能力的信任,以及对其优点、特长的赞赏。切不可在他们面前任意诋毁别人,同时还要相信同事不会做出任何可能损害自己威信和利益的事情。这是一种工作策略,决不是顺情说好话的“好好主义”的表现。
3.把握群体心理活动特点,接受非正式组织
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有胸怀,是否与群众心理相容,还表现在他是否接受或有能力面对各种非正式组织。抵制任何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斥之为搞小团体主义、搞帮派、风气不正……这似乎成为一些干部的思维定势。这个事实反映有些干部思想僵化、教条,不懂管理科学,无领导胸怀,心理相容能力差。非正式组织是指组织成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抱有共同的情感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它的产生是以情感为基础的,其形成有志向性、兴趣性、情绪性、社交性、利害性等因素的影响。其特点是领袖人物的自然形成和不确定性,共同目标的不自觉性,成员形成与变动的不固定性。由于组织离不开人和人的活动,因此,在正式组织之中都有各种形式的非正式组织存在,二者常常相伴而存,相促而生。在管理上,不可以忽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作为正式组织的领导者要重视它、正确对待它,了解这个群体心理,把握这个群体的心理倾向,因势利导,化弊为利,加以利用,使其更好地为实现正式组织目标服务。
二、讲究管理方法,保证学校团体的心理相容
1.正确用权,使群众与领导者心理相容
领导是一个人向其他人施加影响的过程。领导者之所以能够实现领导,其基础是权威。正式权威是由上级任命的法定的地位和权力;非正式权威是指不依靠上级任命而靠领导者自身在群众中的威望而产生的影响力。在某种意义上说,非正式权威比正式权威更重要。因为对被领导者来说,前者是自愿的,而后者则往往是强制的。学校领导者要树立自身的权威,做到与群众心理相容,首先应树立服务的思想。服务的思想是领导者获得被领导者信任与支持的主要源泉之一,是领导者增强影响力的催化剂。在服务过程中,通过心理接触,用自己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人格修养等方面的优良品质感化教职工,你便获得了实现领导的可能。其次,要尽责任,这是影响领导者权威的重要因素。要摆正责任与权力的关系,事实上责任比权力更重要。任何一位领导,当你面对群众只要权力而不尽责任、不负责任或怕负责任时,群众在心理上就不会接受你,你在他心目中也就不再是领导。第三是要正确行使职权。任何有职不管事,没有职务反而有权,以及“越权”、“专权”行为,都是不能正确使用职权的表现。由此造成组织成员不听从你的领导,你也就没有领导权威,就不能与教职工心理相容,顺利合作。
2.合理分权,使领导之间、教师之间心理相容
分权是一种职权分散化的政策。分权不当会造成领导之间的心理不相容。产生矛盾和内耗,从而影响集体的战斗力。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常常有类似的问题发生:校长分派主管后勤的副校长去管招生与教学,而后勤工作由校长包揽,这就造成主管教学副校长与主管后勤副校长之间的矛盾;校长大权独揽或越级分权,该与主管副校长商量的则不去商量,或直接委派普通教员去主管学校行政管理等,这就会造成有的副校长与校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对学校整体工作来讲其后果不堪设想。校长只有合理地分权,才会使领导者之间关系融恰,心理相容,密切配合,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学校领导的工作分工也必须照顾到每个教师的实际情况。了解每个人在知识、能力及其兴趣爱好方面的差异,分工以扬其长,避其短为原则,把教职工各种各样的个体潜力联合起来,让他们人尽其才,相互补足,进而形成一个统一、谐调的整体。如果领导者分工不当,在分工过程中过分赞赏一个教师的特长,过分贬低另一个教师的短处,在心理上都是忌讳的,它容易使学校出现分裂因素,容易引起教师的心理挫伤,使教师在不顺的心境中工作,引起新的人际矛盾,使教师间由于被信任程度的差别而心理互不相容,降低工作效率。
3.促进沟通,使学校所有成员间及学校与社会间都能心理相容
无论是人际沟通、信息沟通还是组织沟通都是将一个有“意义”的内容,由一方传递给另一方,其目的在于使双方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学校组织系统的各项工作是交错复杂的,学校中每一位教职工的价值观、成就动机和工作目标也是不相同的。在学校的多层次、多个子系统的管理组织中,难免由于群体间相对闭锁而引起矛盾。因此,学校领导应努力促进学校内部的意见沟通,使各层管理者能理解校长的意图,使每一位教职工能了解学校的工作目标,以齐心协力,行动一致地去实现共同的教育、教学目的。在实践中,学校管理者常采用以下沟通方式:建立教代会例会制度,加强领导与教职工的意见沟通;坚持年级主任与教研组长同时参加的教学管理工作例会制度,实现在教学管理思路上的管理者群体的正式组织沟通;允许与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沟通;坚持每周一次的校务会议制度,实现领导者之间的对于组织目标、工作计划进行的平行沟通。
总之,沟通渠道畅通,可以使学校领导之间、领导与教职工之间、教职工之间相互增进了解和理解,达到统一认识,统一步调,相互协作;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减少隔阂,消除误会,化解矛盾,激励士气,通力合作,实现办学目标。一个组织与外部环境的沟通也很重要,渠道与形式更是多方面的。就学校而言,学生的背后是一个大社会。学校直接面对的是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观念的众多家长,这个群体对社会角色有最大的包容性。所以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不仅对学校实现办学目标、培养合格人才有意义,而且也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主要有面谈与笔谈两种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的目的在于赢得家长对学校的了解、理解和支持,利于家长参与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利于学校端正办学方向,利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利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每学期一次的家长问卷,就使管理者从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争得调整改进意见,使工作更主动、更有的放矢,得到更多人的理解与支持。可见,沟通可以使学校所有成员间、学校与社会间心理相容,以推动我们的工作顺利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