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互联网对大学生自杀心理影响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随着大学生上网的人数的迅速增长,互联网对大学生自杀心理的产生也不容小视。其主要原因有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矛盾,价值观念的冲突,上网带来的症状的影响,因迷恋上网而荒废学业所带来的巨大影响,网恋的影响,某些不良网站的影响等等。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自杀心理;影响
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中国每两分钟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在我国人口死亡原因中排序第五。在15岁至34岁年龄段的人中,自杀是首位的死因。研究资料表明,在高校自杀率统计中,曾经被称之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自杀的数量近年来成上升趋势,其中大学生高于一般青年,重点大学高于一般大学,研究生、博士生高于本科生和大专生。这一问题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很多,本文探讨的是互联网对大学生自杀心理形成的影响。第十九次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结果(2007年1月23日)显示,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1.37亿人,网民中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程度的占23.3%,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占28.5%。在这个群体中,学生占32.3%,大学生人数又远远高于其他职业的人群。随着大学生上网人群的扩大,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其中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自杀问题。本文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互联网对大学生自杀心理形成的原因:
一、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矛盾
互联网虽然是一个客观存在,但在很大意义上,它又是虚拟的。互联网带来一个虚拟的社会,社会学家称之为“一种社会的裂变”。由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沉迷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很容易陷入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在流行的互联网游戏中,许多都是凶杀暴力和色情,这些在现实中基本是做不到的。正象许多玩互联网游戏的大学生说:“在这里,你可以杀人,而在现实中不可以。”但是绝大多数时间里他们还要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一旦回到现实生活中,在互联网上的随心所欲却是严重的违法行为,而在网上的激情也无处宣泄,日积月累,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内心中的冲突到了极至,又得不到疏导时,要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要么就会产生极端的自杀行为。
二、价值观念的冲突
当今社会中,并存着多种文化和价值观念,除了不同国家、民族、地域的差异外,还存在着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差异。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逐渐产生了互联网亚文化。互联网亚文化的特点是聚集人群打破了地域的分割,靠现代化的手段而不是过去传统的聚集方式联系在一起。正是由于改变了过去的联系方式,因此,互联网亚文化具有以下特点:(1)十分容易隐瞒性别、年龄、社会地位、收入、职业等等,而且可以无所不能,可以腰缠万贯、学富五车、风流倜傥等等,凡是能想到的,在网上就能做到。(2)随便一些谣言、色情、偏颇的言论和消息而不必承担责任。(3)完全的自我为中心,不必顾及他人的感受,可以说脏话、谎话、黄话,可以随意中止交流,如聊天、游戏等等。在网络中沉迷久了,受这样的亚文化的影响日深,与社会的主流文化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逐渐无法分清主次,将互联网亚文化奉为行事的根本。但当自己的价值观念与社会不断发生冲突时,就很容易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若导致自己在社会中无法立足的话,也会产生自杀行为。
三、上网带来的症状的影响
互联网狂躁症、互联网强迫症、互联网偏执性妄想症、网络成瘾等问题,正成为困扰当代大学生的普遍问题。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因持网上持续聊天、浏览,导致一些大学生沉湎于网上生活而无法自拔。由于对互联网生活的过分迷恋和依赖,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和交感神经部分失调,如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情绪低落、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嗜酒和滥用药物、自我评价能力下降、生物钟紊乱、思维迟缓、食欲下降、有自杀意念和行为、宁可抛弃学业也要与互联网相依为命等。有个已是病人的大学生这样说:“只要一入聊天室和她交流我就感到很开心,是个活人,一退出就觉得世界没意思,和死人无异。”[1]
四、因迷恋上网而荒废学业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因迷恋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比比皆是,荒废学业的直接结果是辜负了家人的期待,一旦清醒过来,面临巨大的压力和痛苦,当个人无力摆脱时,经常选择以死来逃避和解脱。某高校一男生,刚上大一便迷恋上了互联网,因此而荒废了学业,刚上完了一个学期,六门功课不及格,按学校规定,将面临被劝退的处境。他是单亲家庭,是母亲唯一的希望,母亲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现实却是他连学业都无法继续下去。新学期开始,当他得知这一切时,也不敢告诉他母亲,经过痛苦的挣扎后,选择了自杀来摆脱压力和烦恼。五、网恋
在许多大学生的眼中,爱情是神圣的、洁净的,无数大学生都向往理想中的爱情,希望能找到理想的情侣。但是许多时候在现实中难以寻觅到这种爱情,于是许多大学生把目光转向了互联网,可是结果却往往是苦涩的。
(一)网恋的欺骗性对大学生的沉重打击
今年来有关大学生因网恋上当受骗甚至被杀的报道屡见不鲜。当大学生在网恋中付出真实的感情,进一步发展到以身相许时,无法自拔,这时再发现是上当受骗了,心灵会受到沉重的打击,有人便走上了自杀之路。
(二)大学生网恋失恋对身心影响深重
天津市“粹介”互联网公司近日作了一项网恋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电脑网上恋爱成功率仅为1‰。[2]因此,失恋是网恋的家常便饭。“当网上的另一方消失在网海里的时候,就有不少学生‘享受’到无异于传统恋爱失恋的痛苦。那么大学生们所经历的将是他人生坎坷感情经历中最崎岖、最苦涩的一段。这时候感情脆弱的人从此就看不见生活中的阳光,失去生活的信心,心灰意懒,一蹶不振,甚至自杀。”[1]
(三)对网恋结果的失望
据《新闻晨报》报道,2003年12月13日晚约9时,一女大学生从上海海运学院9楼跳下自杀,疑因网恋所致。经警方证实,该女子当场身亡。据几名了解情况的学生讲,跳楼女子来自山东济南一所大学,她通过互联网与海运学院某系2001级一本科男生相恋。几天前,该女生来到上海与恋人相会,不料双方见面后并未如互联网上那般投缘,由此竟引发悲剧。
六、某些不良网站的影响
(一)有些网站散播所谓的“死亡音乐”
这些音乐对一些深陷网络的大学生来讲,有某种控制作用。经常浏览的人,会产生自杀的念头。专家解释说,“死亡音乐”对易受暗示、有敏感气质的人有一定心理威胁,尤其是情绪较抑郁或正遭受挫折的人,听后可能会激发某些不良情绪。
(二)网上传播的“自杀完全手册”
2004年,《中国青年报》报道,网上出现的“自杀完全手册”在网民和媒体中引起了较大反响。据了解,“自杀网站”和“自杀完全手册”在2002年就在我国出现。早在2001年,国内已经有人在境外自杀网站的诱导下轻生自杀。[3]许多大学生热衷于浏览这样的网页,笔者在中国大学生论坛等地方就见到了类似的东西,其中列举了各种稀奇古怪的自杀方法。这样的东西看多了,看久了潜意识中会受到一种诱导。
(三)死亡网站的出现和流行
登陆所谓的死亡网站后,在相应的地方输入出生年月、性别等信息后,网站就会给出登陆者所谓的“死期”。对一些心理比较敏感和脆弱的学生而言,会形成他们沉重的心理负担,久而久之,会产生自杀的心理,甚至会做出自杀的举动。
针对以上的种种引发大学生产生自杀心理的诱因,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平时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抵制不良的网络文化的影响。(2)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引导大学生形成一种认识:网络是一种工具,人是具有积极的主观能动性的,不能“为物所役”。(3)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尽量不去浏览一些不良网站和不健康的网页。(4)社会(学校、家庭、媒体、政府等等)要建立联动机制,进行相关的有效干预,争取尽早发现,尽早干预,最大限度地避免悲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代显华.大学生网恋及其问题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2]齐鲁晚报,2000-10-20.
[3]重庆时报,200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