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来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很多调查表明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正承受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分析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来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缓解他们的压力,将对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成长从而保证农村中小学教育健康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本文在对农村地区多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访谈的基础上,拟对此问题作一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压力;应对措施;新课程改革
人的心理是由多个要素有机组成的动态系统。如果组成这个系统的某些要素对外部的反应陷入不正常状态,就会出现因心理冲突、心理失衡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并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1]所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变革步伐加快,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等都在急剧发生变化,所有这些使教师心理方面形成新的矛盾和冲突,农村教育由于其自身的问题也多,而且长期都得不到有效解决,因此,很难创设有利条件来有效排除这些矛盾和冲突,久而久之,这些矛盾和冲突就演变成教师沉重的心理压力。由此,分析新时期农村中小学教师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及其这些压力产生的源泉,并思考相应的应对措施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必要,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地区几所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访谈,拟对上述几个方面作初步探讨,以期能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及广大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和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比以前,尤其是比新课程改革未实施以前更大了,具体说来其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赋予教师的责任过多,对教师的期望值过大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在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候,教师与大多数社会成员一样,不得不面临着转型时期包括价值观在内的各种冲突,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而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这种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职业本身的要求,又促使教师必须承受着比普通的社会成员更大的压力。特别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化,新的课程标准相继出台,教材更新力度加大、速度加快;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和课程理念广泛传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纷纷涌现,所有这一切在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人们对教师的期望值也更大,他们认为,这些变革理所当然地应该带来教师教育教学绩效的提升。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无论教学理念有多好,教学内容有多全面、系统,教学手段有多先进,但就教学实效来说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教师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具有不同生活背景和复杂心理活动的人。教师的影响是间接的,必须经过学生的内化才能见效,教育的成效还受家庭、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又很难为教师所控制。今天,人们往往把学生的许多表现都归于教师的责任,诸如“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在这些归因面前教师有时显得很无助,从而感到压力巨大。
另一方面,当代社会迅速转型,农村地区由于其信息流通渠道相对较弱,获取外界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价值观、世界观发生激烈碰撞的时候,农村中小学教师往往显得不知所措。然而,在经济社会与传统观念师德要求之间存在不相一致的矛盾时,在教师知识更新与信息时代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差距时,教师不但应满足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还得调和来自各方面的对教育的影响,比如,农村留守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农村庸俗文化对孩子的影响等,而必须以一种个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接触,以便让学生能不断受到鼓舞和激励去承担个人学习和成长的自我责任。而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自身还很难具备这些能力,所以日益觉得无助。
2.农村中小学管理太过僵化
教师的心理压力很大程度上还与学校的管理有关。首先,一所学校的管理是否能够给教师提供一个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心理承受能力。[2]目前许多农村中小学没有自己的管理思想,做形式的事情太多,无端地增加了教师许多压力。其次,在学校管理上,许多农村中小学校长在管理过程中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对教师信任不够,一味实行所谓“铁的纪律”、“钢化管理”不断对教师增加新的要求,使得教师疲惫不堪,心理负担沉重。再次,在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上,以学生的考分作为考核教师工作优劣的唯一标准的评价导向,以及对教师实行终结性评价而不是发展性评价,这都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使一些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最后,教育管理当中检查过多,评比过多,而给教师成就、发展的机会过少,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无形工作负荷量,也促使教师之间的不良竞争日趋激烈。现实的残酷竞争与诱发出的功利需求及人性的弱点让不少的教师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关系中不能顺利交往与沟通,导致心力交瘁,压力加大。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相对比较闭塞,学校又不能从管理层面上创设和谐的环境来舒缓教师的心理压力。所以,教师在遇到压力时寻求解决的途径不多,往往只借助于酒精、扑克等,而这些只能暂时性的解决苦闷,于长期的压力释放并无助益,导致教师压力日臻积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痛苦。
3.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负荷过重
教师工作负荷过大。教师的职业决定了他们在8小时之外还要工作,除备课、批改作业、家访外,还要个人进修、继续教育。有很多农村中小学还实行寄宿制,教师晚上还得随同学生自习,其实际工作时间最高可达14小时。另外,学校每天进行纪律卫生评比,拿不到红旗就扣奖金,每月进行班主任工作常检和任课教师常检;除此,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还规定要计算机考试、普通话考试、英语考试等等,而要应对这些任务就得花费教师们相当多的时间。对教师来说,超负荷的工作量常常会造成心理上的紧张,这种紧张在不能有效释放的时候就会转变成超强的心理压力。超长的工作时间和超重的工作负荷让许多教师常常忙得顾不上家,尤其是学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常常是“两头黑”——早晨天不亮就出门,晚上顶着星星回家。把课带回家备,作业带回家改则是经常的事。许多双教工家庭,彼此忙得家务事顾不上。单职工教师(夫妻双方其中一方为教师,另一方在家务农)根本顾不上家里的农活,另一半也是满腹怨言,无形之中又多了一份压力。
4.独生子女、留守子女过多,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多,都是家庭的心肝宝贝,个性较强;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心理素质较差,问题行为很多,难于调教。还有就是农村留守孩子多,教育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就变成了学校的全部责任,学生犯规违纪根本找不到家长配合进行教育,教师为此苦恼不已。
5.家长的不配合
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压力来自学生家长。有三类学生家长给教师的压力大:一类家长毫不理会子女的学习情形,也不愿配合学校和老师为提高学生成绩和素质而采取的措施,在自己的有意义的行动无法跟学生家长达成一致或是得到他们理解的情况下,教师往往会非常苦恼,无形之中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另一类家长又过于关心子女的学习,常对学校或老师做无理地干扰,影响了教师士气;还有一类家长是既对子女的学习看得很重,但又不愿意自己去管理子女,将子女的教育责任全部归于教师,子女的学习好则是子女的聪明所致,子女的学习不好则为教师的水平太差,对教师的劳动毫无感恩之心。这种无理要求的家长带给教师的将是无言的痛苦。
6.农村中小学教师自我发展机会太少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根据人的需要的不同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它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当前政通人和、社会安稳的大好局势下,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他们的追求和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尽管当前农村发展较快,但就教育而言,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管理手段,无论是学校的管理方式还是激励机制较之城市来说还差距甚远。尤其是在当前人事制度改革还不彻底的情况下,农村中小学教师要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城市流动都是非常艰难的。尽管有些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非常优秀,但在潜规则盛行的情况,他们也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走向更好工作岗位,从而实现他们更高的理想。因此,这些年来,很多青年教师都走向了考研之路。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当前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文凭和实质学历也考研要求相距甚远,因此,从本地区这几年的情况来看,成功者很少。这种考试失败后的挫折感,也会深深地刺痛教师的自尊心,从而也转变成深重的心理压力。
7.教育政策变化太快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个国家都把教育与国家的发展战略联系起来,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与创新,各种各样教育领域的政策、变化也是造成众多教师深感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夹心饼干”的角色中经常感到无所适从、无能为力。中小学教师因为职业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着更为堪虞的困境。从1998年起教育部陆续实施的年轻小学教师学历大专化、初中教师学历本科化的学历提升等园丁工程,以及诸如在职培训、教师专业化、研究型教师的号召等一揽子改革计划、方案和政策改变,又让个体业余充电学习的教师多了几许重负。原来初中教师大专化,很多教师还大专还没有毕业,就不能适应要求了——初中教师要本科化了,快速的政策性变化让农村中小学教师常常有应接不暇之感,备感心力憔悴,压力巨大。
8.新课程改革
自2001年9月起,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地展开,这项改革已于2004年秋进入全面推行阶段。这次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十分重大的一次基础教育改革,改革旨在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新课改更重视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课程设计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在课程的功能方面,新课改更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程的编制方面,新课改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学科为中心的编制方式,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编制课程;在课程的管理方面,新课改强调在制定教材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规定国家课程占百分之六十、省级课程占百分之二十、市级课程占百分之十、校本课程占百分之十;在课程的评价方面,新课改提出课程目标应当包括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对于学生的评价应当坚持发展性的原则。课程改革纲要中还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就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要确保教师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由此,各教育机构、师资培训机构都在积极组织进行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教师只有不断“充电”、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此同时,教育部门开展了下岗、待聘等人事制度改革。这些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群体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和挑战。从这几年中小学教师不断调离职和报考研究生的数据也可透视出他们想摆脱目前困境的急切心情。这些行为和心理状况对于他们自身,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教育的发展都极为不利。
9.经济状况及婚姻和家庭
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年轻男教师面临着经济压力和感情生活的困惑。虽然说目前教师的经济待遇不断在提高,但很难满足时代转型所带来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如:随着国家房改政策进一步商品化,高额的房价使得许多年轻教师只能望“屋”兴叹,由此而来的心理压力,不是教师本身能解决的问题。另外,小学教师阴盛阳衰,又因分配偏远、个性保守、生活圈子狭窄等问题,适龄男性教师晚婚、失婚普遍,校园出现了不少“单身贵族”。
在访谈当中,我们还发现由于教师个人的原因,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不同的压力来源,如信息的闭塞导致一些爱书教师无法及时得到有关的书讯,而另一些教师对网络比较偏爱,但苦于条件无法上网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有些“半职工”教师在辛苦的教书之余又要忙于家务,根本无法抽出时间来提高自己,但现实却要求他们必须抽出时间来拿到合格的文凭以符合政策性要求;还有一些教师苦于没有更好的途径来提高自己,自学固然是一条好的路子,但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很难得到顺利而有效的解决,苦闷不已;还有一些教师需要学校提供条件出去看看抑或说是见识一下教学名师的风采,以更实在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苦于现实不能提供条件,内心烦恼不已,如此等等,已对农村中小学教师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深入了解农村小学教师的压力源,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提高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有效解决这些压力将对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本文将对如何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这些压力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应对措施探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条件。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并由此导致的身心疾病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对现状的调查和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寻找到缓解教师压力的方法。综观上述研究结果,本文认为要想解决这些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的、心理上的压力必须要多方面联动,一起配合,才能行之有效地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1.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的建议
第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农村小学教师,使他们树立敬业、乐业的精神,热爱教育事业,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在困难面前有顽强坚毅的意志,有乐观进取的精神等。
第二,应充分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要尽可能地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更多地了解每一位教师的实际情况,以人为本,全方位考虑问题,合理安排工作。在工作中,尽可能发现每一位教师的闪光点,运用物质和精神的方式予以激励,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
第三,给教师“减负”,即尽可能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改变过去只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并且与各种福利待遇挂钩的做法,建立教师发展性的评价机制。
第四,减少检查、评比次数。尽量做些对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有益的事,取消无意义的检查。
第五,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农村小学教师收入较之其他行业和城市教师来说是非常低的,在生活水准日益提高的现在,教育主管部门要首先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稳步提高。
第六,建立面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机构,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建立教师活动俱乐部,定期开展活动;同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有关培养心理素质内容的学习,让教师了解有关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知识,进行自信的训练以及心理卫生常识的普及等,切实培养出具有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良好的情绪意志品质和能竞争、善于合作的一代新型农村教师。
第七,为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以增进他们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第八,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农村教师的生活情趣;加强对中年教师尤其是女教师的关爱,同时关注年青教师尤其是男教师的个人婚姻大事,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之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
2.对教师的建议
第一,正确对待压力,及时调整认知心态。心理压力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本人作为心理压力源有三层含义。一是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自我期望值过高,经常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理压力;二是教师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等造成的心理压力;三是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而造成心理压力。因此,作为教师个体,正确对待压力,及时调整认知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是独立而特殊的个体,只有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才能越能帮助自己有效地调适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
第二,放松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感。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必然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剌激反馈到人的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就是这样相互影响、逐步升级、逐步增强的。因此,放松情绪对于缓解压力非常有用。情绪的放松可以采用诸如放松训练、转移注意、与人交流等等方法。
第三,磨练意志,增强个人抗压性。外界刺激到底给人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实际上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抗压性(或称抗压能力)所决定的。对于相同的刺激,抗压性较强的人感受到的心理压力较小,反之较大。人的抗压性是靠后天炼就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强人格方面的修养,加强意志独立性、果断性、自制性等品质的培养,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不良情绪的干扰。
第四,学会交往,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学家早就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个人性格往往开朗,对挫折的承受力强。实践证明: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乐于和学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教师。教师应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第五,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随着社会的变迁,教师只有了解自己所处的角色情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努力钻研教法,探究学法的教师,才能轻松自如地挥洒教坛,以自身的高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3.对社会的建议
第一,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经济收入多少是社会地位高低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劳动也需要经济手段来调节,只有使中小学教师的经济收入居于其他行业的前位,才能真正使中小学教师这份职业成为人人仰慕的职业,从根本上缓解中小学教师内心的冲突。
第二,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教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要多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多给教师一份理解和支持。
第三,全社会要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职责和使命。
注释:
[1]徐厚道编著.心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徐富民,安连义.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05).
参考文献:
[1]韩进之.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王以仁等.教师心理卫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3]蓝秀华.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J].江西教育科研,2003,(05).
[4]黄益远.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2.
[5]王广中.关于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2.
[6]李灵.杜威教师观初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
[7]徐富明,申继亮等.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策略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2,(10).
[8]朱从书,申继亮等.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03).
[9]赵建华.职业压力及其自我心理调控策略研究[J].心理科学,2002,(03).
[10]朱永祥.认知的内隐理论及其分析方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