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畏惧心理
其包括对数学知识的畏惧和教师的畏惧。有些学生从小学高年级从心理上就认为数学难学,到了初中就认为更难了,认为自己再努力也学不好。还有部分学生,怕教师课堂上提问到自己的名字,讲错了难为情,同学看不起自己,或受到教师批评,这些都是其心理的表现,如何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呢?
(一)帮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从教师做起在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讲,出差错是数学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出现学习差错就要分析差错的原因,在努力去改正,失败是成功之母,要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不做对题不罢休,如:我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系关系故意提问一学困生,方程X2-3X+1=0与X2-2X-1=0的所有根之和为几时,学生答第一个方程的两根之和为3,第二个方程的两根之和为2,所有根之和为5,当然,我没批评他,并关心的启发他第一、二个方程都有根吗?然后他正确答出结果为2,从此该生在数学课上,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二)调整教学节奏,帮助学困生消除畏惧心理数学在初中的各门学科中是一门较难的学科,常听学生抱怨“代数繁”“几何难”涉及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就更难上加难,学困生更是望而却步,因此,在数学中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铺设台阶,按梯度设置习题,课时是进度,而学生能否明白能否会用更是进度的关键,因此要适时、恰当地调整教学节奏,让困难生听懂和理解。
二、线性头脑
感知方式呈线性特性,思维方式习惯于单项顺承,缺少跳跃,更不敢逆序而思。具有线性头脑的学生表现为很少想到超越前面的步骤去看后面的步骤,本来可以一下子把握整体或找到突破关键,而这类学生都按部就班,苦苦思索,空耗时间,对有线性头脑表现的学生要从问题的思路为突破口,多进行逆向思维,结合思维训练,从而克服学困生单一死板直线想问题的模式。
三、依赖心理
有依赖心理的学困生表现为缺乏自信,手脑较懒惰,缺乏本身的独立思考,信赖或依附性强,对信息的加工相对简单刻板,注意品质极差,对数学知识不求甚解,甚至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
(一)强化自信心,培养学习意志要让这类学困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别人能学会,我也一定能学好,一个意志薄弱,不勤于思考的学生往往表现在学习上是一个失败者,学习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处处有疑难,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疑难的过程,因此要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要恰如其分的增加难度,让他们在克服困难中前进,具体到每次作业,每道题要独立完成,若能解出来或解得较好时,都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
(二)制造刺激,抑制依赖课堂上,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不断制造刺激,课堂上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和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如解题要迅速正确,并抓时机给学困生一些刺激,如先提问一个很差的学生,给他一个稍简单的问题回答,把题略增加难度,在提问一个较差的学生回答,并鼓励表扬前面的学生:“你回答得很好,难道不能答得更好吗?”适度的刺激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果然答得很好。再如,在单元复习时,组织学生写单元小结,大家一起动手动脑,最后选几种好的贴出来,供大家互相学习,也能克服依赖,既克服学困生对优秀生的依赖,也克服对教师的依赖,要让他们明白,方法才能“以一当十”,教师不是永远的拐杖。
四、逆反心理
即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事物产生厌恶,反感情绪,做出与事物发展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困生的逆反心理表现为对知识学习的逆反,对教师的逆反,这两种表现相互作用,随之学习的消极态度与厌恶情绪便油然而生,甚至有的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倘若再加之学困生存在逆反心理,不更是雪上加霜吗?
(一)练习量要适当适当的练习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巩固必不可少,题目过偏、过难、作业量大导致学生超负荷运转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甚至对数学索然无味,因此教师自己要多做题精选题,布置给学生的题要精挑细选,进行归类练习,把“类”练到而不是把题做遍。
(二)不要把考试成绩差都归于学生教师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要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表扬是“金”不要吝啬表扬,不要拿他们跟优秀生比,要和他们自身比,借成绩差挖苦讽刺学生都可能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生分析差因,帮助制定具体学习措施以利提高。
(三)强化教师本身内功若教师业务素质低,常常拖堂,教学随意或对课堂上突发事件处理不当,爱讽刺学生的缺点都有可能诱发学生逆反教师。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要有良好的教态,优美干练幽默的教学语言,规范的板书,能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对概念抽象,不易理解,题稍难易出错时,要循循善诱,绝不能简单的指责学生。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心理原因错综复杂,相互并存,相互作用,对学习起着非常消极的影响,制约着成绩的全面提高,关系到数学的成败,认识把握并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心理障碍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愿今后和广大同仁继续探讨交流。
作者:徐素菊单位:河北省霸州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