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护理心理学课程研究进展初探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护理心理学课程研究进展初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护理心理学课程研究进展初探

摘要:护理心理学课程研究是当前护理教育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转变,护理心理学课程研究从片面注重患者心理特征转变到开始关注护士心理素质,患者心理护理从依靠主观观察、猜测以及个人经验上升到客观可实证研究,强调心理学基础理论在心理护理中的应用以及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改革。本文重点从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进展、课程考核与教学方法实践改革、护士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及患者个性特征心理护理这4个方面,阐述护理心理学课程研究最新进展与展望,旨在为临床心理护理工作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护理心理学;整体护理;心理护理;医学观;职业心理素质

当前,随着医学观地发展,以人为本、整体护理已经成为当前医院临床护理主要工作模式,临床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具核心地位[1-3]。临床心理护理过程中的护理人性化研究强调应以护患关系为纽带,对患者有同理心和尊重态度,要求护理心理学研究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4-5]。护理心理学(Nursingpsychology)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为临床心理护理开展提供心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6]。现综述当前护理心理学课程相关理论、课程发展特点及临床心理护理实践探索等取得的新进展,并对护理心理学课程的研究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为整体护理模式下的临床心理护理人性化提供参考。

1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

1.1学科建设日趋成熟完善。护理心理学是一门新学科。从1981年有学者提出“应当建立和研究护理心理学”,到1996年正式定名为“护理心理学”,再到第一本护理心理学教材出版,至此,护理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步入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当前,随着护理心理学知识的普及、临床心理护理实践的开展,护理心理学人才队伍建设已经形成,他们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又是有护理心理学造诣的护理专家,同时,全国护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作为护理心理学最高学术机构成立,为护理心理学学术交流和发展提供平台。此外,护理心理学作为医学类必修课程在全国推广实施,教材及学术专著陆续出版,各项研讨学习活动有序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护理心理学学科建设发展。

1.2护理心理理论研究。护理心理学研究护理过程中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尤其是护理过程中患者的心理行为特点。心理学理论是现代护理的重要来源和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精神分析学说”“行为主义学说”“认知心理学说”以及“人本主义学说”等主要心理学理论。其中积极心理学理论、马斯洛(Maslw)关于“需要层次理论”等成为护理心理学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关于人格理论、自我概念、心理防御机制、应激转归等心理学理论也逐步应用到护理心理学理论建设中。蓝广萍[7]研究认为团体积极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消极情绪和焦虑感,提高自我对抗疾病的能力,增强生活积极态度。

2课程考核与教学方法实践研究

2.1课程考核方式日趋完善。课程考核激励评学促教,增强学生学习效能、促进教师教学创新,提供教学改革依据,是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护理心理学课程考核多为期末开卷考试、小论文、小组大作业等形式,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考核形式与内容单一,往往不能达到以考促学、以考助教的作用。当前,护理心理学课程考核开始注重改革调整考评制度、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调整考试题型与内容等方面。王明丽[8]研究认为课程考核方式应重新定位考试目的,创新改革考试模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改革考试内容,确立考试的能力方向,加强考试管理,注重考试反馈功能等,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及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2.2教学方法日益改进。“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教学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教师设置教学进度、提前备课、课堂讲授的形式开展,学生被动听课完成教学任务,这是一种典型的“灌输”教学方法,为教育工作者的诟病。目前,为提高护理心理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护理心理学教学方法的研究已成为教学改革重点,研究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开展互动式、体验式等多种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董雪等[9]开展角色扮演、视频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互动式教学法研究,相较于传统讲授法,多种互动式教学法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沟通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李维维等[10]通过对慕课、微课及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方法的研究,认为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以学生为中心”“团队合作精神”等引入教学中,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3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研究

3.1护士职业形象形成发展。自19世纪60年代南丁格尔创立第一所护士学校,南丁格尔积极倡导护士职业人格应具有“从事护理工作,要有高尚的品格、相当的专业知识、专门的操作技能”等职业形象。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世界各地护士学校迅速发展,护士人数大大增多,护士以“擅长配合医疗工作、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等职业形象,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赞扬。半个多世纪以来,高等护理教育迅速发展,护理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层次也逐渐清晰、明确,新形势下的护士知识结构和社会功能显著扩大,形成更加鲜明的职业形象。随着现代医学快速发展,医学领域分工更加精细,护士专业技能更加凸显;随着医学技术革新加快,要求护士在工作中不断尝试应用、推广新技术,以指导和改进护理工作;随着人口老年化加速,居家慢性病人群日益增加,要求护理工作逐渐走出医院,面向社区,社会保健已经成为护士的职能之一。现代护士形成以“临床护理管理、社会护理管理、家庭护理、卫生保健与健康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职业形象。

3.2护士职业心理素质优化。在现代护理观背景下,护理心理学理论要求护士职业心理素质不断优化,护士需要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知识,维护自身心理健康,做好健康心理服务,这要求护士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目前,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不容乐观,潜在威胁普遍存在。已有研究表明,尽管护士有体谅患者、进行周到护理的满腔热情,但这种热情因心理失衡、焦躁不安时,很难对患者心平气和,进而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也会影响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黄婧雯等[11]通过从心理能力、心理品格、自我适应、环境适应和心理动力这5个维度,对2630名护理人员开展职业心理素质问卷调查,研究表明护士整体心理素质中等偏低,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值夜班情况以及聘用方式等成为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护士职业心理素质优化途径,护理心理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曾莉等[12]提出应从医院管理者、护理管理者以及护士个人这3个方面共同维护护士心理健康。张艳红等[13]研究认为优化护士职业心理素质,应注重帮助从护士心态调整、医院管理、家庭支持等角度缓解压力,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苏丽西[14]针对外科、ICU、内科等临床科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提出从工作负荷、值夜班情况、工资福利以及担心工作出错等因素改善护士身心状况,并提出采用正念减压法和喝水减压法等减压模式管理和调节压力,积极面对应激源,增强工作满意度。桑海霞[15]针对急诊科护士特点,提出从加强人文护理管理,普及心理健康保健知识和应对能力培训等方面进行干预。张艳红等[13]研究认为,要从护士自身心态调整、医院注重护士心理健康、家庭温暖与支持等方面改善护士职业心理素质,调节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邱智丽[16]研究认为,改善重症监护室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的状况,需要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加强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同时提高护士自身综合素质,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管理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患者个性特征心理护理研究

4.1心理护理程序与评估。心理护理程序是一种护理理论和操作模式,通过客观可量化指标,恢复或改善患者健康为目标,促进其采用利于健康的积极生活态度和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传统心理护理主要是传授个人护理经验或体会,缺乏一套系统可操作的心理护理程序。近年来,研究者认为心理护理程序应该包含人、环境、健康、护理这4个基本要素,认为心理护理程序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研究者提出了心理护理程序“五步骤”“八环节”等观点,其中认为护患关系、干预对策、效果评估及确定新的方案等是心理护理程序的核心部分。张月玲[17]研究认为应用心理护理程序有助于缓解患者对疾病、手术的恐惧感,同时对改善因疾病产生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具有促进作用,也利于心理干预的质量与效果,已成为临床心理护理的发展方向。心理护理评估是心理护理程序的核心环节,为心理护理诊断做准备同时也检验心理护理效果。目前,心理护理评估工具很多,护理人员应主要从心理反应特征、心理反应强度及心理问题原因选取评估工具。通用心理评定量表主要有: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痛苦管理筛查工具(DMSM),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简明心境状态量表(POMS),简明症状清单(BSI)及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等,心理测评人员应根据患者心理特点采用合适量表辅助诊断以及开展心理护理效果评估。

4.2患者个性特征心理护理。临床心理护理实践随着心理学理论及心理护理方法研究不断深入,研究表明患者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等存在较大差异,具有不同心理特点。近年来临床心理护理个案研究表明,患者个性心理特征成为不容忽视的研究重点。聂建英[18]通过对98例继发不孕患者研究表明,对不同患者采取针对性个性特征心理护理,能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显著改善。孙兆玲[19]对100例肺癌患者具有睡眠、焦虑、抑郁、恐惧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研究,认为根据不同患者个性特征心理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前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促进患者术后身心恢复。根据不同患者个性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5展望

当前,人们维护身心健康,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使心理健康护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对学科创新建设,心理理论发展、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以及心理护理模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心理护理实践关键是人,时代要求护理人员成为既有丰富扎实的护理学技能又要有过硬的护理心理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护理心理学课程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有需要改进的方面。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供以下几点设想:(1)加强护理心理学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促进护理心理学向更深层次发展;(2)推进护理心理学课程改革,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改变以往片面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3)临床心理护理强调患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研究的重点,完善心理护理程序,运用相应心理疗法开展临床心理护理等需进一步的探讨和实践。

作者:吴先良 单位:厦门医学院公共课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