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浅谈文化研究心理学当代走向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浅谈文化研究心理学当代走向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浅谈文化研究心理学当代走向

摘要:文化心理学自身的发展和演变体现出一系列重大的转换和转折,具有思想原则、理论基础和研究范围上的不断扩展。就文化心理学的发展转向来看,从民族心理学到文化心理学的进程体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提升。文化心理学在自身的发展和进步的历程之中,最为关键的是从文化心理到心理文化的研究转向,最为核心的是从心理文化到文化建构的研究转向,最为根本的是从文化建构到文化创造的研究转向。这包括研究框架、研究原则、研究思路和研究预设的重大的转换、颠覆的革命、研究的跃进,涉及文化心理学理论框架从实证到实践、从描述到解释、从单元到多元、从分离到共生、从普适到本土的范式更替。文化心理学呈现出多元化、多学科、生态化的演变趋势。文化心理学的学科使命包括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理论范式、研究原则、思想框架、方向引导和学科规制等五个重要的方面。

关键词:文化心理学;历史进程;当代复兴;重心转换;演变趋势;学术使命

在心理学的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学科分支当中,文化心理学属于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学科分支。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研究对文化心理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考察和探索,提出了要创造和运用内含文化的心理学。关于人类行为的科学研究本身就要去运用跨文化的观点。但是,正因为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很难加以解释,使得其研究结果被广泛地忽略了。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是为了排除文化而得出普遍的结果,所以这就另外需要一个新的学科,那就是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是将人的心智看成内容驱动的、特定领域的、环境构造的、历史变化的、文化多样的。①有研究则指出,文化心理学是为了使人的认知具有意义。那么,文化心理学就是有关人的存在方式的科学。这关系到或涉及人的心理的更高级的功能,如人的心理意向性,人的目标指向性,人的适应复杂性。那么,文化就是检视人类经验的透镜。②有研究认为,文化心理学是对心理学追求普遍性的挑战。在许多国家中,心理学都是舶来品,是从国外引入的。这带来的常常就是对特殊性的忽略。在本土文化之中,不仅环境是特殊的,与环境直接相关的心理行为也是特殊的。这带来的就是“旁观者”与“亲历者”之间的区别,就是“置身于外”与“置身于内”之间的区别。③有研究认为,心理学家实际上就应该是文化人类学家。这强调的就是所谓的“新文化心理学”。这涉及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对主流心理学进行批判,提倡更具文化敏感性的心理学研究,二是号召对心理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这涉及对人文性、文化研究、社会人类学、文化地理学等进行关联。④有研究探讨了基于活动理论观点的文化心理学,强调文化活动、文化产物、文化理念对心理现象的影响,并认为文化活动、文化产物、文化理念与心理现象是辩证的关系。⑤这在心理学本土化和全球化的潮流之中显得尤其突出和鲜明。当然,文化心理学自身的发展和演变体现出一系列重大的转换和转折,具有思想原则、理论基础和研究范围上的不断扩展。这包括在文化心理学研究范式上的转换,体现出文化心理学在发展趋势上的特征,以及在文化心理学的学科使命上的承担。因此,文化心理学的未来走向实际上正在汇聚一系列的重要资源,正在积聚一连串的重大变革,正在凝聚一波次的重点转换。

一、文化心理学的历史进程

文化心理学经历了自身的演变和转换。有研究考察了文化心理学的历史进程、演变阶段,指出文化心理学实际上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或阶段。在不同的时期里,文化心理学的知识论立场、方法论主张、研究进路特色及研究方法特征都有重要的变化。①20世纪70年代之前,是文化心理学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文化心理学的研究目标是追求共同和普遍的心理机制。当时的文化心理学假定人类有统一的心理机制,致力于从不同的文化中追寻这一本有的中枢运作机制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者通常是采用跨文化的理论概念和研究工具来验证人类心理的中枢运作机制的普遍特性。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文化心理学发展的第二个时期。在这个时期,文化心理学开始关注人类心理的社会文化脉络。当时的文化心理学转而重视人的心理行为与文化母体的联系,特别是从社会文化的脉络去考察和说明人的心理行为。这就不是从假定的共有心理机制出发,而是从特定的社会文化出发。这一方面是指有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心理行为模式;另一方面是指运用特定文化的观点和概念来探讨和说明人的心理行为的性质、活动和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是文化心理学发展的第三个时期。在这个时期,文化心理学强调人的主观建构、象征行动及社会实践的文化内涵。那么,文化就不再是外在地决定人的心理行为的存在,而是内在于人的觉知、理解和行动的存在。社会文化的环境和资源的存在及作用取决于人们捕捉和运用的历程和方式。正是人建构了社会文化的世界,也正是如此建构了自己特定的心理行为的方式。此时的文化心理学开始更多地从解释学的观点切入,通过解释学来建立文化心理学的知识。这实际上表明的是,文化心理学的学科在思想发展和理论建构的过程之中,进而在研究方法和考察工具的进化之中,最后在学科建设和学术进步的演变之中,自身的理论范式和研究框架曾产生的变革和转换。那么,研究范式的转换给文化心理学所带来的就是思想理论的更替、方法工具的转换、学科学术的递进。文化心理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和更替,可以体现在以特定尺度来衡量的方面。那么,早期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是将文化的存在看作决定心理行为的外在制约条件。后来的文化心理学研究范式则排除了文化,而是将心理的存在看成是自主决定的,甚至心理本身是决定文化的。目前的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则是将文化与心理看作是共生演变的,是一体化的进程。文化心理学在自身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之中,最为重要的是从民族心理到文化心理的研究转向。有研究考察了创建科学心理学的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所起始的民族心理学的探索。研究指出,冯特所开创性分离的个体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在除了重视实验室对个体心理的研究之外,还同样重视研究种族心理。这属于人的社会经验和文化产物,也就是由民族心理学所体现的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他所探索的民族心理学的问题包括了如民族的语言、艺术、宗教,乃至于婚姻与家庭、图腾制度、鬼神的信仰、道德与法律、劳动与生产、战争与武器等人类文化的要素。这些要素虽受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但实质上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冯特所重视的不仅是实验室中对个体对象的研究,他在民族心理学这一领域中,是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的。这实际上就是对“人类文化的全部要素”进行考察。冯特的《民族心理学》包括了四个主要的部分:第一部分是原始人,涉及原始人的发现、婚姻和家庭、社会结构、语言和思维、早期的巫术和魔鬼的信仰、艺术的萌芽、智力特征和道德特征;第二部分是图腾制度,涉及图腾制度的一般特点、图腾文化的阶段、图腾的部落组织、图腾制度的婚姻、图腾崇拜的发展形式、图腾时代的艺术;第三部分是英雄与神的时代,涉及英雄时代的外部文化、家庭组织、阶级分化与职业分工、法律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神的起源、英雄时代的艺术;第四部分是人性的发展,涉及的内容包括:一方面,“人性”指全人类,或者至少绝大多数的人;另一方面,“人性”具有价值属性。这涉及人际关系和民族间交往中所表现出的伦理特性。这一层意思使“人性”一词包含了双重含义,即“人类”和“人类本性”的含义。世界帝国、世界文化、世界宗教和世界历史代表了人性发展的四个主要步骤。冯特的民族心理学研究为心理学开拓了一个十分广阔、亟待开展的新领域。①从民族心理学开端,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关注人类个体、人类生理和人类生物的心理行为,而且也关注人类群体、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的心理行为。因此,民族心理学不仅涵盖了群体心理,进而涵盖了社会心理,并且涵盖了种族心理,更是涵盖了文化心理。那么,在心理学开端的民族心理学是广义的民族心理学,是包括了群体、社会、种族和文化的心理行为的探索和研究。从文化心理学的发展转向来看,从民族心理学到文化心理学的进程体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提升。这不仅预示着文化心理学从开端的相对狭小的研究范围扩展到了后来的相对宽广的探索空间。尽管从早期的发展来看,民族心理学、种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等都在同一个架构之中,但是在后来的学科分化、细化、整合、综合的进步中,却可以将这些不同的探索框定在各自有限的学科门类之中。文化心理学在自身的发展和进步的历程之中,最为关键的是从文化心理到心理文化的研究转向。其实,从文化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心理学的学科分支门类开始,一直着眼的是关于文化心理,也就是将在特定的文化生态、文化存在、文化环境、文化条件等之中的人类心理行为当作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但是,在特定的文化生态圈中,不仅存在着特定的人类的文化心理和文化行为,而且也生成了和延续着特定的心理文化。②这包括了人类所创造的,特别是心理行为的研究者、解说者、干预者等所提供的,关于人类的心理行为的不同的理论、方法、技术、工具等心理学的文化构造、文化构成和文化产物。前者就是所谓的文化心理,而后者则是所谓的心理文化。文化心理与心理文化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因此,心理行为和心理探索、心理探索与心理文化、心理文化与心理科学等才是文化心理到心理文化的最为重要的体现和表达。文化心理学在自身的进步和扩展的历程之中,最为核心的是从心理文化到文化建构的研究转向。心理文化不仅是人类的创造和表达,而且也是心理的产品和传统。那么,心理文化最能够体现的更进一步的发展就是文化的建构、文化的发明、文化的创造、文化的更替和文化的演变。建构、建构主义、文化建构、文化建构主义等就与心理学交融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特定的发展样态。文化心理学在自身的发展和进步的历程之中,最为根本的是从文化建构到文化创造的研究转向。文化建构强调文化本身整合相关要素而创造性地构造,反对和摒弃的是本质主义的理论预设,提倡和强调的是生成主义的理论前提。因此,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和探索就在于重视和依赖文化的创造主义。

二、文化心理学的当代复兴

在心理学的历史或变革进程中,心理学研究出现的是文化学的转向。③在心理学的当代的或目前的发展中,文化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分支、一个学科、一种潮流、一种取向,正在呈现出暴热的态势。文化心理学的关注和研究,是心理学研究者不可忽视和不容轻视的热点。当然,如何理解文化心理学及其演变,其中涉及多重的含义与多元的取向。不断增加的关于文化心理学的探索,论述了文化心理学的兴起和内涵、发展与启示以及文化心理学带来的对心理学研究方法论的突破和重构。在有的研究看来,文化心理学具有双重内涵。一种内涵可以表达为“文化心理”学,关注研究对象的文化特征,以“文化心理”为主要研究内容;另一种内涵可以表达为文化“心理学”,强调研究者的文化负载,以“心理文化”为主要研究内容。当前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未能有效整合“文化心理”与“心理文化”,这妨碍了对文化心理学的整体理解。④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视角,文化心理学蕴涵着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标及学科性质的独特理解。由于文化心理学兴起的时间较短,其必然还要不断吸取各种养分,实现内部取向的不断整合,提出更加明确的研究纲领。⑤文化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研究取向,在方法论上对主流心理学有很大的突破。这也就是突破了主流心理学研究的还原论、简化论的范式,突出了生态学研究方法,重视在实际语境中的研究;突破了主客二分的范式,强调主位研究;超越了文化中立、价值中立范式,重视同文化研究;重视了解释学方法,用本体论解释学突破或替代精神分析的方法论解释学。①这可以提供心理学研究的新视野。考察和探讨心理学与文化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心理学与文化的实际关联性,可以更好地理解心理学与文化的关系的演变和发展,可以为心理学的考察和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在心理学研究中,对文化的忽略和排斥,对文化的曲解和误解,都大大限制了心理学研究者的眼界和视野。这使心理学的研究很难更为完整和深入地把握人的心理行为,很难更为系统和全面地理解人的心理行为。合理地说明和解释人的心理行为的文化属性,深入地考察和理解心理学研究的文化性质和文化根基,有助于心理学的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这可以提供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考察和探讨心理学与文化的关系,更有利于开辟和拓展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在近些年来,与文化有关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和心理学研究分支都有了扩大和增加。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热潮、本土心理学的研究推进、多元文化论的研究纲领都极大地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文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迅猛发展、跨文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快速成熟、社会心理学分支学科的极大扩张都使得心理学学科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壮大。这可以催生心理学的新理论。心理学厘清自己与文化的关联性和依赖性,确立自己的文化基础和文化资源,为心理学的理论建构和理论创新提供了资源和养分,提供了灵感和想象的空间和平台,提供了理论应用的途径和方式。长期以来,心理学由于缺乏关于文化的探讨和探索,使心理学忽略和放弃了许多重要的文化滋养。这不仅使得心理学的理论建设非常薄弱,也严重限制了心理学参与文化创建的功能。心理学学科发展壮大的重要标志,就在于其理论学说的建构和创造。心理学理论学说的提出和创造,就在于获取更大和更好的平台和资源。挖掘心理学的文化资源,是心理学的理论新生的一个重要前提。这可以催生心理学的新方法。对心理学与文化关系的探讨,可以革新心理学的方法论,可以衍生心理学研究的新方法,可以把心理学的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放置在新的研究框架和研究范式之中。对于心理学的研究来说,其研究方法的确立和更新曾经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自然科学的研究。这给心理学的研究带来了精确性,但也有对人的心理行为的曲解。那么,如何把社会科学和文化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心理学研究,如何更好地确定心理学研究方式和方法的文化属性、文化优势和文化缺失,就决定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丰富化和多样化。这可以催生心理学的新技术。心理学的技术应用包括心理学技术手段和技术工具的发明和创造,也包括心理学技术手段和技术工具的使用和推广。这都要涉及心理学应用的文化背景、文化条件、文化环境。心理学技术应用的文化适用性决定了心理学的社会影响和生活地位。并不是说心理学的技术和工具是可以普遍适用的,是可以跨越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加以运用的。怎么样使心理学的技术应用更为有效和实用,对心理学与文化的关系的探讨就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学的新技术的发明、新工具的创造,都要考虑到特定文化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容纳和接纳的问题。这可以促进心理学的新发展。心理学学科曾经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上得到了快速的推进和发展,心理学学科还应该在人文科学的基础上得到快速的推进和发展。这必将使心理学的研究更加贴近人的生活和人的发展。这也必将使心理学担负更重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文化历史的问题、文化背景的问题、文化环境的问题、文化差异的问题,是心理学学科发展的重大的问题。心理学越是贴近文化、体现文化、促进文化,就越能发展和壮大。这应该成为心理学研究者的明确的意识。

三、文化心理学的重心转换

文化心理学的考察和研究也有着自己的研究纲领或研究范式。这实际上成了制约文化心理学的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理论框架。在文化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中,不仅有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和循序渐进,而且也经历着研究框架、研究原则、研究思路和研究预设的重大的转换、颠覆的革命、研究的跃进。这其中就包括了文化心理学理论框架从实证到实践的范式更替,从描述到解释的范式更替,从单元到多元的范式更替,从分离到共生的范式更替,以及从普适到本土的范式更替。文化心理学理论框架从实证到实践的范式更替。实证论哲学也可以称之为实证主义(positivism)。实证主义具有多种理论形态,在此主要泛指传统自然科学获取客观知识的科学方法论。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不仅涉及获取经验资料的方法,而且涉及构造科学理论的规则。实证主义坚持的原则在于,任何知识都必须依据于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理论命题只有被经验证实或证伪,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这种实证的原则在科学研究中或心理学研究中的最为典型的体现,就是实验主义和操作主义。实验主义是对实验方法的强调和依赖,实验方法的长处在于保证了感官经验或经验事实的可靠性,不仅能使之得到精确的分解和测定,而且能使之得到必要的重复和反复的验证。操作主义是对理论规则的强调,操作定义的长处在于保证了科学概念的有效性,也即任何科学概念或理论构造的有效性,都取决于得出该概念或该理论的程序的有效性。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家族中的一员,采纳了实证主义的立场。这表现为科学心理学一度对实验主义和操作主义的投靠和依赖。许多心理学家都信奉实验方法,并坚信实验方法对理论的优先功效。这有时被称之为“以方法为中心”。坚持实验主义的心理学研究者会在实验室中像对待其他自然现象那样来捕捉和切割心理现象。操作主义也曾经在心理学中颇为流行,许多心理学家都希望借此来重新清理和严密定义心理学中的许多概念。实证主义的立场使心理学只能以特定的研究方式来考察人的心理。文化心理学理论框架从分析到解释的范式更替。解释学也常常被称之为释义学。解释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流派。解释学对西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许多心理学研究者从不同的方面,考察过解释学对西方心理学的思想性和理论性的引导作用。有研究者指出,解释学、现象学、实证论一道成为了西方心理学方法论的“三大势力”,对西方心理学特别是对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解释学的发展来看,其经历了狄尔泰的理解心理学、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本体论解释学思想,以及利科的结构主义解释学和拉康的后现代精神分析学。解释学的方法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将人的心理和行为视为解释的文本,支持了人文科学倾向的心理学的发展,促进了精神分析理论与治疗方法的新发展,强调了心理学研究的系统性和动态性。①有研究是在现象学的解释学的基础之上,探讨了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开展。这是试图在心理学的实证论的基础之上的研究以外另辟蹊径,开辟解释学基础之上的文化心理学的探索。这实际上就是处于文化之中的“另一种心理学”。文化实际上并不在人、心理、心理学等之外,而就是一体化的存在。解释学转向的文化心理学将放弃原有的“文化变量”“文化影响”“文化模式”等概念及其支撑系统。这将重新确立被实证心理学所抛弃的宗教、情感、诗意等心理学的重要的内容领域。②解释学具有重要的心理学方法论意义。解释学方法论作为西方心理学方法论的“第三势力”,支持了人文科学倾向的心理学的发展,但同时它自身又具有浓厚的主观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色彩。纵观西方心理学百年发展史,解释学对现代西方心理学尤其对理解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有着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现代西方心理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文本”为对象,以理解和解释为方法,重视整体性和历史制约性原则等四个方面。一是以“文本”作为对象。解释学的关注焦点是日常实践活动的语义的或文本的结构。这个结构是一个有意义的关系整体,表现在心理学中,即是把人的心理现象或人的心理行为看作一个有意义的、有内在结构的统一体,是一个“文本”。二是理解和解释的方法。与研究对象相适应,解释学所运用的方法既不是逻辑分析的方法,也并非观察或实验的方法。解释学所倚重的是内省、体验、理解和解释。三是关联性或整体性的原则。如把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看作一个文本,那么,它必定遵循意义的整体性原则。关联性或整体性强调的是整体对于部分的重要性。四是时态性或历史制约性。人的存在和理解都表现为一种历史。相对于人类复杂的心理和行为来说,纯粹的客观性和价值中立是无法实现的,因为人类的心理生活中包含有幸福、满意、本能或目的等价值指向成分。因此,解释学强调解释的时间性和历史性,强调解释必定受一定的历史文化条件、受解释者的知识经验、受解释者所带有的“成见”“期望”或“设想”的影响,反而是一种十分合理的见解。文化心理学理论框架从单元到多元的范式更替。很显然,在西方文化生态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心理学是具有单一文化性质的心理学。但是,这种单一西方文化中的心理学却打着科学心理学的旗号,被推广到不同的非西方文化生态环境之中。这成为心理学后来的本土化历程的重要转换。在世界范围之内,文化却是多元的存在。心理学从单一文化的基础过渡到多元文化的基础,这就使得心理学的发展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可以说,心理学的发展曾经是建立在单一文化的背景或基础之上,传统的西方心理学就是建立在西方的一元文化的基础上。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多元文化主义心理学的出现和滥觞给了心理学的发展和演变一个重要的转机和提示。心理学的发展不再是具有唯一标准和唯一尺度,也就不再是具有唯一根源和唯一基础。多元文化纳进心理学的研究视野,多元文化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基础,多元文化汇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这都在各个层面上改变了心理学的研究进程。这凸显了文化的存在,凸显了文化的价值,凸显了文化的功能,凸显了文化的作用。文化心理学理论框架从分离到共生的范式更替。在科学研究中,在心理学研究中,在对人的心理行为的研究中,分析、分离、分解、分割常常占有重要的位置。这就把原本是一个整体的对象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细致的考察和研究。西方的主流心理学从物理学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研究中继承了客观主义的模式,其最为重要的特点是分割了主体和客体,主体是观察者和研究者,客体是人的心理和行为。从而,观察者和研究者就是镜子,提供的是公开的资料,可为他人重复获得;提供的是公开的理论,可为他人重复检验。在实证心理学的研究中,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所采取的是分析的研究方式。心理现象与环境条件都可以分解成不同的因素,然后在实验室中定量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共生主义的研究原则是把原本一个整体的存在,但被人为分割成不同的部分,又重新组合和整合为一个整体。对共生本质的认识,最早是从生物界之间的相依为命的现象开始,共生双方通过相依为命关系而获得生命,失去其中任何一方,另一方就不可能生存。生物界的这种相互依存现象反映了生物界的存在本质是共生。进入到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宇宙,一般的共生内涵就是:共生是人类之间、自然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命运关系。共生的基本类型可分为包括生物学的共生和人类社会的共生等类型。前者是指生物学性的异种之间的关系,后者则是指以人类这一生物学上的同种为前提的,并有着不同质的文化、社会、思想和身体的个体与团体之间的关系。共生就是共同的变化,就是共同的成长,就是共同的创造,就是共同的扩展,就是共同的命运,就是共同的结果。文化心理学理论框架从普适到本土的范式更替。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有所谓的普适主义,也可称之为通用主义。这是主张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寻求单一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标准,追求普遍适用的方法和技术,强调对心理行为的唯一描述和解说。这成了心理学研究的支配性的与核心性的通则。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立足于特定的文化。或者说,文化是心理学植根的土壤和养分的来源。在过去,无论是心理学的发展还是对心理学发展的探索,都缺失了文化的维度。其实,文化是考察当代心理学发展和演变的重要视角。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文化、心理文化、文化心理的探讨。心理学本土化就是对西方心理学以科学化的名义对非西方文化的排斥的一种反叛。心理学本土化就是建立在文化多元化的基础之上。因此,多元文化论强调文化的多元性,强调把心理行为的研究同多元文化的现实结合起来。

四、文化心理学的演变趋势

文化心理学经历了自身独特的发展演变和成长历程,这是文化心理学走向成熟和繁荣所必须要经历和磨砺的。文化心理学的不断壮大和进步,不仅体现出研究中心和探索重心的转换和转折,而且展现了思想理论和研究工具的丰富和完善。文化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演变,有过对文化的排斥,也坚持了自身的文化取向,有过对文化本身的不同的把握,也体现了文化心理学的未来走向。文化心理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地演进,这给文化心理学本身不仅带来了或呈现了迅速的学科壮大和知识丰富,而且也提供了或展示了重要的发展走向和演变趋势。毫无疑问的是,文化心理学一直就在成为心理学众多分支之中发展最为迅猛的学科。当然,文化心理学的演变所呈现出来的演变趋势主要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那就是多元化的演变趋势、多学科的演变趋势、生态化的演变趋势。首先是文化心理学发展的多元化的演变趋势。文化心理学的发展和演变正在从一元化的历程转换到多元化的趋势。强调文化的单一化和单边化是文化心理学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之中所体现出来的重要特征。这包括了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中所贯彻的西方的优势文化的支配性和主导性。这成了文化心理学一直流行和贯彻的文化支配性。但是,伴随着各种不同的和多元的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交叉,文化的多元化、思想的多元化、研究的多元化等就在文化心理学研究中逐渐占据了主流的趋势。其次是文化心理学发展的多学科的演变趋势。文化心理学在自身的演变和发展的历程之中,逐渐开始摆脱和放弃单一学科的研究方式,而是采纳和聚合了多样学科的研究模式。这不仅在于文化存在和文化心理的多内容领域的存在,而且也在于文化探索和文化研究的多学科探索的聚合。这体现在文化学与哲学、法学、文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紧密关联,而且也体现在文化心理学与理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政治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等多分支学科的彼此交叉。因此,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和探索就必然要走多学科合作的道路。最后是文化心理学发展的生态化的演变趋势。文化心理学本身就是处在生态化的背景之中。这里所谓的生态化至少包括了如下几个重要的方面。一是文化的生态化,文化的多元化、文化的多样化、文化的多重化共同导致了文化的构成、构造和构建的生态性的存在和表达。二是研究的生态化,这里所体现和倡导的是关于文化存在、文化心理等方面的研究是多样化和多元化共生的关系。这在文化心理学研究中所带来的和贯彻的就是生态学的方法论,就是生态化的研究原则和探索思路。

五、文化心理学的学术使命

文化心理学从诞生开始,就预示着一种独特的学术使命,那就是不仅成为一门非常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而且也是心理学学科发展和研究进步的具有关键性质和成为指导原则的研究方法论。因此,这也就使得文化心理学成为描述、解说和预测人类的文化心理和文化行为的科学门类,同时也成为引导和支配心理学合理发展的方法论原则和研究性预设。这实际上就属于文化心理学的双重的学科使命。而且,正是由于文化可以成为方法论原则和研究性预设,从而就使得文化心理学的关于文化心理行为的探索能够成为可能和可行。因此,文化心理学的学科使命就包括了五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理论范式、研究原则、思想框架、方向引导和学科规制。

一是文化心理学能够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理论范式。文化心理学转换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理论范式,就在于文化心理学所能够提供的关于理解人类的心理行为的理论预设,以及关于心理的科学研究的思想前提。就如同生物学、生理学、神经学曾经一度通过还原论而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解释原理一样,文化学、社会学、民俗学也同样可以通过整体论而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解释原理。因此,文化心理学实际上就具有了双重的功能和作用,一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门类,二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原则。后者也正是将文化心理学当成是心理学发展的理论范式的根本。

二是文化心理学能够成为心理学探索的研究原则。文化心理学不仅是心理学的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学科分支,而且也可以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这实际上也是心理学能够摆脱物理主义、生物主义、生理主义等不同的生物学化的重要的思想基础、理论原则、研究框架。文化心理学所能够提供的心理学探索的研究原则包括了文化决定的原则、文化传统的原则、文化环境的原则、文化创造的原则。

三是文化心理学能够成为心理学考察的思想框架。文化心理学可以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的和支配的思想框架。这也就将文化的历史、文化的传统、文化的环境、文化的条件、文化的预设等均放在了心理学探索和解说的首要位置上。因此,人类的心理行为的存在和科学的心理探索的活动都可以看成是文化的存在和文化的活动,都可以体现文化的性质和文化的特征。

四是文化心理学能够成为心理学发展的方向引导。文化心理学在心理学学科的整体发展之中,也可以起到方向性的引导,从而平衡心理学的探索和研究的曾经一直存在的和应该纠正的偏颇。正视文化的存在、文化的背景、文化的现实、文化的发展,重新构造心理学的理论思路,重新确定心理学的发展路径,重新规划心理学的研究走向,就给了心理学的学科发展一种全新的定向。

五是文化心理学能够成为心理学进步的学科规制。文化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完全可以平衡心理学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之中所一度出现的物理学化、生物学化和生理学化的倾向,从而扭转心理学发展过程之中的偏差。成熟和壮大的文化心理学通过关于文化心理和文化科学的约定和原则,来规划和制定心理学本身的常规的跃迁的进步和发展。生物学显然给心理学带来过支配性的、决定性的、引领性的制约作用,那么同样,文化学也可以给心理学带来启迪性的、扩展性的、重构性的学科规制。文化心理学的学术使命并不仅仅在于揭示文化心理、文化情感、文化行为、文化人格等心理行为的独特的文化性质和文化存在,而且也在于框定心理科学、心理探索、心理解说、心理干预等学科发展的独特的文化方向和文化路径。因此,文化心理学就肩负着促进心理学学科、学术、学理、学说的快速发展的重任和使命。这也就无疑是放大了文化心理学探索的视野、存在的空间、学术的景观和实施的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