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工程管理本科生培养指标评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工程管理本科生培养指标评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工程管理本科生培养指标评析

一、引言

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早在19世纪初期英国就已经有了,从早期的以施工阶段为主的施工管理和工料测量,逐渐发展到目前的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20世纪70年代为适应国家对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需要,建筑管理专业开始在我国设立,在最初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及建筑企业生产管理为基本内容来培养懂技术、懂经济管理的建设管理人才。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与演变,工程管理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理论深度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工程建设市场的改革,新型市场格局的形成,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工程管理本科教育面临着向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创新实践人才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针对工程管理类本科生的具体特点,建立起能力培养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显得尤为重要。

二、评价模型的构建

1.测量变量及样本的确定

在正式调查之前,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向各个大学的BBS上发帖、与相关人士沟通等多种方式,共确定38个变量,并在其基础上设计了问卷。问卷是针对测量变量采用Likert量表进行提问构成测量变量的调查样本。确定二级变量后,以二级指标为变量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问卷要求被调查的学生就我们所提出的二级变量进行重要度排序。

2.二级指标确定

本研究通过提取测量变量的主成分来确定二级指标。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对38个变量进行KMO检验和Barelett球度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794,Bar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然后,对这38个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一般而言,对因子的负荷大于0.4的变量予以保留。此次分析,以方差极大法旋转(Varimax)作为正交转轴。最后取出了10个独立的共同因子,这10个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了71.876%。根据Stevens(1986),Lawley&Maxwell(1971)等人的研究结论,对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累计方差贡献率超过50%即可接受。根据各个因子所包含的观测变量的意义,这10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创新技能、知识积累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学习能力、主动实践能力、团队意识和逻辑能力、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培养、计算机和外语能力。

三、结语

由于调查有限,本次只对所提取的因子进行了权重计算,对直接的观测变量进行了简单的平均值处理。在权重的计量方面,只考虑了因子重要度方面的因素。而对于在因子提取过程中出现的数学信息,没有加以充分的利用。本科生能力培养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和动态过程,要以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为前提,进行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调整,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加强专业教材的建设、进行教学方法与方式的改革,同时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检验和调整。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工程管理类创新实践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