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就业不公现象对学生的影响及建议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就业不公现象对学生的影响及建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就业不公现象对学生的影响及建议

行业特色高校非职工子弟就业现状

所谓行业特色高校,是指以行业为依托,围绕行业需求,针对行业特色,为特定行业培养高素质专业性人才的高等院校。1999年,我国高校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教育体制改革,此次改革将一些过去由行业部门管理的高校,如电力、石油、矿业、铁路、通讯等,划转由教育部或地方管理,且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模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由于这些行业都是国营大型企业,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和稳定性,所以吸引了大批学生报考这类学校,尤其是一些本行业的职工子弟。随着大学生就业方式的转变,大学生就业由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统一分配逐步改为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双向选择,高校招生计划自主权和企业选人用人的自主权显著增大。划转前学校由某行业管理,招生和就业有较明显的计划性;划转以后,这种计划性削弱,加上其他不少非行业特色高校也纷纷开办了行业特色高校的类似专业,由此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是高校专业设置、招生计划与行业需求存在差异,高校只能根据当前形势作出判断,人才培养具有周期性和滞后性;二是企业用人受行业兴衰影响,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加上就业整体形势严峻,这就使得这些行业的就业形势形成了需方市场,往往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近年来,企业为了稳定职工队伍,在招聘大学生时就有意无意的向本行业职工子弟倾斜,随着招聘数量的减少,这种现象呈愈演愈烈的趋势,有的单位明确提出了双重标准,非职工子弟学分积点必须超过3.5,更有甚者,有的只招收本行业职工子弟,非职工子弟的应聘简历和申请一概不收,这在客观上造成了非职工子弟就业存在不公平的问题。因此,行业特色高校非职工子弟的就业面临以下问题:

﹙1﹚就业机会不均等自高等教育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趋严重,人才供需失衡。对于应聘者而言,面对有限的就业机会,及时掌握最新的就业信息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每个人掌握的社会资源不同,因此对信息的获取途径和速度不尽相同。行业子弟由于掌握较多的社会资源,对于行业内部招聘信息的获取途径较多,成功就业的机会要高于非职工子弟。

﹙2﹚招聘制度不公正招聘是一个企业输入新鲜血液的重要途径,因此,制定公平公正的招聘制度将有助于企业选拔优秀的人才,促进其个人能力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中国是一个人情关系社会,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化,社会关系在就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为了保障职工子弟能够顺利实现就业,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部分企业通过放宽招聘条件,为本行业职工子弟创造了特殊通道,同时也使部分非职工子弟被严苛的招聘条件拒之门外。

﹙3﹚专业受限难就业行业特色高校是为某一特定行业培养专业性人才的重要战略基地,学生的专业性强,就业范围相对于一般通用专业的学生要窄很多,如果不能顺利在本行业内实现就业,那么在社会就业市场上,行业特色高校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就会明显减弱,往往比其他通用性专业更难实现就业。

行业特色高校就业不公现象对学生的影响

行业特色高校目前存在的就业不公现象,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造成了新的问题,同时,也对广大在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等方面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1﹚影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艰巨任务,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他是否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就业公平问题也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行业内部设立的就业保护墙,以及社会上对于这一不公现象的舆论效应,促使部分在校生对社会的认知产生了偏离,将一些就业不公现象放大为社会不公,甚至产生怀疑一切的心理。

﹙2﹚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大学生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就业,就业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广大在校生的学习态度。在行业特色高校,由于就业机会的不同,职工子弟和非职工子弟学习态度产生了差异。对于行业职工子弟来说,容易表现为两极分化。由于职工子弟就业无忧,学习没有压力也无动力,因此,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表现出一些不良风气,从而影响其他学生;仅有少部分学生不甘心生活在父辈光环下而选择努力学习。对于非职工子弟来说,也同样容易表现为两极分化。其一是积极的学习态度,就贫困家庭和一般普通家庭而言,教育是提高社会阶层地位的重要途径,这使这些学生意识到,只有更加努力地学习,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职场上谋得一席之地;其二则是消极的学习态度,少数非职工子弟认为,反正就业也难,看不到希望,学好学坏一个样,索性破罐子破摔。

﹙3﹚就业期望值的改变报考行业特色高校的学生,对就业都有着明确的期望,往往是冲着就业好、待遇高、稳定等因素而来的。而现实中,行业市场的波动、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用人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造成行业特色高校学生就业形势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加上传统的就业观促使他们将就业目标定在大中型城市和国有企业,盲目排斥那些具有更多发展空间的偏远地区和中小型企业,这种错误的就业观,也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一项重要原因。

﹙4﹚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近年来,大学生恶性事件屡屡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广泛关注,从马加爵、付成励到药家鑫、汪佳晶事件,家庭、学校、社会使广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从行业特色高校来看,虽然关于非职工子弟的就业心理问题目前还没有较多的研究,但是,校园恶性事件的屡屡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行业内长期的就业不公平现象的存在,必然引起广大非职工子弟的不满,造成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不和谐,如果不及时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就业公平,必然会引起大范围的不满情绪,长期压抑会导致广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最终酿成大患。

﹙5﹚对接受高等教育的热情降低就业是教育的结果,大学生就业实现机制是否健全,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关系到高等教育是否能够健康发展。接受高等教育被人们视为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重要途径,而现如今的行业特色高校大学生就业不公现象使这种愿望难以实现,这样就容易让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热情下降,知识无用、努力无望的观念就会蔓延。

解决行业特色高校非职工子弟就业不公现状的对策

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民生的重大问题,解决高等学校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当前各国都面临的难题。当前特色行业出现的就业政策倾斜现象愈演愈烈,对学生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这不仅不利于广大学生的成长,更有碍于行业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本文无意对行业用人制度进行分析和评述,而作为高校,虽无力改变行业就业政策,但可以从学生培养角度着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变观念,做好广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观教育工作,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1﹚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指导和教育就业指导应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从根本上说,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能力。首先,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学生服务工作,一方面要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国家相关政策措施;另一方面,要拓宽信息渠道,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服务。其次,积极引导大学生的就业观。特色行业的就业政策倾斜,致使广大学生的就业观偏激现象突出,高校应积极引导毕业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转变就业观念,调整自我期望值和就业心态,在择业过程中,正确看待自身能力和就业岗位需求,把握就业机会,以便顺利实现就业。

﹙2﹚促进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培养创新型人才就业竞争力,它的核心包括工作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应聘求职能力。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当前国际上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高校要努力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改进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此外,学校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除了要保证在校大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外,还要注意对其思维独立性的培养,激发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随着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凸显,社会各界和高校也逐步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对广大青少年指出: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能够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追求全面发展,努力成为栋梁之才[5]。在当前就业形势下,作为特色高校,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广大在校生,特别是非职工子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辨证看待就业问题的能力,理性对待行业内存在的就业不公现象,增强竞争意识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此外,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净化舆论环境,正确引导广大学生的思想,促进校园和谐稳定[6]。

﹙4﹚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体系高校要准确把握用人市场的要求和趋势,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体系,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适应社会需要,尤其是适应专业市场的需要,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合理确定招生规模,畅通就业渠道。同时国家也应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减少企业招聘的不公正现象,促进企业用人规范、自律。

结语

综上所述,行业特色高校就业问题的解决对促进行业和谐、稳定、高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特色行业对职工子弟的关照和对非职工子弟的排斥现象,则影响了我国的就业公平机制,并对行业特色高校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对社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作为高校,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来规避和减少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改进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针对学生存在的价值观和择业心理偏激现象给予心理疏导,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国家也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调整和规范特色行业用人行为,促进就业公平,保证行业发展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作者:张文卫牛晓琳单位:西南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