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学生心理档案的构筑及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通过职业能力测评,能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对专业定位与前途有更清晰的判断,这有利于学生正确择业、就业并走向成功。通过心理档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干预作用。高校学生因为家庭环境、个性品性、学习能力的差别以及就业的压力容易产生很多心理疾病。此时通过多种心理干预活动如心理咨询则可以有效对心理卫生或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同学进行矫正,让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以此形成的心理咨询档案则可以对这些同学进行有效跟踪,并在其成长的道路上给予更多的心理护航,特别是对那些有潜在自杀倾向或可能患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总体上看,通过建立心理档案是将原先的被动变为主动,防患于未然。
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高校学生心理档案模式的构建
1.心理档案信息元素构成。学生心理档案信息元素构成主要包括两方面: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信息和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的信息。显然前者属于外在的、可见的信息,后者属于个体的、内在的信息。(1)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属于学生的背景资料,它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影响,如城市学生比农村孩子往往更活泼,心理上更加阳光。基本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院系、籍贯、民族、政治面貌、爱好及特长、联系方式等),一般资料上学生个体的最大区别就在其出生和基本的成长环境。②身体状况(身高、体重、监控状况、既往病史、生理缺陷等),它关注生理状况对心理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有生理缺陷(包括身高太高、体重太重)的学生会表现得不够自信。③家庭状况(家庭结构和成员、父母职业及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生活费用、学费缴纳来源、是否独生子女等),主要了解家庭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它还应包括对学生家庭关系的信息,如近亲中有无精神病、近亲的经济水平、社会地位等等。家庭及近亲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对学生的心理有较大影响。④在校情况(学习成绩、挂科与否、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参加社团情况和担任职务、获奖情况、志愿选取与个人意愿是否匹配等),心理素质好、心理健康者在校一般较为积极。⑤人际关系情况,如师生、同学、家庭和宿舍关系,以及是否恋爱、与恋人的感情关系状况。人际关系不好的同学往往心理健康和个人品行上会呈现一定问题,如孤独、孤傲、狂躁等。⑥个人职业规划信息,如职业定位、兴趣、职业能力和个人的职业规划,以及对当前专业前景预测和认同等。⑦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它能反映学生的心理受压能力,如恋爱失败、父母离异、挂科或其他重大变故。(2)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这种内在的信息来源于各种心理测验和咨询记录及其他统计资料。心理测验注重对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现状、职业能力测试等的测评,心理咨询的内容相对广泛,如咨询时间、内容、咨询人基本信息、咨询人症状、交谈记录、心理问题原因分析、疏导措施及效果评价、反馈及其他跟踪信息。
2.心理档案构建方法。确定了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信息构成之后,就需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操作过程。结合实践及档案管理的一般原则,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步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1)准备阶段,此工作可以由学校心理中心负责,也可以由学生处、教务处负责。一般情况下为前者负责组织,后两者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此阶段工作主要如下:了解学生性别、年龄及在各个院系的分布状况;根据不同的信息内容采用不同的信息采集方法,如基本信息可以采用网络填报或现场填写的方式,其他资料则可以采取班级现场测评、沟通交流的方式获取;选择合适的心理测试量表(如教育部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量表》和《大学生人格问卷》),若现场填写还需要打印量表以及答题卡;对学生进行测评前的培训,因为测评要求真实,消除学生对测评存在的错误认识或对测评理解不到位而导致的信息失真。(2)信息搜集。静态信息的搜集比较机械,以班为单位,在强调测试的保密原则和注意事项之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写完毕就行。搜集方法有心理测验法、问卷法、档案法、观察法、访谈法、跟踪法,采集工作可以由社团、班委会、学生会等完成。不同的调查方法是根据建立档案的规模而定的,如只建立特殊学生的心理档案,就可以采取访谈法、跟踪法,如需要对全部学生建档,就需要问卷法、心理测验法。动态资料的收集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关键,其准确、全面性要求对动态信息的搜集方式灵活但不失系统性。其搜集方法有观察法、自述法、会谈法,或通过建立班级QQ群、校友录,或采用心理测验法、测评法等。(3)数据处理。不管静态还是动态信息,学生的回答都在纸上或网络上,但都需要将数据转换成便于分析和测评工具如SPSS、EXCEL等进行分析。在这个阶段主要工作是根据心理测试量表进行数据筛查,用软件统计整理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名单。(4)教育引导、干预、矫正。重点针对那些存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由心理学专业教师或相关人员对学生进行干预,如采取访谈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他们的心理活动予以指正,给他们更多的思想开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问题相对严重的同学还需要进行多次、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5)反馈。以上信息搜集及学生心理工作是否到位应通过实践证明,特别是针对那些有心理偏差或已经存在心理健康的同学,他们的心理矫治如有良好效果则证明方案可行。(6)将学生的所有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资料建成心理健康档案,为以后的主动干预、咨询与心理教育工作做好资料储备。建档应根据档案管理的一般原则和方法,采取合适的信息存储方式与索引方式,如原始测评信息、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的原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干预过程、干预结果与反馈信息都应作为学生心理档案予以保存。
在保密原则下,积极利用学生档案为学生个体服务
对学生的各种测评结果,学生一般都较为关心,因此这种测评结果应被学生所知晓,心理档案也必须如此。但心理档案务必只能针对档案信息主体所开发,因此它必须遵循保密的原则,否则学生的隐私受到侵犯后可能会造成更多的心理问题。而且公民隐私权本身也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在这个原则下,学生能了解到其心理测评和心理现状结果有以下好处:(1)帮助有心理问题的患者积极寻求帮助。心理健康的问题不同于身体健康的问题,前者进行矫正的关键在于患者自己。这一类患者通过个人心理档案察觉自己心理疾病之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寻求帮助,如在线咨询、预约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或针对引起心理疾病的事情进行积极应对。在进行咨询时可以选择老师、咨询方式,可以面谈也可以进入聊天室等。这一类的心理问题患者自我发现,自我愈合,也能秘密地接收到教师或其他途径的帮助与反馈信息。(2)心理档案起到镜子的作用,帮助学生保持正确的人生观。高校学生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个人家庭环境在不断变化,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由好变坏,也有由坏变好的。但最大的可能是从大一的积极、乐观到大四的被动、悲观。这种心理状态的变化通过个人心理测评档案可以让学生清晰地认识自己,而不是不愿意承认自己。这样,心理档案在客观上就可以不断提醒学生保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加强学生档案的就业指导服务。在就业压力非常大的社会环境下,大部分高校生都因为就业或多或少存在心理疾病。解除这种心理疾病的药方多样,作为心理档案,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对个人的就业能力、职业能力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特别是从大一开始就有好的职业规划,而且心理档案有助于学生塑造个人品格,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作者:李建彭瑾单位:乐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