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舆情危机与学生管理革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从高校舆情的主体、客体以及传播媒介来看高校舆情危机中学生管理的难点:首先,高校舆情的主体是高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他们敏感、活跃、情绪化、学习能力强、慎独意识尚浅、富有热情而又理性不足,在学业与就业的双重压力下,容易被一些负面思想煽动情绪或诱发矛盾,可能引发学生群体性事件,危害校园安全与稳定,加大了高校舆情危机向深度演化为治理性危机的可能。学生的一些合理要求若通过违法的方式表达,或者涉及政治目的,比如维权型群体性事件或爱国型群体性事件,学生管理就越发棘手。其次,从高校舆情的客体上看,舆情危机内容的多元性、分散性、突发性使得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准确的预见性与全面的覆盖性。口水效应引发的道德危机、从众效应引发的盲从危机、减压效应引发的群体危机、放大效应引发的异化危机、眼球效应引发的虚假危机、掌控效应引发的失实危机,多种危机交互作用,不确定性和突变性为学生管理带来了多维难点。另外,舆情危机发生后,先入为主的信息引发学生大规模关注,稀释舆论自净化能力,学生管理若没有前期的铺垫工作,处理不及时将带来次生灾害。再次,Web2.0时代,高校舆情的传播媒介主要是社交媒体和网络,舆情传播具有裂变式、实时性和交互性等特点,舆情危机中的学生管理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难度都加大了。对于习惯于传统管理模式的高校,如何创新管理模式适应媒介环境的变化迫在眉睫,而单向、高位、被动的学生管理模式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厌恶与抵触情绪。
2创新高校舆情危机中学生管理的若干对策
2.1重新定位学生角色
肯定学生治校的合理性学生群体作为主体教育消费者和利益相关者,学生治校有其独特优势,在大学的治理架构中应给予学生应有的地位,一味的科层制管理、强制高压的态度、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只会让负面情绪乘虚而入。当然,学生由于知识积累、管理经验、危机处理能力等自身因素的局限,他们的参与必定是循序渐进的有限过程。高校需重新定位学生角色,多渠道了解学生需求,站在学生角度为其解决实际问题,完善沟通机制,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关怀,引导学生理智看待问题。无论是危机前、危机中还是危机发生后,学生都能成为缓解舆论压力的正能量。
2.2充分利用新媒体为学生管理带来的契机
高校从门户网站、BBS到人人网、空间博客,再到微博、微信的快速跟进和积极参与对学生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对于高校来说,积极合理利用新媒体,一方面迎合了新媒体发展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另一方面能够为了解学生思想、情绪和行为倾向提供重要参数。有效整合各类新媒体资源,充分利用新媒体在沟通引导、提供服务、营造理性舆论环境等方面的作用,与学生民主平等对话,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舆情危机,不得不说,这是成本最低但效率最高的辅助学生管理的方法。2.3积极培养校园意见领袖掌握舆情危机中学生管理的话语权舆情危机中,回避和失语是最可怕的处理方式,具有责任感的意见领袖能意外扭转局面。高校要积极发掘并培养这类正面的、有亲和力、有说服力的校园意见领袖,可以是优秀活跃的学生,也可以是见解独到的老师,亦或是具有人格魅力的学校领导。高校要与意见领袖充分建立信任关系,通过意见领袖的辐射力掌握舆情危机中学生管理的话语权,发挥意见领袖的优势,先发制人稳定情绪,通过谨慎客观的声音为学生提供全面而真实的信息,消解反动错误观点。
2.4建构高校舆情危机监测系统
辅助学生管理工作如今高校学生管理逐步数字化,各类资源平台被有效适用。构建高校舆情危机监测系统辅助学生管理工作,将舆情管理、危机管理、学生管理纳入统一管理轨道,用舆情危机监测的方法策略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行为倾向密切关注,可有效降低舆情风险,使学生管理按照有理、有序、有利于危机处理的方向发展。首先,对舆情危机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内容分析、数据挖掘、人工排查等方法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然后对舆情危机信息进行有效汇集,为校园舆论引导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参考依据;接着是分析阶段,形成直观的舆情发展趋势图和舆情研判结果;最后通过案例库匹配和情景适应性推演,根据舆情危机的分析结果,判断危机的性质、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做出危机预警和处理决策。
3结语
总之,在整体就业形势趋向紧张,社会呈现浮躁状态的大环境下,教育舆情不免要走向高涨,如何有效的化解舆情危机成为高校关注的焦点。封闭式操作、回避式态度只会带更大的舆论声浪,高校必须正式问题,科学理性,以疏代堵,全面开启学生管理新模式,从而减少负面舆情的震荡幅度。在学生管理上积极创新并不断探索才是应有的态度。
作者:王亦璁单位: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