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目标管理与高校学生管理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实施目标管理的意义
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施,充分利用了(确定)目标的激励性,激发了管理者和学生潜意识中的自觉性,使之能够通过不断的努力朝着目标前进,从而实现了高校学生管理的高效。
1.目标管理明确了方向,可以激发学生努力的意愿。目标管理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管理者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旧模式,转变为蕴含着管理者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而自觉进入到管理体系中的新模式。管理者和大学生共同制定目标,增加了大学生对目标(管理)的认同感,充分调动了大学生自身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其努力的意愿。
2.目标管理设置了高度,可以激发学生向上的潜力。目标的设立具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成为学生学习、行动的指南。大学生在管理目标的引导下,配合管理者来完成各项教育管理任务。目标管理将目标分解为阶段目标,使学生可以有条理地的分步骤的完成,避免了因目标过大而造成的习惯性放弃。目标的分解和综合,发挥的作用也大于单一目标的激励效果,学生在逐个目标的实现中潜力也得到了激发,也保证了学生管理的科学化。
3.目标管理强调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是多赢的选择。学生的目标可以说是子系统目标,要围着管理系统的目标来建立和开展行动。子系统在统一大目标的指引下展开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的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个体和集体目标双实现。通过管理的协调和干预,避免了学生行动的盲目性,学生们在完成各自目标的同时,也为共同的目标互相配合、精诚合作,最终形成多赢的局面。目标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实现了对管理者和学生的激励、监督、引导、管理机制。一方面通过个人目标的实现来实现总的目标;一方面又实现了组织内部的协调、配合。高校的管理制度被分解和具体化,确实调动了管理者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二、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科学确立学生管理的具体目标。目标管理的一个关键要求是自上而下的目标分解和自下而上的目标期望相结合。这就要求目标管理的全员参与(学生作为执行者要参与到目标确立工作中),使目标的实现建立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上,把学生吸引到目标管理进程中来。
1.目标要明确(最好可以量化)。目标明确,便与考核。目标明确了,实施起来才有针对性。比如说目标定为学好英语,这个目标定得毫无实际意义。因为好的标准是什么没有准确的描述出来。而期末英语考试80分,这个目标就很明确,并且量化后方便考核,是否实现一目了然。明确的目标也为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目标的难度要适当。目标的制订要难易结合、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目标的制订要从实际出发,不可太高,所谓的挟泰山以超北海”;亦不可太低,实现起来“易如反掌”。太高使学生觉得遥不可及,容易丧失信心,失去动力;太低则索然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斗志和拼搏精神。因此一个难度适当的目标是必要的。3.目标要有层次、有连续性。即学生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各部分(门)目标要具有统一性,总目标是建立在基础目标之上的;要有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长期目标中的一个阶段。如优秀团委的目标是建立在各优秀团支部的目标之上的,各团支部要有争取校级荣誉的短期目标,还要有争取省市级荣誉的长期目标。
4.目标要有时限。每一个目标都要有明确的时间限制,这样才符合目标管理的要求。没有时间限制的目标就无所谓能否实现了。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式的、民主的、自我控制式的管理,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和自我管理能力。仅靠学生管理人员面对所有的学生事务很难使管理富有成效。因此,要培养并发挥学生干部、党员的作用,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自我管理中来。
(二)注重抓好实现目标的过程控制。在目标管理理论中,实现目标的过程称之为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目标管理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1.明晰各管理目标的职责。在目标的实施计划中,应该明确各管理主体的职权和责任,明确每个目标的负责人,层层分解,层层落实。职责明晰的岗位责任避免了相互推诿,“踢皮球”。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权责一致,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2.发挥各层管理者的作用。各层级的目标管理者要互信、互助,上级管理者应充分放权,这样既可以从繁琐的常规性事务中抽身出来处理核心问题,又可以激发各基层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基层学生管理人员应在职责范围内,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拓进取,促进目标管理的实施。
3.强化检查、监督工作。要建立健全良好的信息反馈网,密切关注目标管理工作的运行情况,尤其注意其是否偏离了目标体系。监督反馈网络的建立保证了管理的及时性。对各级目标的完成情况,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可以自检、互检、抽检等。各级管理目标的执行者要互相监督,共同努力把目标管理方案落实下去。
(三)配套完善考评与奖惩制度。一套严格完整的考评与奖惩制度,是目标管理的最后环节,也是保证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考评与奖惩有利于充分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保证目标完成的质量。
1.制定公平、合理的考评标准。公平性是考评标准的首要意义,是目标管理实施中,有效性和激励性的保障。失去了公平,考评就失去了意义,也无法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难以完成目标。考评的尺度要统一,要有量化指标,可操作性强。考评要区分出层次和等级,参评人员公平、公正,过程和结果都使人信服。
2.要处理好考评与激励的关系。考评严明是为了赏罚分明,考评的结果直接决定着被考评人(部门)的赏罚。首先要兑现当初的承诺,优秀者要有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不合格者也应当进行适度的批评教育和惩罚。考评也不能唯结果论,要避免机械性照搬制度。一些特殊状况要特殊对待,对于不合者来说,最终的是找准出现问题的地方和原因,而不是处罚本身。比如学生管理中时有存在的“问题班”,即便没有完成目标,也应当看到其是否有进步,该鼓励的地方应当给予鼓励。
3.考评要体现出制度化的特点。考评随着目标管理而存在,考评的方式、方法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变化而做出调整。考建立起反馈机制,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高校学生管理具有复杂性,需要全员的共同努力。考评是一个周期的结束,同时意味着一个新的周期的开始。要不断完善制度,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效果。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生管理部门的辛勤工作,更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管理部门的管理目标也不是孤立的,往往一个计划正在实施,另一个新的目标又已确立,新旧计划互相渗透,互为首尾,共同推进。只要我们把握规律,分清纲目,充分调动各个层面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被管理者主观能动作用,就可以按照目标管理模式有序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作者:郭峰单位:中州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