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学生管理研讨2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1学生价值观的多样化
(1)全球化带来文化的碰撞。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观念在交流中融合与碰撞。教育体制、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等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开放条件下的交流使得外来文化、习俗与观念的影响逐渐增多,大学生在各种文化思潮的交流碰撞中必定会遇到新的问题。这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式与理念发生变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然与世界先进高校学生管理方式融合。
(2)社会改革的推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以及就业方式等日益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原有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
(3)高校教育大众化。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各级学院、民办院校的发展,高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质量随之下降,精英教育被大众教育所取代。大学生的素质与观念的差异明显化,且一些多元、非主流、反中心因素等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思想尚未完全定型的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呈现多元化。
1.2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与移动终端的普及,给高校学生管理带来新的问题。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信息技术给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与平台,也给学生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2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
2.1管理方式亟待改善
当前,很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忽视了理论的学习与研究,靠经验行事,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仍是沿用传统的模式,以学校为主导,以老师为中心,采用法官式、警察式或保姆式的刚性管理方式,强调纪律性、组织性与服从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压抑了学生的自立性与创新性,使学生失去了自我塑造、自我管理的机会。
2.2服务意识有待强化
高校学生作为一个成年人,有其自己的独立个性,也需要被尊重和理解。但是,当前很多高校的辅导员及其他学生管理工作者,很少注意这一点,“重管理,轻服务”在各大高校盛行。在这种管理的约束下,高校学生就好像是生活在襁褓中的孩子不能独立,个性得不到发展,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一句空话。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是教育、管理与服务三者的有机结合,应重视并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愿望,将管理变为更深层次的服务,由管理育人向服务育人转变。
2.3法制教育需待强化
我国法制建设的落后,法制观念的缺失,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自身的法制意识淡薄,学校法制教育未能跟上社会的发展,没有形成良性的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校园氛围。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出现违法行为,投毒事件、凶杀事件,打架斗殴事件经常见诸报刊。而且很多学生管理者的管理手段和方式也缺乏法律依据,也出现很多不良后果。
3高校学生管理的举措
3.1借助现代化手段丰富管理手段
当前,大学生接触社会多,思想比较开放,对社会前沿与时尚掌握的比较透彻。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借助网络与智能终端,通过校园网、微博、微信、QQ、邮件、飞信、短信等现代化手段,获取或信息,了解学生动态,与学生进行互动。现代手段一起传播快、互动性强等特点,能提高学生管理效率与效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便利。
3.2构建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
加强理论研究,扩展工作思路,构建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人才为目标,以教育为中心,以管理为保障,以服务为主线,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为集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学生管理方式。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管理理念,尊重学生、教育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以学生为工作主体、在学生工作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生活服务。树立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条件,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维护和保障学生的正当权益,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3.3全面推行柔性化管理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顺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客观规律,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趋势,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心理规律和内在需求及行为规律的基础上,营造培养积极向上的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氛围,以提高人的凝聚力、向心力与归属感为出发点,采用教育、激励、引导、暗示等工作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鼓舞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意识,促使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3.4实现学生管理的法制化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是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化目标的必要条件,是实现高等教育完成向社会输送高级人才目标的必要手段。因此,要依法治校,建立一套科学、规
范、完善的学生工作制度。树立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理念,运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调节规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高校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高校的学生管理实际,制定完整的、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以此规范学生与相关管理者的行为,实施有效地管理。要在学校,参与高校管理或建设的社会职能部门、承担后勤工作的单位或个人等各主体,学生与家长之间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界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做到责、权、利明确,便于相互之间进行充分、有效地协调,从而依法依规对学生进行管理。
3.5加强学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高校学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学生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作为一项系统工作要有序的开展起来,就必须要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加强相关理论学习,要不断研究新形势,开创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高校也要给予学生管理工作者在教育与学习的机会,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其工作积极性与成就感。另外,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数量要与高校学生规模,学生管理的工作强度配置合适的人员及其数量。
作者:施继华单位: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1加强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也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
1.1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执行人和第一责任人
班主任要重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自己的言行时刻影响着本班的学生。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机会比较多。班主任一定要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班主任言行,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班主任要讲求工作方法,讲求实效。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第一,在班级中要实行民主化管理,以激励取代批评,以扶持取代包办,教师要由指挥者变为引导者,关心爱护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第二,用“心”管理。在良好师生关系下,班主任真心付出,一定会得到学生完全的信任,学生也会发自内心的崇敬和尊重班主任的工作。第三,建立一支班级自我管理的班委队伍。班委队伍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主任要注重对班干部的培养,一方面通过班委去协调各种班级关系,另一方面去作为一般同学的榜样。第四,充分发挥德育活动课和心理健康课的教育功能。德育活动课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师生共同参与。可考虑每周一节,每次一个专题,做到切口小,深入实际。它的模式可为“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规范认识———指导实践”。还可考虑设置心理健康课,建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关注,解除他们的困惑和心理压力。第五,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师生感情。譬如篝火晚会、班级辩论赛等等。通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爱我班级,树立良好的班风。第六,突出学习。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把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良好的学风,这样学生自然去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无暇顾及其他不良的现象。第七,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思想。譬如学生中目前存在的一些不好的现象,早恋、崇尚暴力、迷恋网络,对于这些问题,作为班主任,只有加以正面的引导,并实施一些反面教育,严格管理,逐步转变学生的认识,端正学习态度。班主任要加强同任课教师的联系,或者通过其他渠道,随时掌握学生的日常表现。班主任经常要和本班的任课教师沟通,通过任课教师反映的情况,有目的、有重点地对个别同学进行管理。通过学生会各职能部室的检查情况去了解学生的表现,对积极表现的同学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不良现象加以教育和引导。
1.2重视课堂教育,加强任课教师的德育责任
我们通常所说的“教书育人”,一方面要传授学生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作为学生的任课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同样要重视平时的德育教育。老师要获得同学的信任和尊重,单是靠知识的传授是不够的,还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课堂教育,是学校进行学生管理的主要窗口。作为任课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于学生课堂的不良行为,必须加以制止,并尽心教育。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知识不会,可以重学,人做不好,能重做吗?所以说,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才能无愧于学生家长满目期待的眼神。孩子是他们的,也是我们的,也是我们祖国的。是我们大家将来的希望,毕竟我们现在的担子,将来都要交给他们。他们是我们社会明天的建设者。
2学校跟家长要及时沟通和联系
学生管理一定要注重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大一刚踏入学校大门的时候,就一定要建立各位同学的个人综合信息,包括父亲、母亲的联系电话,便于以后互相沟通,假如不在入学第一时间建立电话信息,以后很多学生为了不让父母知道他们在校的表现可能会瞒报或者谎报电话。很多学生偶尔会请事假,理由很多,比如回家探亲、姊妹结婚等,如果有家长电话,及时沟通,便能确定学生请假是否属实。同时,坚持通过电话联系、家访、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推进家校联系。要成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定期开展活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步调一致。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介绍学生基本情况、学校发展规划及对学生的要求和对家长的希望。
作者:刘建军单位:东营职业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