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改革研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改革的影响因素
(一)学校管理观念是学生管理模式改革的关键因素
学生的管理工作是学校的基础,学校层面具有哪种管理观念对学生管理模式极为重要。由于一直以来受到行政系统管理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形成了一套过分强调统一性而忽视个性的严格制度,许多管理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经验管理阶段,与高职院校应有的管理水平存在差距,缺乏科学的学生管理体制。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时间并不长,多由中专升级而来,其学生管理制度基本沿袭了中专模式,学校致力于改革,但由于国内成熟的高职院校不多,则多数会参考本科院校的管理模式,过分强调“放松”“柔性”管理等,反而容易导致学生管理产生“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现象。目前高职院校在发展上一方面强调内涵式发展与建设,其核心是“质量、效益”,在内涵式发展观念的指导下,学生工作就应主动适应新形势,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创新教育管理途径,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注重校企合作,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于是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转变观念,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顺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基于校企融合,互惠互动,实现双赢,从而适应内涵式发展和校企合作的要求,进行管理模式改革。
(二)学工队伍能力与素质是学生管理模式改革的直接影响因素
管理执行者的能力与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效果。高职院校的学工队伍普遍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对学生工作研究的缺乏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主动性不高,没有形成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管理的教育方法。另外高职院校的学工队伍普遍面临着年龄、学历、技术结构的问题,年龄上,呈现临近退休和新进人员多,中青年骨干少;学历结构上,高低学历参差不齐,无法优化组合,技术结构上,职业水平无法达到导师的高度,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实际能力,无法在学生中形成足够的影响力。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状况,从个体来说,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缺乏主动提升自己的积极性;从学校层面来说,也没有一套完善的学工队伍培训进修制度,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学工队伍整体能力与素质不高,直接影响到学生管理工作效果。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改革途径
(一)转变观念,以生为本,建立适应校企合作,内涵式发展的学生管理模式
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创新教育理念,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重视对学生人际交流能力、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把握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创新教育载体,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道德,构建校园文化育人平台,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让学生不再将学校当成是自己的消费场所,而是产生一种归属感,真心实意的感受到学校教书育人的理念。实现校企合作学生管理理念以及育人目标的融合。校企合作本质是在合作双方利益博弈的过程中寻求双赢。要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就要建立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校园文化,做好校企文化的对接。因此必须建立适应校企合作要求的学生管理模式,如:完善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完善安全教育制度、完善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标准与管理制度等,让学校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实习场所而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
(二)建设高效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
管理人员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正确引导,是对学生管理的根本,改变管理理念,注重沟通了解,有针对性地处理学生问题。以提高职业核心能力为重点:一是深化高职学工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高职内涵式发展、学生教育管理创新需要一流的学工队伍,学校应在思想上重视、政策上支持、培养上悉心关怀,以提高职业核心能力为重点;二是深化学工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学生管理队伍,以适应高职内涵式发展新需求。建立学生工作交流平台,以多种形式促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培养辅导员的职业核心能力,促进辅导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方式、方法,丰富学生工作内涵;搭建学工队伍培训平台,制定培训计划,在思想观念、职业技能、工作方法上给予指导,建立激励制度,调动学生工作人员研究积极性,激发研究热情,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促进学工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加强校企合作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通过校企双向交流,鼓励学校教师、辅导员、学生管理人员到企业挂职、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参与学生管理和职业指导等方式,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强、专兼结合学生管理团队。搭建学校与企业长期交流的平台,建立校企双导师机制,来保证校企合作学生教育管理的衔接与融通。
(三)构建全面参与管理模式,让学生成为管理主体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上,由于工作内容繁多,在实际管理中需要相关各部门的细致分工、通力合作以及互相支持,来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便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故而在学生管理工作网络中需要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团结一致,才能从容应对学生管理工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是属于被管理者但并不表示是从属者,学生才是管理的主体,管理应以学生为核心,培养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调节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实现自我管理,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制能力,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构建符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要求的学生管理模式,各方面都要反映出企业的需求,充分体现出企业的能动作用。在加强学校企业对学生培养的同时,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准确定位,学会职业技术技能,了解职业理念、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以准职业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所以让全体师生以及企业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学校决策,带动大家参与管理,提高管理有效性,实现管理目标。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全体师生以及行业企业。充分授权,相信学生,逐步过渡到学生的自我管理。让学生充分参与决策、通过学生平等互信、真诚交流、感情激励将管理的目标、外在的规定进行内化,让学生成为真正的管理主体。
作者:万廉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