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学生管理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学生管理中人文精神的渗透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学生管理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摘要: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能够提升人的社会认知、文化认知和群体认知,所以,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广泛地引入人文精神的内容,希望有效地培养学生道德情操,使学生能够实现综合发展。但是直接在教育过程中展开,反而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从学生管理层面渗透人文精神就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热点。本文从传统理念、文化传承和以人为本制度三个层面就学生管理中人精神的渗透进行研究。

关键词:学生管理;人文精神;渗透

学生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学业的发展以及个人的成长都具有重要影响。在学生管理中渗透人文精神,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使学生全面成长。

一、学生管理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原因

教育界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主要原因,在于现代教育自身发生的转变。我国最早采取的是知识教育,认为只要帮助学生完成深度的知识储备,就能够借此帮助学生综合发展,不过这一想法在如今来看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开始“知识+技能”的教育方法,以知识作为学生发展的基础,将技能作为学生生存的工具,该形式在成立之初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不过信息时代来临后,又衍生了新的问题,也就是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的一种教育形式,虽然并不是一个学科,其知识体系和教育复杂程度却远超过任何一门教育科目,这也让近年来的国内教育实践一直没有达成理想的成果。所以,本文就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但是,并不是直接在教育过程中展开,而是选择另辟蹊径,从学生管理层面入手,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当前并没有适合的教育手段,继续采用课堂教育,难以达成成效;二是避免学生反感,如果为学生开设人文精神的课程,会造成学生的学业负担加重,甚至会出现情绪反弹;三是管理层面上的渗透,相比于课堂教学有着更大的优势,人文精神的教育并没有严格的知识体系,因此采取集中教学的效率并不高。

二、学生管理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

1.借鉴传统文化理念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其中涌现出无数的优秀的思想家、哲学家,这也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很多接受过西方教育体系的教师并不采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显然是对人类精华的浪费。而在人文精神的渗透上,笔者认为应当将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注入其中,包括儒家、道家、墨家的思想,这也是人文精神所应重视的内容。鉴于此,笔者进行了长期的实践研究,从新生入学加入学生会群体后,便开展了人文精神的渗透。例如,新生加入学生会之前,笔者要求现有的学生会干部必须满足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任人唯贤,在学生会录取新生的考查中,凡是存在道德不健全的学生,一律淘汰;二是适当助人,学生会干部的主要工作在于领导学生会成员,并不是帮助成员,当成员发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采取一旁指点的方式,但是,绝不可以替代其完成;三是“放任自由”和全方面的监督,干部不可干涉普通成员的行为,应让其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发展,不过要进行适当的监督,避免成员走向错误的方向。这三个基本原则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从属关系,在以点带面的过程中,推进校园的互助。而在班级管理方面,学校也在笔者的建议下以学长导员制,替代了聘用导员制。国内的高校中,除了名牌院校之外,所聘请的指导教师大多是应届毕业生,很多指导教师连自身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更难以有效地指导学生生活。在这种情况下,采取高年级带低年级的方式,既能够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职位,同时也可以加强彼此的联系,特别是对于新生而言,由学长作为指导教师,能够更好地加快其适应速度。笔者在学生会和班级管理上采取的制度,主要来自“兼爱非攻”,也就是墨家的核心思想。笔者认为,校园管理并不需要商业社会“人吃人”的环境,应更加注重团体和谐的培养,所以,在学生会的设置中要求干部对普通成员不能够过多干预,而在班级制度中培养学生的“兼爱”思想。只有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才能够彼此间建立信任,进而实现对个体价值的关切和维护。另外,除了制度的建立,在学生干部的培养上,笔者也采取了和谐统一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方式,具体为:一是体制与效率并行。学生干部的工作效率较低的原因在于制度不完善,以往学校的团委部门并不直接为学生会制订管理制度,仅传达当前所要做的基本工作,具体事宜则由学生自己进行转化,但是,学生转化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制度不合理之处较多,造成学生会工作效率的下降。对此,笔者采取了制度干预的方法,以现代化管理经验和知识辅助学生进行制度建立,进而实现效率的提升。二是共性和个性兼和。学生会的工作必须有一致性,但是,所指的是行为道德标准的一致性和结果目标的一致性,不能够要求学生采取统一的行为方式,应当给予适当的发展空间,这也是尊重人本位思想和符合和谐需求的表现。

2.通过传承文化创新学生管理

在人文精神中,有一项便是对人类历史精神文明的保护,也就是文化的传承。近年来,国内教育出现了“大把抓”的现象,将所有传统文化都视为珍宝,并将这些内容强制性地传授给学生,这显然是非理性的行为。在文化的传承中,应该选择适合时展、人类发展、社会发展的内容,也就是“留其精华、去其糟糠”,传承并不是“复制+粘贴”,学生也需要转化和理解,将不经筛选的文化一次性交给学生,也很难保证文化传承的完整性。而为了有效地实现创新,笔者采用传统文化的实践的方式,例如中国闻名世界的武术。由于武术的种类较多,每种形式都有着特别的功效,其中以太极最为适合当代大学生,虽然其看似动作缓慢,但是在运动上却能做到“面面俱到”,可以使身体中的每一块肌肉都得到锻炼,而且,太极在精神层面上的作用表现得更为突出,对学生的意志、情操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了促进太极在校园中的推广,笔者向学校申请了一笔资金,用于定期举办比赛、开设社团和推广,使太极的练习短时间内成为学校的潮流。再来看创新管理方面。现代社会的创新行为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误区,很多创新者为了创新而创新,并认为创新就是要与过去抛离,形成全新而独立的个体。事实上,继承和发展才是创新的基本原则,缺乏传统依据的创新,只能够称之为创造,而且实现难度之大,令人望而生畏。例如在管理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早已提供了理论支持,《孙子兵法》中便提出“上下同欲者胜”,其所指的便是团结,而团结也是现代管理的第一基本要素,如此来看,从人文精神层面进行创新管理,也正是现代管理的基本需求。另外,《孟子》中提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也是从“以人为本”角度提出的组织管理思想。中国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了人文精神与管理的关系,而在创新管理中抛弃传统,显然有失妥当。因此,有必要采取“创新不离宗”的主导思维,并结合中国传统“以人为本”思想,进行正确而合理的创新管理。

3.树立人文主体意识,建立新型协作关系

本文的研究主旨并不仅是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会之中,更是希望学生干部能够建立健康的思维和习惯,并在其影响下,实现校园的人文精神渗透。所以,在对学生会或班级干部的管理中,必须考虑到行为有效性和感染性,促使学生干部能够主动或被动地进行渗透。而笔者认为,从人文精神某一方面进行渗透的形式,并不如直接传达核心思想简单有效,也就是传达“以人为本”的人生价值观。《孟子•尽心下》中曾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思想支持。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三方面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一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中,学生便是“本”,任何教育方式都有可能存在缺陷,但是,唯独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行为中的权益为目的的行为是绝对正确的行为。二是完善沟通,也就是要求教师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教师应该得到学生的尊重,但并不可以仍旧维持“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错误理念。现代社会是民主的,教师高高在上的思维将影响与学生的沟通,缺乏理解的情况下,也就无法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三是实现人本管理。除了教学之外,对于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也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例如轮值班长,采取每周更换班长的措施并不会影响班级的管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对班长这一位置的理解,加强组织协同性和团结性。而在个人塑造方面,笔者认为应当采取更加自由的策略,帮助学生树立自由观念,但是,这一方面必须有道德教育相辅。简单来理解,就是帮助学生在树立道德基础上,赋予其绝对自由的价值选择。在人文精神之中,并没有价值观的优劣之分,所以,仅采取了道德为基础的模式。不过,虽然尊重人文精神,却也要考虑学生的个人发展,学校有责任避免学生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流相悖,因此需要进行一些指导:一是严格要求教师,实现言传身教,只有教师先正己,才能正人;二是传达社会主流价值观,例如公正、公平价值理念,笔者认为,只要传达的价值观是正确的、健康的,就能带给学生积极的影响,并不需要强加于学生;三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性,让学生认识自主发展的重要性,这也是直接传达人文精神的手段。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探讨人文精神的渗透中,主要从传统理念、文化传承和以人为本制度三个层面出发:传统理念也就是依据传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习惯和礼仪;文化传承是从人文精神的历史传承层面进行剖析,主旨在于帮助教育执行者认识到传承和创新所应秉承的理念;以人为本则是从制度层面阐述人文精神,并希望教育者能够关注学生主体的价值、尊严,减少教育中强加的观念,除了基本指导外,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房巍,龚文.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精神下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6).

[2]仲昭慧.柔性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中的隐匿、澄明及复归[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9).

[3]王磊.高校新校区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4,(3).

[4]贾洪鉴,祝莉.高校学生管理中人文教育渗透的路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5,(6).

[5]刘绿丝.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渗透人文教育的路径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

作者:侯艳红 单位: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