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谈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谈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谈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导师制是民办高校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实施导师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但民办高校在实施导师制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实施导师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提升民办高校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导师制;民办高校;学生管理

一、民办高校实施导师制的意义

1.有助于促使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目前,很多大学把教书放在重要位置,淡化了育人功能,重视知识理论的传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民办高校生源相对薄弱,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吃苦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不足,自控能力不强,这使得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注,民办高校导师制的成员是由专任教师组成,可以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他们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的指导,而且可以对他们生活、心理上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长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有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2.有助于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民办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采用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创业大赛等途径,对于民办高校而言,能否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关键在于有没有为学生实践和创新提供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促使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传统的管理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管理者重视学生的管理而非创新能力的培养。总之,民办高校导师制的实施,促进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师生在时间和地点上有看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导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学科竞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激发学习的乐趣,在满足学生发展的同时,又满足了高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目前民办高校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1.导师制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实施导师制情况表明:在实施导师制的过程中,大部分高校没有明确导师的权利和义务,制定目标比较含糊,多数导师完全是靠主观臆断对学生指导,缺乏计划性和必要的监督措施,学生甚至将导师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混为一谈,这种导师制实施起来轰轰烈烈,实则很难实现最迟的目的,没有彰显实施导师制真正的内涵。2.导师人数与指导学生数不匹配民办高校实施导师制过程中,大多采用班导制,或者年级制,即每一位导师带一个班的导师,或者是几个导师分别带不同的年级。但每一位指导学生的数量是否合适,一般而言,导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指导学生的数量过多,就不能达到指导的目的,管理的效率也会降低,民办高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工作任务重,一般是采用专任教师和外聘教师相结合,而外聘教师属于上课来,下课走,不能担任学生导师。专任教师中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担任导师,导师资源远远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高校会选择聘任行政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导师工作,专任教师面临着教学、科研等工作压力,对学生指导的时间就会变少,而没有导师和学生数量相匹配的学校,导师制管理模式只是流于形式。合格的导师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责任心和爱心,导师队伍的非专业化常常使导师工作力不从心。3.缺乏对导师的培训民办高校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导师不关心学生,不了解学生情况,甚至一个学期下来自己指导了多少个学生也不清楚,指导学生的质量和效果可想而知了,有的导师只是对学生学业上进行指导,而缺乏与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的交流,有的导师缺乏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一旦遇到问题,他们会手足无措,仅凭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应付工作,势必会影响导师管理效果。

三、民办高校实施导师制管理的路径研究

1.完善导师制管理制度民办高校应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与导师考核,评职称等激励措施,对于在导师工作方面做出成绩的老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每学年对导师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优秀的导师,在评职称、晋升方面优先考虑,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导师,给予警告或者取消评优资格。2.理清导师工作内容,细化导师职责导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而且要重视思想的引导,并定期开展专业相关教育,培养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考试,传达考试精神,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范指导,发展学生个性,开展校外学习指导,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果,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分享成功经验,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学业导师资源丰富是民办高校导师制成功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可以为导师制的执行提供保障,导师团队应加强沟通交流,分享成功经验,案例分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互动,同时,及时对导师指导学生情况进行追踪,了解导师每月指导内容与次数并汇总,对指导内容和次数达不到要求的老师进行督促,形成长效运行机制,提高导师的工作效率。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导师制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探索高校管理模式,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将会推进导师制度越来越完善,为民办高校实现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靖.论民办高校的导师制教学管理模式[J].人力资源管理模式,2014(2)

[2]杜宇.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管理模式的路径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6)

[3]吕伟艳,张远飞.民办大学导师制特殊性研究——以北京吉利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6)作者简介:时晨(1984—),女,助教,硕士研究生,河南柘城人,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作者:时晨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