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探究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目标规定如下: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地方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从培养目标来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侧重于利用信息技术管理信息资源,设计和开发信息系统,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信息技术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所培养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知识信息的获取、分析、评价、组织、开发、管理和提供利用能力是学生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的基础。各高校在该专业培养过程中,为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践教学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很多高校最常用的还是“单向输出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环节十分薄弱,因而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1_3l。尤其是学生参加就业面试时,实践动手能力差的“短板效应”表现十分明显。

2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信息管理类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大体上是由基础课、经济管理类课程、计算机技术类课程等组合而成的,很难真正理解信息与管理、管理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而设计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不太完善,从而影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1)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在实践体系中,系统设计与开发类实践课程少,教学内容滞后于专业发展的现状。虽然各高校以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实施、运行管理等技能,但是大部分教学内容都停留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上,与实际应用脱节。学生缺少必要的实践训练,特别是一些技能训练,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得不到保障。

(2)学生缺乏应用实践。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环节是教学环节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缺乏企业应用系统方面的分析与开发实践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建立的信息系统实验室安装了一些实习或应用软件,也只能进行演示或模拟性操作,离实际应用还是有一定距离,加之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也比较困难,因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训练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3)课程体系多是一些经济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的简单堆积和拼凑,使得主要学科知识达不到充分的交叉融合。学生很难真正理解信息与管理、管理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上这些问题使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考虑以上问题,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在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

3教学改革与实践

3.1构建“四维三层”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实践教学改革为核心,构建了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特色鲜明、层次合理、功能完善并相互融通的“四维三层”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中,将实践环节以点、线、面、体的方式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根据理论教学进程协调各实践环节的链接与递进,通过由点连线、由线到面、由面达体的实践教学过程完成学生能力的培养。“点”是针对课程的知识点而开设的单项性实验项目,如:数据库的创建、网上物流、应收管理子系统、安全电子交易协议等;“线”是以课程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为线索,开设的课程综合性实践项目,包括课程设计、课程见习等,如:Java课程设计、生产与运作课程实训、SPSS综合分析等;“面”是针对课程之间的通融性和共性、按课程群而设置的专业综合性实践项目,主要课程群有信息系统课程群(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技术、J2EE、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等)、会计课程群(会计原理、手工会计、电算会计等)、营销课程群(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等)、电子商务课程群(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中间件、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等)等,从这些课程群中设置的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有管理信息系统设计、ERP综合实训、网络营销系统等;“体”是指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立体训练的学科综合性实践项目,包括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校内模拟实习与校外顶岗实习、仿真模拟与创新实践、工程与社会应用实践等。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技能层、综合设计层、研究创新层是学生能力培养的3个阶段。基础技能层的作用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点、线”结合完成基础技能层能力的培养;综合设计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信息素养和管理思想,“线、面”结合完成综合设计层能力的培养;研究创新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行业意识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面、体”结合完成研究创新层能力的培养。每个层次根据专业要求开设相应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践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

3.2能力培养机制

根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特点,按照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培养的递进过程,打破传统学科方向与专业界限,在本科4年教育中分3个能力层次开展5项大赛。第一个层次是在一、二年级分别开展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大赛和课程知识软件设计大赛,主要培养学生基础技能;第二个层次是在三年级开展沙盘对抗大赛和信息系统设计大赛,主要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第三个层是在四年级开展科技创业大赛,主要培养学生研究创新能力。通过系列竞赛活动,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开辟了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3.3建设专业实践平台

专业实践平台主要包括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实验室是高校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专业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从实践中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进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为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搭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验室。实验室应包括两个分室:系统设计开发分室和系统仿真应用分室。系统设计开发分室具有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等功能,提供.NET和J2EE两种集成开发环境,主要开设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类课程的实验项目,主要设备包括网络环境下的高性能服务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软件集成开发环境,以及相关应用开发中间件等软硬件设备等;系统仿真应用分室提供网络环境,采用软件的方式模拟企事业单位真实环境,训练学生对相关系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对相关软件的应用与维护能力,进一步熟悉企事业单位的业务流程,具体提供企业ERP系统、模拟电子政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电算化会计应用系统、沙盘对抗系统等。校外实习基地是大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主要载体,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I6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主要突出对学生现代管理思想和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我院在专业办学中,和“数字武陵源”工程项目部、用友软件、中软国际、成都华迪等单位合作,建立了一批满足专业需要的校外实践基地。

3.4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学院要求各类实验室对学生实行各种形式的开放。开放的具体形式分为自选实验项目型、学生参与科研型、学生科技活动型等,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模式。(1)自选实验项目型开放实验:实验室拟定开放实验项目,此类开放项目包括针对全院学生开设的教学计划以外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项目经学院审核后在实验室信息平台上供学生选择。学生在实验中必须独立完成项目的项目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现,并撰写实验报告。(2)学生参与科研型开放实验:主要是面向本专业高年级本科学生。实验室定期科研项目中开放研究项目,吸收部分优秀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活动。(3)学生参加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院为省校两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承担者提供实验环境,项目承担者可以在实验室开放期间无限制进入实验室开展项目研究。

3.5学生自建、自管实验室

为满足广大学生自主学习、课程设计、软件项目开发的要求,学院建立了学生创新实验室,主要指导学生进行中小型软件项目开发,提升学生实践技能。该实验室基本由学生自己建设和管理,学院只负责实验室内基本条件如电源、网络、服务器及相关软件、交换机、桌椅等设施建设,电脑由学生自己提供,一到四年级的学生都可以申请进入实验室。每个学生在实验室的时间可以为I-2年,学院派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实验项目开展。每年6月,学院对实验室学生进行一次考核,末位淘汰,毕业生也将离开,又有低年级的学生申请进入该实验室。该实验室一直运作良好,学生学习兴趣高,即使在暑假期间,都有约4O名学生在实验室学习和进行项目开发。学院教师在指导学生项目过程中发现,这种学生自建自管的实践方式表现出比以往更好的教学效果,不但激发了学生自觉学习钻研的热情,更培养了一种软件开发过程的团队精神,是一种初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4结语

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在实践能力方面得到较大的提高。近年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承担省校两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6项;在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资格)考试中,先后有多名同学在多个专业级别上成绩进入全国前50名,参考学生通过率达到50%;在其他的一些专业竞赛中,学生多次获奖,体现出学生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