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师教育信仰功用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师教育信仰功用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教师教育信仰功用分析

论文关键词:教育信仰功用养成

论文摘要:教育信仰在教师教育生涯中起着精神引领和行动准则的功用。教育信仰的养成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进行:一是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二是确立积极的教育情感;三是形成坚强的教育意志。三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教师教育信仰就会逐渐养成。

当前,教师对教育的事业心不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教育只是教师得以生存的职业,而不是一项为之奋斗而无悔的事业,这导致在教育领域产生诸多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追本溯源,多是教育信仰缺失造成的。如何重建教育的崇高精神,让教师怀着虔诚的事业心,运用教育智慧去育人,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提升教师的教育境界,都需要教师的教育信仰。

一、何谓教师教育信仰

关于信仰的含义,众说纷纭,《辞海》中的解释是:“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李德顺认为,“信仰是指人们关于最高(或极高)价值的信念。”谭振宇认为,“信仰是指对于终极价值的确信”。荆学民认为,“只有那些关于极高或最高价值的信念才能成为信仰。”从以上的解释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一是信仰是对某种价值的确信,即某种宗教、主义、信念等的极度坚信;二是信仰使人在实际行动中身体力行。笔者认为,信仰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被认定的终极价值的极度信奉和自觉追求。

什么是教师教育信仰?笔者认为教师教育信仰必须在教育关系中理解,它是教育信仰主体、教育信仰客体二者关系的反映,这种教育关系实质是价值关系,表现为教育本真属性和教师的自身需要二者所构成的价值关系。教育的本真属性就是生成智慧生命和道德生命,实现心灵和心灵的交流,精神和精神的畅游,教师的需要就是用教育智慧来培养学生,生成学生的智慧生命和道德生命,在这个过程中追求教育真、教育善、教育美,实现和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从而提升教育境界和人生境界。教师教育信仰必然存在于教师和教育所构成的价值关系中,是教师对这种价值关系的评价及对评价结果的持有。因此,教师教育信仰是教师在评价教育本真属性和教师需要关系的基础上,对于某种被认定的终极价值的极度信奉和自觉追求。

二、教师教育信仰的功用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为教育,只是教学技术而已。”教师作为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这包韵得性两方面的教育:一是传授知识和形成技能最终使学生拥有智慧;二是在传授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精神境界进行提升,最终使学生拥有道德。在实施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拥有教育信仰,这样才能更好地从事教育活动。

1.教育信仰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精神引领

教育信仰首先是教师对某茅隧版价值的极度信奉。所谓极度信奉,指的是教师在精神层面上对终极价值极度相信、热爱和仰慕。对于教师而言,就是对教育真、教育善、教育美这一终极价值的极度相信、热爱和仰慕,表现为教师把教育真、教育善、教育美作为自己的精神目标,并在终身的教育活动中去实现。实现了教育真、教育善、教育美,教师就成就了幸福的教育生活,提升了教师的教育境界和人生境界,从而完成了这一精神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育信仰成为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精神引领。

2.教育信仰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行动准则

教育信仰同时是教师对某种终极价值的自觉追求。所谓自觉追求,指的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把所极度信奉的终极价值转变为具体的教育行为,这种具体的教育行为具有持久性的特点,不会因为外界的原因而改变。教育信仰与教师的教育行为总是相一致的,有什么样的教育信仰,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因此,教育信仰成为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行动准则。

3.教育信仰是教师实施成功教育的保障

教育信仰是教师对某种被认定的终极价值的极度信奉和自觉追求,表现为对终极价值的信奉和追求的统一,即对信奉的终极价值在精神上高度认可,在行动中忠实地执行。在实施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把信奉的终极价值转化为精神信念,成为实施教育活动的精神引领,在任何时候和任何环境不会因为外界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精神信念。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把信奉的终极价值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在每一项教育活动中都认真的遵守自己的精神信念,变成具体的教育行为。只有把精神信念和具体行动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育活动就会取得成功。

三、老师教育信仰的养成

1.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

教育信仰来源于教师刊教育的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教师对客观教育世界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即教师通过对纷繁复杂的教育活动进行正确的认知,从而把握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通充扭里性认识,教师获得教育知识经验、个性化教育理论观念、教育信念。这些理性认识结果都是对教育世界正确的反映,即正确地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正是因为是正确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所以才能被教师所信奉和遵从。可见,理性认识是教育信仰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理性认识主要通过三个阶段来进行:(1)教育知识经验的获得。教师通过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初步的教育实践,获得了教育知识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对所学习的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加以机诫运用的过程,还没有进行个性化的提升,仅是对学习结果和实践结果的初步认识。

(2)个性化教育理论观念的形成。在获得教育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对教育知识经验的分析,并不断把这些分析的结果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加以论证和检验,经过多次的论证和检验,教师就会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独特的认识,这些独特的认识经过不断的加工整理,会逐步形成个性化的教育理念观念。

(3)教育信念的树立。所谓教育信念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确信为真的观念和理论,是对教育观念和理论的肯定性持有。教师经过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对个性化教育理论观念的论证.会逐步坚信所持有的教育理论观念能够解决其教育生涯中面临的教育问题,由此产生对所持有的个性化教育理论观念的确信,这些个性化教育理论观念经过多次的提升,教师就会逐步获得教育信念。教育信仰首先是一种教育信念,但不是所有的教育信念都会成为教育信仰,只有被教师认定是最高价值的并二在精神层面占统摄地位的教育信念才能转变为教育信仰。教育信念与教育信仰存在着相同之处,都以相信为基础,所不同的是,教育信念存在于意念层面,而教育信仰不仅停留在意念层面,还具有实践的倾向。同时,教育信仰是教师对教育信念的一种坚信和仰望,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相信刁能对某一教育信仰对象坚信不移,才会形成教育信仰。

2确立积极的教育情感

教育情感是教师认识教育活动的一种特殊方式,指教师对教育的属性是否满足其需要的这种关系的体验和感受。教师的教育情感首先潜留在教师的内心。作为一种自我体验而存在,其次还以各种方式表露出来,外化为一种积极的、肯定的情感追求,表达的是一种喜爱的、神圣的、高尚的情感体验,成为一种现实的教育力量,参与到教师开展的各项教育实践活动中,促使教师饱含热情和激情地执着于所从事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情感分为积极的教育情感和消极的教育情感.积极的教育情感在教师教育信仰的养成过程中具有推动的作用。如何确立积极的教育情感呢?主要分三个阶段来进行:

(1)确认识教师的使命。教师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所担负的使命,教育是生成智慧生命和道德生命的活动,因而教师担负着培养智慧生命和道德生命的光荣使命。只有正确认识了教师的使命,才能在教育实践中投人自己的热情和兴趣,才能喜欢教育,热爱教育,这是培养积极的教育情感的基础。

(2)在教育实践中产生教育情感。教育情感是在教育关系中产生的,这种教育知落主要表现为实践关系。在教育实践中,教师把所学习的教育理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有一些教育理论会取得成功,这会给教师带来欣喜,这种欣喜慢慢地会转化为对教育的喜欢和兴趣,并逐渐产生积极的教育情感。

(3)在教育实践中升华教育情感。在教师个性化教育理论观念形成的过程中,教师会把这些理论观念不断的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加以论证,每一次运用和论证都会有所收获,这些收获会使教师体会到成功的决乐。经过多次的实践论证,教师会把对教育的喜欢和兴趣进一步提升,形成对教育的一种持久的热爱,从而升华教育情感。

3形成坚强的教育意志

教育意志是教师在评价教育本真属性和教师需要关系的基础上,预选一定的目的,通过调节、控制实现确定目标的自觉意向。教育意志是教师内部目标向外部动作的转化,在教师的教育信念和教育情感向实践转化的过程中,教育意志表现为一定的自制力,它使教师的合态更加稳定,追求更加执着,更能使教师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为实现自己的教育信仰甚至不借牺牲一切。正是由于它的作用,教育信仰才不只是一种精神和心理的状态,而是一种行动。

(1)明确追求的目标。目标是行为的导向,在教师教育信仰的养成中,教师追求的目标就是教师持有的教育信念,即对教育真、教育善、教育美这一终极价值的持有。教育真、教育善、教育美作为最高价值的信念,如果教师对这一教育信念有正确的认识,就会成为教师终身追求的目标,并在行动中加以贯彻落实,最终使这一教育信念转变成教育信仰。

(2)结合积极的教育情感。教师追求的目标确立以后,在对教育世界的认识和具体的教育行为中,就要紧密结合积极的教育情感,充分发挥教育情感的现实力量,促进教育信仰的养成。在认识教育世界中,带有积极教育情感的认识具有极强的能动性,能够更好的认识教育世界。在实施教育行为中,带有积极教育情感的行为是发自教师内心的,具有极强的主观倾向性,有利于教育行为的展开和教育活动的完成。

(3)具备持之以恒的教育行为。持之以恒的教育行为是教育信仰在教育现实中的具体体现。作为教师,要养成教育信仰,就必须把追求的教育信念转变成教育行为,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教育环节和教育细节中,而且这种教育行为是持之以恒的,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改变。只有具备了持之以恒的教育行为,教育信念就会持续不断的转变为教育行为,教育情感就会不断通过教育行为而提升,教育信仰就会逐渐养成。教育信念、教育情感、教育意志三个因素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时,教师就会进入一个坚信为真而不加怀疑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并为这一目标不断实施自己的教育行为,经过多次的反复实践,教育信仰就会逐渐养成,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精神引领和行动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