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哈佛大学经费管理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科研经费在哈佛大学发展中的地位
科研经费收支是哈佛大学财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哈佛大学作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科研在学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点从哈佛大学的资金来源与运用方面可以看出。从资金来源看,2008年哈佛大学总收入超过34亿美元,其中,除了为世人所称道的捐赠收入(约占总收入的34%)之外,资助科研经费收入与学生收入(20%)、其他收入(20%)并驾齐驱,约占总收入的19%。从资源运用看,科学研究支出也占据了重要地位。2008年哈佛大学科学研究支出占总支出的l7%,仅次于教学支出(34%),与机构支持支出基本持平(18%)。从学院来看,在哈佛大学15个学院中,医学院、公共健康学院和文理学院是获得科研经费最多的三大学院。如2008年,医学院和公共健康学院的科研经费分别占哈佛大学全部科研经费的1/3,文理学院科研经费也接近全校的1/5。在这3个学院中,医学院和公共健康学院是培养研究生的专业学院,其所涉及的健康科技、生物医药和生命科学事关民生大计,不仅是新科技革命爆发以来最为前沿的科学领域之一,更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条件下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全球进行产业振兴的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近1O多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尤其是美国卫生与健康服务部(DHHS)持续聚焦这些学科领域,提供的研究经费增长非常迅速,也使得医学院、公共健康学院成为哈佛大学科研经费最多的两大“诸侯”,不仅占据哈佛大学全部科研经费的70%还多,并且在本学院运营总支出中分别占据了40%、72.3%的超高比率(见表1)。而2008年从文理学院独立出来的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科研经费支出所占比例也高达46.0%,也进一步佐证了高科技发展在美国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与医学院和公共健康学院略有不同,文理学院是一所兼具本科生培养和研究生培养使命的元老级学院,包含哈佛学院(本科生学院)、文理研究生院两大主体(原有的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已相对独立),是哈佛大学最古老的学院,更是哈佛大学安身立命的根本。重视本科生教育与质量,注重基础科学与研究,是哈佛大学370多年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的一个办学传统:一方面,本科生一直是哈佛大学这所私立大学的“衣食父母”,而以通识教育为特点的本科生教育也是哈佛大学常保不衰的一块金字招牌;另一方面,注重开展基础科学研究,不断产生新的科学发现,推动科学进步与技术应用,不仅体现了哈佛大学的真知灼见,而且也迎合了美国国家崛起与发展的需要。
二、哈佛大学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
巨额的科研经费得益于科研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在哈佛大学多元化科研经费来源中,美国联邦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对这所老牌私立大学科研事业的推动发挥着巨大作用,其他各项来源也是哈佛大学科研经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联邦政府机构
联邦政府机构是哈佛大学科研经费的最主要来源,也是哈佛大学科研经费增长的主要源泉。2008年哈佛大学科研经费收入的80.1%来自联邦政府机构的投入,而且,联邦政府的研究经费投入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的情形,1995—2008年,哈佛大学研究总经费增长了3.16亿美元,其中,联邦政府资助的经费增长了2.67亿美元,约占研究总经费增长金额的85%,其年均增长率达到6_3%,几乎是非联邦科研经费年均增长速度的2倍。其中,美国卫生部不仅是资助哈佛大学科研经费最多的联邦政府机构,而且是资助哈佛科研经费最多的单个组织。哈佛大学获得的联邦科研经费主要来自美国卫生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防部、航空航天部和能源部等五大部门,这些部门资助的科研经费占到了哈佛大学所有联邦科研经费总额的77%以上,反映出美国联邦政府对健康科技、生物医药、空间开发利用等新科技的高度重视。而在这经费资助最多的五大部门中,尤以美国卫生部对哈佛大学科研经费的资助最多,2008年美国卫生部资助的科研经费接近哈佛全校科研经费的2/3,其资助总额与1999年相比翻了一番,同时,美国卫生部提供的科研经费也远远超出来自基金会、州政府、公司、研究机构的科研资助,俨然是哈佛大学科研经费来源的第一大“股东”。
(二)非联邦研究基金
首先,基金会组织提供的科研资助对于哈佛大学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一方面,在哈佛大学,非联邦科研经费仅占全部科研经费的近20%,远远落后于联邦政府提供的科研资金。但在另一方面,在四大非联邦科研经费来源中,基金会长期占据半壁江山,以在全部科研经费中占12%的优异表现坐稳了哈佛大学非联邦科研基金的头把交椅。2008年,由各类基金会提供的科研经费总额达到81.4百万美元,在非联邦科研经费中所占比例更是高达近62%(这个数据较1999年增长了1O个百分点),并成为哈佛大学所有科研经费来源中仅次于美国卫生部的第二大“股东”。哈佛大学这些基金会“股东们”主要是一些著名的基金会,如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BillandMelindaGatesFoundation)等,其中,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罗伯特•伍德•詹森基金会连续多年是哈佛大学非联邦研究经费支出中提供最多经费的赞助者。
其次,积极融人全球,注重与外国政府或外国公司开展积极的国际合作,使得国外研究经费也成为哈佛大学科研经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表3显示,哈佛大学与世界多个国家的政府、社会组织、公司企业、大学机构等开展广泛的科研合作,这些国家从英国、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富庶的发达国家到新加坡、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再到塞浦路斯、博茨瓦纳、尼日利亚等贫穷的发展中国家,遍布世界各大洲,其科研活动国际参与范围之广,合作伙伴之多,科研经费增长之快,足以显现哈佛大学作为世界顶级学府在全球的影响与作用。窥一斑可知全豹,哈佛大学科研经费的国际化来源,不仅体现了科学知识作为造福于人类发展的共同财富是无国界的,更反映出哈佛大学顺应美国主导世界的国家利益需要,其全球意识、培养“世界公民”办学理念主导下的国际化进程已走得相当深远。
三、哈佛大学科研经费的管理模式
源源不断的科研经费供应、不断增长的科研经费支出,为哈佛大学确保一流水平的科学研究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与合理使用,为保证科研经费获得的可持续性而积极开展的经营、募集与培育等卓有成效的管理,更是为哈佛大学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了优良的管理环境。因此,科研经费管理是哈佛大学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哈佛大学管理体系隶属于学校财务管理系统(FAD④,FinancialAdministration),在该系统中,赞助项目办公室即OSP(OfficeForSponsoredPrograms),是学校主管科研的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学校科研财务政策,对学校所有科研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通过提供专业化的资金拨款管理、优良的客户服务,有效地协助哈佛大学研究与学术团队开展各项科学研究活动。
(一)管理组织
OSP形成了一个分工明确、各司其责、管理有序的“四部七队”的矩阵式管理架构。哈佛大学科研经费管理组织架构如图2所示,OSP工作由主任全面负责,并向上对学校首席科研监察官负责并汇报工作。OSP下设四大部门:科研项目管理部、成本分析与执行部、财务服务部和行政事务部。其中,科研项目管理部专职管理除公共健康学院、医学院外其他学院(主要是文理学院)科研项目经费,配备生命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质量评价与业务流程、合同与谈判4支工作团队;公共健康学院、医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则由财务服务部具体负责,兼有现款管理职能,并相应配备3支工作团队。上述7支工作团队均由拨款、合同等事务专家和高级财务分析师、普通财务分析师组成。在科研项目管理部、财务服务部之外,成本分析与执行部专门就科研项目经费支出与使用状况进行适时财务分析与监督;行政事务部则具体处理OSP正常运行的日常行政事务。
(二)管理方式
OSP对科研项目经费实行专人负责的全环节、全过程管理。从管理环节来看,OSP对科研经费的管理环环相扣,囊括了寻找资金(findingfunding)、申请(preparingaproposa1)、立项(settingupanaward)、项目管理(managinganaward)、结项(closingoutanaward)等全部环节,并就每一环节都规定了详尽的内容要求、明确的业务程序,还提供了大量相应的指导信息。例如,就寻找项目资金而言,OSP不仅要及时搜集联邦机构、基金会等校外机构或组织的大量信息并通报科研人员,而且要配合密尔顿基金等哈佛大学社区赞助人、学校教务长办公室等部门完成校内竞争性科研资金的申报与评审工作,并协助被提名人办理立项拨款前的一系列相关手续。就项目申请而言,OSP要协助申请人完成申请案,规定并审核申请案必备的组成部分: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封面、摘要、目录、研究计划陈述、预算及理由、其他信息、简历、其他支持条件、主要参考文献、选购图书单)、赞助人具体信息、大学基本情况说明书、学院院长或研究中心主任批准表。在申请阶段完成之后,OSP将积极促成科研项目的立项与拨款,并在“立项与赞助人拨款前——赞助人拨款后——现款到账后”这一全过程中承担全部的合同谈判、财务分析与管理、质量保证等科研管理责任,每一项任务都做到由专业人员专项负责(见表4),在这个过程中,OSP强调对学校科研人员相关权益的维护,并通过协助科研人员合理使用科研经费,确保经费赞助人的利益与未来的持续投入。
(三)管理理念
OSP根据成本管理原则实行成本管理,将项目科研经费预算划分为直接成本(directcost)与间接成本(indirectcost)两大类。直接成本通常包括科研项目参与人员、研究助手的薪水以及以占薪水一定比例来计算的附加福利,还有项目所需的设备、物质、日用品、出版费用、差旅费、顾问费用以及分包合同费用等。间接成本(相当于国内大学的科研管理费用)主要包括设施与管理费用(F&A,FacilitiesandAdministrativeCosts)和成本分摊。设施与管理费用包括科研所需设施的使用和折旧费、水电费、绿化物的种植与维护费以及科研所须承担的必要的大学行政管理费用,“包括学院和大学行政人员为科研所做的工作,科研辅助人员服务费,以及图书馆、网络中心各项服务费等”⋯;而成本分摊则包括那些不是由赞助者造成的项目费用。由于间接成本并非总是能够精确计算,其提取的一般做法是参照直接成本的一定比例收取。在哈佛大学,间接成本的提取比例由学校或学校的科研机构根据本单位的情况自行决定;同时,根据科研经费来源的性质不同,科研项目经费的成本分配比例也有不同。如2008年哈佛大学非联邦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比例约为9:1,而联邦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比例则约为7:3。旺显然,哈佛大学对联邦政府提供资助的科研项目提取的间接成本远远高于非联邦政府资助项目。
(四)管理软环境
OSP不仅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管理规章制度体系,而且建立起较为系统的定期培训制度,不断提高科研项目管理团队的专业技能与服务水平。在政策制定方面,OSP政策手册涵盖了哈佛大学科研政策概要、缺席管理、预支款管理、利益冲突、成本分担、成本转移、联邦拨款的行政管理直接费用和办事员薪水支出、直接费用、设备管理政策、差旅政策等众多管理规定,所有规定均可在网页上找到。与此同时,OSP还为科研管理人员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在线培训资源。一是建立起为期一天的“科研项目管理概论”讲习班,授课内容涉及科研管理的基本信息、项目资金的运转周期以及为今后使用提供的资源和联系;二是开设了在线课程:提供科研项目管理概论、科研管理制度规定、成本原则、直接成本等课程的在线教学;三是提供各类报告和工作指南在线资源;四是建立技术情报处理系统和工具等网络在线培训课程,从而将定期当面授课与方便快捷的在线学习结合起来,使得科研管理培训不仅随时随地即可进行,而且是人人均可获得。
四、结论与启示
综上所述,科研经费对哈佛大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积极的影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医学院、公共健康学院、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来说,科研经费更具有主导性或决定性的意义。哈佛大学科研经费主要由联邦科研经费和由基金会、地方政府、外国政府、公司、大学机构等提供的非联邦科研经费构成,反映了学校科研活动与国家需要、社会需要、行业需要之间的密切联系。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上,OSP全面负责,构建起“四部七队”的矩阵式管理架构,坚持成本管理理念和专人负责、全环节、全过程管理,并营造出规章制度完备、管理技能与服务水平优良的管理软环境。哈佛大学在争取科研经费、拓宽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合理管理与使用科研经费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对于当前我国高校,尤其是“985工程”高校,积极争取并合理使用政府拨款、争取社会办学资金、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一,服务于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将科学研究与国家利益、国家发展战略和人类发展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在自主创新、构建国家创新型体系中的积极作用,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获得国家科研拨款的主要来源。哈佛大学的经验表明,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大学,中央政府的科研拨款始终是高校最稳固、最丰富的科研经费来源,尤其是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的新发现、技术的更新与大学学术科研的联盟,离不开国家政府部门的主导与推动。为此,急国家之所急,积极致力于科技创新,这是国内高校争取政府科研拨款的前提。
第二,积极探索科技发展前沿,努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抢占科技制高点,是高校提高科研经费筹措能力的坚强后盾。哈佛大学医学院、公共健康学院、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之所以能获得巨额的科研经费,依赖于这些学院走在了本学科发展的国际前沿,拥有一支一流的师生队伍。鉴于此,国内高校要苦练内功,高度重视生命科学、生物医药、健康科技、节能环保、智慧地球、航天等高科技和基础科学的发展,尤其是以理工科见长的高校要通过夯实与提升这些学科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来争取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
第三,大力培育校友关系,面向社会,努力拓展与省市等地方政府、公司、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的科研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是高校科研经费增长的必然趋势。在科研经费的争取方面,国内高校一直注重国家纵向科研经费的获得,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科研实力与水平,而对来自校外的横向科研经费、国外科研经费的争取不够重视,管理也不够严格规范。实际上,横向科研经费的多少反映了高校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水平,而获取国外科研经费状况也折射出学校国际化水平与科研国际影响力。在这个问题上,哈佛大学的经验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第四,促进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与专业化,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完善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提高队伍管理与服务水平,提供高效、优质的科研管理服务,是高校能争取到更多科研经费、确保科研有效开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国内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一般由学校财务处负责,并没有相应的专门机构负责,人员配备也并不齐全,常常是一人身兼数职,培训网络与培训机制不够健全,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成本分析的管理手段运用较少。停留在这种层次上的科研经费管理显然与国内高校、特别是“985工程”高校科研经费日益增长的趋势不相适应,势必影响到科研项目活动的正常开展和完成质量,从而影响到资助方对该项目的满意度评价乃至其后续科研资助的可持续性。结合本国国情和本校实际情况,吸收哈佛大学的一些有益经验,将有助于推动我国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