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思考

1建构“服务行政模式”是人类行政发展必然趋势

更新行政管理观念是做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当前,高等学校党政机构的设置还以工作对口、职能对应、与上级主管部门或是政府部门的机构相衔接为主,很容易出现部门之间协调性、开放性、灵活性差等问题,影响管理的顺利实施与服务质量的提高。所以,行政管理者要时刻牢记行政管理各部门之间分工和合作的关系,切忌“各扫门前雪”,并且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以服务为导向的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机构与运作机制。“服务行政”一词最早由德国行政法学家厄斯特•福斯多夫于l938年提出,国内可以追溯到2O世纪9O年代初台湾学者陈新民对“服务行政”概念进行的介绍。此后,大陆的一些学者意识到建立服务行政的必要性,作了一些列研究,大致总结如下:(1)在市场经济中,最好的政府应是以行政权力为人民权利服务的政府;(2)要不断创新行政体制,增强其适应性,使之适应人民群众、社会组织和企业单位不断增多的对政府行政服务功能的需要;(3)要使公共行政由国家权力的载体过渡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实体;(4)人类社会行政模式经历了从“统治行政”到“管理行政”再到“服务行政”的演进过程,建构“服务行政模式”是人类行政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围绕高校自主权下放、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健全与完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等主题而展开。其中,加强高校行政部门的服务职能是一个具有共性的问题。

2构建制度化规范化高校行政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构建制度化规范化高校行政管理。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学校高效率运转之基本条件。在大力开展效能作风建设、建立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的同时,要坚持依法治校、以规理校,在建立健全高校各项管理制度上做努力,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行政管理,为实现“管理出效益”的办学目标而奋斗。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运动风起云涌,很多学者认为官僚体制模式不能解决后工业化时代政府面临的效率和责任两大核心问题,于是提出了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要求打破现行的部门界限,绕过中间管理层次,直接面向服务对象和组织目标。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现实意义是:减少中间层次,管理中心下移,节省管理成本,促进信息有效沟通,等等。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层级多、等级森严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学校的运营成本,而且束缚了学校行政组织的创新能力。实施“扁平化”组织结构,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组织结构带来的诸多弊病。

3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技术手段的应用

第一,正确处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高校必须努力形成学术权力决策、行政权力服务的学术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高校行政部门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为学术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各种服务。通过完善办学制度,改变目前高校评价制度过于功利、用人制度价值错位的现状,净化校园学术环境,保证学术质量,促进学术活动为科研服务、为教学服务、为生产服务。现实的做法就是通过切实推行专家或教授治校等措施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管理创新。随着高中毕业生规模的减少和社会对高等教育要求的提高,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高校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的方式是学校管理创新,即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机结合。信息化的实施使管理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上都有所改变,为学校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直接构成了高校的竞争力。

第三,知识管理理论。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服务、资产、产权、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包括知识开发、分类、加工、共享等环节。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它继承了人本思想的精髓,又通过知识经济形态进行了创新。知识管理重视知识的共享和创新、重视人才和管理知识、重视组织文化建设、重视领导方式的转型。我国高校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更为滞后,国外的高校已经开展得很好,它们主要强调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技术手段在学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学校,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

4提高行政管理队伍的素质加快专业化建设

优秀的行政管理队伍建设,需要提高管理队伍的各项素质。因为,行政管理的效益和效率的好坏,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和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有关系,而且行政管理队伍的素质,能够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学术水平和办学效益。提高行政管理队伍的素质,加快专业化建设。高校行政管理是特殊的专业管理领域,管理者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刁一能有效的发挥校内人力、财力及物力应有的效能与作用。一所高校行政管理质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行政管理者的素质优劣。从一般意义上来讲,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至少应具备以下四种能力:独当一面的能力,协调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与自我控制的能力。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严格有序的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有力保证。首先,改革现行行政人员绩效考核体系。高校行政人员人事管理是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保障,绩效考核体系是行政人员人事管理的基本标准,所以,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是高校行政人员人事管理的关键。改革现行行政人员绩效考核体系首先是要进行考核方式的改变,根据岗位的不同要求,设置细致的考核标准,合理体现考核结果的差异,结合有区别的鼓励措施,充分调动高校行政人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其次,转变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必须按照服务型管理理念的要求,杜绝“官本位”思想,摒弃教育管理官僚化的作风,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意识,主动服务教学,服务师生;营造和谐学习环境,学生管理中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总结管理经验,从实际出发,探究高校的运行规律,完善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最后,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提升办学水平。高校应当借鉴与学习现代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增强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在“质量工程”推进过程中逐渐提炼并形成有各自高校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建立适宜的高质量文化。当务之急是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实现从以教学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转变,将教育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习上,以及学生的需求上,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有人提出引入[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学校管理,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建议。行政管理者要不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握好管理工作的艺术与方法,改善和调整各种关系,创造一个良好工作环境,促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工作要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做好后勤保障,负责联系协调与处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为广大师生排忧解难。服务就意味着奉献,行政人员要淡泊名利。既不能图名誉地位,也不谋金钱利益,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做好综合协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是做好高校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综合一协调是行政管理服务水平的集中体现,贯穿在工作各个方面。在开展综合协调中,应秉承全局观念,注意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在管理工作中要多谋善断。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任务繁重,门类众多,各部门、各岗位的行政管理人员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人人起到独挡一面作用,才能做好高校行政管理的作,达到提高整个学校行政管理高量的目的。

5行政管理科学化、现代化

改善行政管理的环境,促进行政管理科学化、现代化。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而提上日程。它要求行政管理的环境适应现代高校管理的要求,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与质量,最大限度满足教学、科研等工作对行政管理方面要求。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高校行政管理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大行政管理投入的力度,尽快落实信息化管理工作,努力改善管理的环境,进一步推进学校信息化的进程,使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来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全面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促进高校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总之,高校行政管理是一门综合的科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生存和发展。随着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改革,以及我国对外开放和交流程度的加大,高校面临的竞争既有来自国内同行,也有国外竞争的对手:在机遇与竞争面前,高校要以开展教育质量管理改革为发展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必须从内部教学管理拓展到全面质量管理的转变,更新思想观念,找准管理定位。高校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加强与改善高校的行政管理的工作。行政管理是一门复杂的科学与艺术,并且是不断发展,固然需要一定的积累与经验,但更重要的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