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行政变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进步主义运动中行政变革的经验
美国进步主义运动中的行政变革整体上是比较有序,也比较成功的,不但较好的革除一些积累已深的行政弊端,也较好地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经验可供参考:
(一)不同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合力推动行政变革进步
主义行政变革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推动者来源非常广泛、复杂、多元,不同身份、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地位、不同动机的人都参与进来,形成一个巨大的合力,推动了行政改革的发展。这里面有位高权重的政治家,如西奥多•罗斯福、威尔逊、拉弗莱特等,既是行政官员,也是著名的进步主义领袖;有大量著名学者、作家的参与,这些学者作家通过自己的著作为行政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或精神资源,如林肯•史蒂芬斯在1901年出版的《城市之耻》一书,详细而深刻的分析了美国政治系统,被誉为进步主义时代研究政治腐败的典范之作,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的市政改革运动;有大量的记者和媒体人士的积极参与,19世纪90年代新闻界就出现了一大群黑幕揭发者,他们大胆揭露政府和大公司沆瀣一气的腐败行为,唤醒了民众的警惕并呼吁民众的参与,据统计,从1903—1912年,揭露政府腐败的文章就达2000多篇,这种浩大的声势积极推动了行政改革的发展;更广泛的参与主体是以中产阶级为主的广大普通民众,如1912年芝加哥进步党全国代表大会的1200名代表中,“主要成员是那些小企业家、农场主、律师、大学教授、讲师、大学生、中小学教师、社会工作者、编辑”,来源复杂,基础广泛;更离不开广大妇女的参与,特别是在争取妇女选举权的过程中,广大妇女更是发挥了主导作用,在全国妇女俱乐部联盟的领导下,广大妇女成立了各级组织,进行了大量的游行,甚至在1917年因为游行有200多名妇女被逮捕。
(二)理性有序的行政变革方式
进步主义行政变革另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整体上比较理性、有序。最大的一点就是“政治问题司法化”,无论联邦权力重心的转移还是联邦权力相对州权的加强,乃至于市政改革运动,都是通过一系列立法来解决的;即使没有立法支持,也是不违反宪法的,例如威尔逊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建立的一系列行政机构。游行示威众多,但均立足于增强社会影响力,施加政治压力,引起社会关注;虽然也发生了一些冲突,但最后也都比较妥当的和平解决了,例如1902年的无烟煤工人罢工和1917年游行妇女被捕案。声势浩大的揭露黑幕运动虽然言论很大胆,但在整体导向上也是立足于建设性解决美国社会面临问题的,运动整体比较理性。
作者:张帅单位:宁夏银川市城市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引入竞争机制传统的公共服务领域是由政府机构垄断的,这样使得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非常低下,服务质量得不到提高。新的公共管理引入了竞争机制以后,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到公共管理活动中来,竞争机制也自然而然地在公共管理活动中产生。竞争的好处很多,如可以提高效率,投入少产出多;迫使政府垄断组织注重顾客的需求;扼杀垄断现象等。竞争机制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公共管理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公务员不必保持中立的政治立场这是新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管理的明显不同。传统的公共管理中,政治和行政是分离的,明确规定公务员不得参与党派斗争,不得以党派偏见影响决策,公务员必须保持中立的政治立场。而新公共管理则认为,公务员与政务官员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我们要赋予部门高级公务员政治使命,让他们也参与到政治决策的制定过程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保持他们的政治敏感性。
我国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市场经济建设起步比较晚,但是近些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程度在中国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我国的行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呢,如何运用市场机制来管理公共事务呢?显然地,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理论”为我国的行政管理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借鉴。我认为,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可以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政府部门的角色定位“新公共管理”重新界定了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政府部门是掌舵者,其作用主要是对整个社会的导向和服务提供正确的决策,而具体的“划桨”职能则让市场去完成。奥斯本和盖布勒说:“当家庭、居民点、学校、志愿组织和企业公司健全时,整个社区也会健康发展,而政府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引导这些社会机构和组织健康发展。”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教育、服务、环保、健康等与公民休戚相关的活动。因此,政府部门应放松对非政府组织的严格管制,通过健全的引导政策对其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绩效管理通过对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测,设立严格的绩效标准,并把考核结果直接与职务晋升、薪资福利、奖惩等利益直接挂钩。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主要是从经济、效率和效益三个方面考虑,内容主要包括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效率和成本收益等。建设弹性人事制度我们应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原则,积极推行合同制,这样不仅减轻了政府的负担,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还应完善政府机构的人事立法工作,通过法律手段对人事制度加以规范,杜绝政府官员利用职权吃空饷或是裙带关系。如要在原有的《公务员暂行条例》基础上积极推动《公务员法》的出台,逐步实现公务员竞争激励机制、廉政勤政保障机制等的法定化和规范化,从而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发展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
新型的政府机构管理国家的方式应该由统治走向服务。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政府机构应不断满足公民多元化的服务需求,虚心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扩大民众的政治参与,促进公平、民主、正义等方面的回应性,从而建立一个高效的责任型政府。然而,值得指出的是,我国政府在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思想的某些做法时,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毕竟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有100多年的历史,发展得比较完善和成熟,而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发育还不够成熟,法制还不够健全。因此,对于西方的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思想,只能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选择性的借鉴和吸收,不能完全照搬。总之,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在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方面确有其先进性和优越性,也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我认为,“新公共管理”对于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应当在充分了解中国行政管理改革和西方国家行政管理改革的异同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消化和整合西方“新公共管理”的思想。
目前中国公共行政面临的主要挑战
中国已经加入了WTO,必须兑现自己向全世界所做的承诺,履行一个成员国应尽的义务。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构建与推动,朝核问题的调解与斡旋,还是非洲的建设与发展,中国作为和平崛起的力量正在不断得到显现。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必然朝着更加稳定、科学、民主与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又面临着经济发展、政治民主与社会进步三个问题的严峻挑战。
(一)如何保持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与繁荣中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取得了全世界瞩目的经济成就,全国的工作重心,包括行政指向已经转到经济建设上来。但是,我们还存在着产业机构失衡、经济效益不高、宏观调控艰难、创新动力不足、地区发展不均、资源严重浪费、环境遭受破坏、就业困难、收入分配不公等诸多问题。我们的行政机构,必须要在制度设计、资源调动、推动创新、协调利益等方面有所作为。具体就是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机制,开放、公平、规范的市场机制,多种经济形式共存共荣的所有制机制和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
(二)如何在保持政治一体化与政治民主化中找到适度的平衡在实行了计划经济时代政治一体化以及经济的高速增长后,中国在社会转型时期又面临着新的政治一体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双重挑战。在传统力量广泛存在并十分强大,现代力量普遍缺乏,民间现代化力量弱小,社会法制体系与法制文化尚未成熟,公民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的中国,面对剧烈的经济与社会变革,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政府必须要发挥应有的作用,以保持政治的稳定与社会管理的有序。因此,中国的政治一体化不可或缺。但是,从马克斯•韦伯关于权威理论的视角审察,中国正处于传统型权威、魅力型权威向法律和理性权威过渡的阶段,原有的传统权威基础因为不适应形势正在受到冲击,政府需要重新修正和确立自己的权威。因此,要实现政治的一体化,需要各方达成政治共识,认同当前的核心政治价值、社会政治变革的基本取向以及在此背景下的公共政策选择。在现代社会利益多元化格局下,还要学会公平有效地协调、综合与满足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以及不同地域之间的利益,寻求利益的平衡,消弭引发政治冲突的诱因,同时还要严肃地惩治腐败,铲除任何引发政治危机、削弱党和国家政治合法性与影响政治稳定的不利因素。总之,要在新形势下,在改革与调整中,重新补充和构建新的适应市场经济与当代社会发展的政治一体化格局。[2]由于全球化及传播业的发展,现代化国家“民主政治”的示范效应日趋明显,我国经济市场化与民主化的力量不断增长,公民的政治意识与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但我们已有的民主政治体制不够完善,我们长期习惯于采用政治动员的形式来实行对公共行政的领导和管理,缺乏政治的制度化及民主化机制与环境,这将是未来中国政治民主化应主要解决的问题。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来理性地考量中国的政治发展,当代中国既不能实行单纯的政治一体化,也不能实行绝对的政治民主化。过分扩大前者,会导致行政专断、低效与腐败,压制社会生产力;过分强调后者,在中国民主意识与群众认知基础和水平薄弱的条件下,会出现社会动荡,导致国家的发展目标与行政指向偏离轨道,引发社会危机。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实行政治一体化与政治民主化的有机整合,在二者之间寻求科学而适度的平衡,做到既能有效地进行领导和管理,又能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具体来说,就是在保证党对国家坚强领导以及政府对国家有效管理的基础上,扩大政治民主的范围,释放那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和统管一切的控制型行政中被过度压制的社会生产力,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扩大全社会政治参与的范围,特别要突出体现干部选拔、任用以及行政决策中的民主、公开与公平原则,做到把最适合的人选用到最适合的岗位上,让其与领导团队一起发挥作用,逐步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民主与稳定的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道路。
(三)如何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聚集中保持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世界各国已经告别了单纯用经济增长来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的陈旧理念,普遍进入了一个重视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时代,中央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在中国社会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地区发展与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各种社会矛盾和新问题不断涌现的情况下,我们的公共行政必须要面对人口危机、生态危机与社会危机的多重考验。首先是人口危机。2004年,中国城镇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43年,乡村为7年;城镇文盲率为4.91%,乡村为10.71%,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比较大的差距。降低人口的文盲率,提高全民受教育的程度,仍然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同时,中国在2003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目前老龄人口约1.5亿,但是,养老保障制度与养老服务都不完善,老年社会的危机和矛盾已经十分严重。此外,中国的现代化伴随着深重的资源环境矛盾。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更加突飞猛进。中国人口占世界21%,但石油储量仅占世界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今天,我们已经不可能靠国内资源来支撑今后的发展。从消费总量看,到2010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7%,铁矿石将达到57%,铜将达到70%,铝将达80%。我国的国内资源再也难以支撑传统工业文明的持续增长,我国的环境更难以支撑当前这种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已经达到267.4万多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而且每年还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新增面积;我国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我国目前的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立方米,超过环境容量的82%;我国七大江河水系,劣五类水质占40.9%,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负营养化;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我国尚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我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27万吨,烟尘排放量为1013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941万吨,人民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3]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最后,转型时期社会失衡,社会保障制度缺失,资源以及利益分配不均,贫富悬殊等深度问题大量显现,而我们的公共行政在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和变革的时代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与整个中国社会的开放趋势和大环境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因此,缩小中国社会体系与行政体系之间的制度反差,就成了中国行政变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中国行政变革的内容与焦点
第一部分:现时代中国行政所面临的挑战与危机
从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发展进入邓小平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国社会开始了其第二次革命,其意义不亚于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摆脱了奴役,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国家,面向这场改革与开放肇始的第二次革命,巩固了这个民族国家并开始使之摆脱贫困。这场革命所引起的中国社会的变革是史无前例的。在第二次革命推动下,中国社会进入了由传统向选定的全面转型时期。概括起来,中国社会在如下诸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社会主导价值。经过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发展社会生产力已成为社会主导的价值取向;
。改革开放。从局部单项向整体系统方向发展;
。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自由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
。社会经济形态。从农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过渡;
【内容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特点,以此为出发点,作者认为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观念、内容、目的与公共行政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改革我国行政审批制度必须以公共行政的发展要求为依据,大力推进行政审批观念由权力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变,在内容上逐步减少经济管理的审批,增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审批,减少微观经济管理的审批,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政府管制,通过简化审批程序和手续、促进政务公开和完善行政审批的监督机制,实现行政审批服务于公共利益的目的。
【关键词】:行政许可政府行政观念
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已于2003年8月27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于2004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行政许可法》是继《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重要法律。制定《行政许可法》,是规范设立、实施行政许可的需要,是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的需要,是适应加入WTO新形势的需要。它所确立的各项原则和制度,必将对我国的法制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一、政府改革应以公共性为基本理念
公共行政是指“那些不以赢利为目的,旨在有效地增进以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组织、管理与调控活动”。公共行政主要有这样一些特征:一是公共行政必须以公共权力为基石,二是公共行政指向的对象只能是公共事务,三是公共行政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四是公共行政必须具有公开性和程序性,五是公共行政是一种服务性和非营利性的活动。
在改革之前,我国政府是一种全能型的政府,这种行政模式与公共行政有着天壤之别。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政府职能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