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改革思想论文:伟人行政变革思想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本文作者:李宽松作者单位: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海珠分校
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在实践中形成,又必然指导和推动我国行政改革实践。由于行政改革“涉及的人和事都很广泛,很深刻,触及许多人的利益”[15],比经济体制改革要复杂得多,必须下大力气推动这场艰难、复杂和综合性的行政改革。
理顺权力关系
邓小平认为理顺权力关系、合理配置行政权力、建立强有力的工作体系,是推动行政改革的首要任务。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特别是对权力结构的重新调整,理顺党政之间、上下级之间和同级之间的权力关系,优化行政管理体制。首先,要理顺党政关系,解决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的问题。邓小平十分重视全局范围内党政职能分开的问题,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关键在于是否善于领导。党不能干预太多,应该把大量日常行政工作、业务工作,尽可能交给政府、业务部门去承担,由其独立负责地处理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其次,要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职责权限,解决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的问题,做到权力合理下放。邓小平指出我国的一个省、市或自治区就相当、甚至于超过欧洲的一个大国,有必要在经济计划和财政、外贸等方面给予地方更多的自主权,实行“必要的分权和自主权”。再次,要理顺同级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不清,合理配置行政权力,优化权力结构的问题。最后,要理顺地方各级政府同企业、事业和其它社会单位的关系,解决政府包揽一切的问题。针对各级领导机关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邓小平主张下放管理权限,让企业、事业、社会单位真正按民主集中制自行处理。当然,邓小平所讲的理顺权力关系,调整权力结构并不是反对集中,否定中央权威。他认为权力下放不是简单的放权,而是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之间、集中与分散的关系,以实现权力结构的合理配置。
转变政府职能
早在改革之初,邓小平就反复强调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应该处于中心地位,党和政府的根本职责“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最主要的是搞经济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16]。“许多事情都要搞好,但是主要是必须把经济建设搞好”[17]。“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18]在邓小平的不断推动下,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政府的职能实现重大转变,从政治为主向经济社会管理为主深刻转变,逐步实现了“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当然,政府增强经济社会管理职能,并不是否定政府的政治职能,也决不等于政府直接指挥生产和管理生活。邓小平特别强调了后者,很早就提出必须改变“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19],认为“全部由上面包起来,怎么能搞好工作,调动积极性?”[20]
精简行政机构
在行政改革实践中,邓小平主张通过下放权力、转变职能、定职定编,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指出精简机构的必要性、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等。他认为“机构臃肿重叠、职责不清,许多人员不称职、不负责,工作缺乏精力、知识和效率的状况……确实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人民不能容忍,我们党也不能容忍。”[21]如果不进行精简机构这场革命,“不只是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于要涉及到亡党亡国的问题,可能要亡党亡国。”[22]当然,他认为精简机构不是人员只出不进,而是“特别要注意进的问题”,选什么人、进什么人,这最重要的。也就是说,精简机构不是单纯的撤并机构和减少人员,而是必须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不让“老人、病人挡住比较年轻、有干劲、有能力的人的路”[23]。邓小平指出“出要解决好,更重要的是解决进。”“进和出,进摆在第一位。选人要选好,要选贤任能……最关键的问题是选比较年轻的。”[24]
加强规范化建设
邓小平大力推进行政改革的规范化建设,主张改革应该纳入法制轨道。要集中力量制定出各种必要的法律和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建立一套强有力、科学规范的法律制度,才能巩固行政改革的成果,消除我国行政管理中的种种弊端,清除特权现象等封建主义毒瘤,保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清正廉明地工作,使国家的一切行政管理活动“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他指出“当前,也还有一些干部,不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搞特权,特殊化,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25],为此,既要建立“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还“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26]。正是在他的推动下,我国的法制建设特别是行政方面的法制建设进程明显加快,有力地改善了我国行政管理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