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浅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伴随着科技的创新、时代的发展、节奏的加快,内部控制对单位的约束监督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上没有赶上时代的步伐,出现了诸多问题。为此,论文以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其内部控制的问题所在,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论文首先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念及要素,然后结合实际,深入挖掘目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论文对于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抵御风险的能力,筑牢管理基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内部控制对于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具有极大的作用。近几年,我国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等法规制度,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实际来看,内控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在提升内部运行效率,有效依法执法以及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此,论文就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研究。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念及要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就是部门单位为了达到预设的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以及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以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的各种风险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四点:一是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得到保证。二是确保单位资产能安全可靠的得到有效利用。三是保证财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四是防范腐败和舞弊行为的发生,从而提高基层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单位利用内部规章制度、人员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协调,对在单位内部产生的违规行为进行管控,以应对各种风险,将风险防范前移,从而保证单位内部工作的良性循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素包括四个部分,他们分别是: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涉及范围比较广泛,数量也比较多,管理着环境、卫生、医疗、教育等,可以说涉及到民生的各个领域,与提升人民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息息相关,如果工作不扎实、具体工作抓不到位,不仅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和愿望,而且损害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工作量很大、工作比较繁杂,所以建立好、完善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不仅保证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有序正常开展日常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有效防止违纪、腐败、贪污等现象孳生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单位工作效率,防止资产的浪费与流失,提高部门单位整体管理水平,提升部门单位的业务水平。
二、目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许多部门单位制定了一些制度来实行内控,刚开始时还执行的挺好,但时间一长制度就成了摆设,这是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的具体表现。还有些单位为了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没有弄清楚什么是内部控制、如何执行内部控制,就照着其他单位的模式抄过来,没有与本单位的实际相结合制定内部控制体系,更无从说起创新意识了。另外,也有一些单位因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高,并且与企业财务负责人相比,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负责人没有话语权,导致内部控制工作推进难度非常大,得不到落实,成为纸上谈兵。总的来说,就是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不重视,思想固化,没有深层次的认识,认为只是制定制度,由制度约束,或者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约束来进行内部控制,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发生。
(二)内部控制机制有待健全。首先,有些单位虽然迫于上级压力成立了内部控制部门领导小组,但也只是流于形式,更是没有制定达到目的的方针和程序,无法保证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率。一些单位的内控所有工作都交给财务部门去完成,从而导致财务部门负责内控的建立和实施的同时,又要完成内控的监督和自我评价以及审计,与内控的制衡性原则相违学。其次,内部控制的运行环境得不到保证。绝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内引,也就没有将内部控制工作溶于到日常工作之中。没有了发现风险的机制,不利于风险控制和规避。还有一部分单位由于工作惯性思维模式,导致内部控制流于纸上的规章制度,没有按照要求实施,也没有监督机构监督和管理,无法保证内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控制方法不当。与企业相比,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风险点可能较小,但同样依然存在。首先,目前绝大部分基层人员没有风险评估意识,认为单位的业务单一,不涉及经济效益,不存在内控风险,并没有重视在提供服务或行政执法中面临的可能出现的公平、公正、廉政风险问题,也就更谈不上科学应对。其次,绝大部分的基层单位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程序,导致在业务运营过程中对风险管控能力较低,风险评估水平得不到提升和改进。
(四)信息化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亟需提高。首先,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因人员老化严重,对信息化了解程度较低,再加上编制体制的约束,导致信息化人才的严重短缺,致使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水平一直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和效果。其次,近几年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在基层单位的财务预算中已经满足不了了,直接导致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信息化管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第三,各部门单位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与协调,一些部门之间因工作约束制衡等原因,使得沟通与协调有所缺失,从而导致内控信息得不到及时掌握,丧失最佳的风险控制点的时机,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积越大,越积越多,最终形成违纪、腐败和贪污等问题的发生。
三、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强化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首先,提高单位对内控的认识。单位要由上而下的学习理解内部控制,才能在思想上重视内部控制,达到理想的效果。也就是说,要强化内部控制的管理意识,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全体人员参加内部控制的知识培训,使得大家对内控有正确的认识,理解内部控制工作的现实意义。其次,激发员工内控的热情。加大单位内部氛围的宣传引导,在单位宣传栏、过道等宣传块大势宣传内控,使大家从排斥内控到思想上认识到并且觉得必须要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同时,将内部控制的结果与考核奖惩挂钩,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顺利的将内控工作开展到位,在领导高度重视、全员积极参与的浓烈单位氛围下,质效才能得以保证。
(二)建全内部控制的体制机制。首先,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管理的内控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部门、科室指定专人协助内控小组开展内控工作,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其次,要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科学、合理、清晰的制定和划分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以有效应对各个风险点,要突破“内卷”工作惯性,引进和学习先进的内控制度,不断提高内控质量和水平,从而提升单位内控质效。第三,与单位的三定方案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一套涵盖单位全部业务内容的内部控制流程,将风险控制点排查汇总出来,有针对性的建立行之有效的制衡机制,做到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分事行权。第四,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成立内部控制评价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的对单位的内部控制运行情况作出有效的评价,及时纠偏,不断提升内部治理的水平,推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效能建设。
(三)提升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水平。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内部控制目标细化到每个职能部门,定期识别相关的风险控制点,将识别的风险进行有效分类。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从风险发生影响程度、概率等方面多维度、多角度的分析,确定风险种类,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将风险降低或将风险点规避到单位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内控质量和效率。首先,建议由政府统一开发内部控制管理软件模版,然后对各单位内控信息人员进行统一的集中培训,使他们在掌握内控知识的同时一并掌握了信息化技能,这样还将各部门单位独立开发软件庞大的重复支出费用减少了,更有利于规范一套内部控制信息化的标准,有利于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覆盖到各基层单位。其次,建立健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交流制度,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相互监督的系统性内部控制流程,促进各部门单位之间的合力形成,提升他们的的协调配合力度,科学、高质、高效地完成内部控制的各项工作任务。定期的轮岗和交流内部控制的重点、热点岗位,从而形成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监督、制衡的内部控制机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提高全体工作人员风险防控意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构建一套与本单位业务实际相契合的内部控制体系,这样才可以实现风险的事中掌控和关口前移,规避一些不该承受的风险,将一些必须承担的风险减轻至部门单位可承担范围之内。内部控制在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质量和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护航单位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保证内部控制的水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保障单位的良性循环。
作者:陈霞 单位:东台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