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我国事业单位财政体制的弊端
2.事业单位的投资主体仅仅是政府,所有的经费来源都依靠的是政府,没有社会资金的进入,给政府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办”事业单位的主体,同时也是“养”事业单位的主体,“养”就意味着事业单位日常运营所需的全部资金都需要来自于国家的财政拨款,而事实是国家并没有能力承担所有的事业活动开支,所以形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并且无法提供更高层次的社会需求。而政府“办”事业单位则从根本上排斥了其他社会资金的进入,所以事业单位的经营没有形成足够的竞争意识,内部管理“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管理效率普遍低下。
3.管理模式中的官僚化风气,严重削弱了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率。由于事业单位依附于政府,所以其实际经营过程中也往往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衙门”作风,具体表现就是在事业单位向人民群众提供服务时,没有形成为顾客服务的根本理念,姿态清高,为顾客服务时显得态度冷淡、不尽职尽责。这样的服务理念会严重地削弱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率。
4.一些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较为混乱,部门与部门之间普遍存在着“重复建设、沟通闭塞”的问题。由于事业单位是政府具体部门下属的,所以事业单位与部门、地方、层级之间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甚至成为了各部门、各层级之间争取权利与利益的工具,为了争夺资源,各部门、各层级不管是否重复建设,纷纷成立属于自己的事业单位,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造成事业单位之间职责不分、效率低下。
二、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的编制
1.事业单位全面预算应遵守的编制原则。事业单位在编制全面预算时必须以当地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计划作为编制的基础,以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编制的依据;在编制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完整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和“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完整性原则要求预算编制涵盖所有的事业单位活动,真实性原则要求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会时不可主观估计与臆测,而要根据部门的统一要求进行测算与计量;遵循履行社会责任的原则。
2.事业单位编制全面预算的具体步骤。成立预算编制小组。事业单位在编制全面预算时,应该建立以管理者为主,由财会部门人员一同参与的预算编制小组。建立小组后,在编制之前还应该进行严格的、明确的分工,落实各方应该完成的职责任务,保证编制工作最后的顺利完成。预算编制小组成员在编制工作中应当根据以前年度的预算执行结果以及本年度新近发生的变化,来综合考虑预算的影响因素,合理编制预算。全面预算正式编制前的准备。首先,预算编制人员需要全面清查与登记各预算单位的全部类型的财产物资,对预算单位的债权债务要进行全面的核查与证实,要求检查财务账簿,确定其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其次,在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便后面期间预算编制实现准确性与适用性。最后,要事前认真分析上年度的收支结构,从根本上对收支的影响因素进行把握,将预算的偏离度降到最低。编制事业单位的收入预算部分。在编制事业单位的收入预算时,要事先明确事业单位具体有哪些收入项目,针对具体的收入项目要找到相应的征收负责部门或责任人,进行详细的询问与调查,由相应的征收负责部门来根据事实情况按照事先的规定编制出基本的该项目收入预算。之后,将各项目的收入预算交由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进行汇总审核,同时要分析事业单位各项目占用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将资金用到效益高的项目中来,保证年度总收入目标的实现。编制事业单位的支出预算部分。事业单位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应该遵守“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事业单位的支出主要包括与专项工程有关的项目经费、人员维持需要的基本经费、机构正常运营需要的基本经费等方面,在编制时,应该充分优化资源的配置,追求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编制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的说明书。预算单位的财务部门在对本单位下属部门上交的预算进行汇总审核后,预算编制小组的人员应当对照预算编制过程中设立的年度目标来作出进一步的研究,向财政部上报一个预算建议数,随着这个建议数一同交付的还应该包括预算编制说明书,说明书主要是对预算的形成过程进行一定的说明与解释,还包括适当的说明与分析。
三、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的执行事业单位
1.事先制定与预算执行有关的各项制度,及时完善与改进。配套的管理制度是保证预算能够得到完全执行的前提,管理制度应当涉及以下方面的内容:权责利相结合,合理确定各执行单位或个人在期间的义务与权力;建立完备的日常管理机构和管理组织;对支出的限额进行严格的控制;建立相应的奖励与惩罚制度,激励预算的有效执行等。
2.对预算的执行情况作出及时、准确的反馈。事业单位除了要严格执行事先编制的预算外,还应该进行事后的适当反馈,应认真编制预算执行情况表和相应的说明书。预算编制小组要及时检查本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对偏离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分析导致偏差出现的不正常因素,及时地采取纠正措施,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
3.根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要时及时地调整预算。在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过程中,由于存在不确定的或无法克服的现实因素,会导致预算发生一定程度的调整。但是在预算的具体调整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制度规定的开支标准和支出范围。
4.加强对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的有效监督。在事业单位的支出审批过程中,应严格划分公事与私事,绝不可以将私人开始列在单位的支出中,在财务报账时,财务人员应要求报销人员出示合格的报销凭证且作为留底的证据,绝不可以擅自、私自开支各类不合理经费支出,做到“专款专用、专项列报“。不仅仅是在预算的整个执行过程总中,需要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在预算的编制及总结过程中,也需要监督机制发挥效力来实现有效的全面预算制度的运行。事业单位建立的强有力的预算监督机制应该做到事前进行审核、事中进行监督控制、事后及时检查与核实。目前随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不断改革,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社会职能的实现,影响到社会公共资源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为了加强对预算工作的管理,事业单位必须加强预算管理,做到预算编制精细化,并且明确预算执行各方应负担的责任,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同时保证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及时有效的反馈,按时进行总结,才能够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才能建立有效的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制度,在保证实现政府职能的前提下,最大化实现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
作者:杨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