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管理问题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引言
一直以来财政支农政策都是中国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手段,目前中国财政支农资金在管理及使用上始终存在着一些问题,要想将财政支农政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需要对财政资金管理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及时加以解决。
1中国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现状
1.1财政支农资金总量不断稳步加大
2004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对于农业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农业支持力度逐年增加,占据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也明显上升,根据数据统计2007年到2012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共计是51374.9亿元,其中2012年达到12286.6亿元,从比重上可以分析出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占据国家财政支出总额比重一直都在稳步提升。
1.2管理模式方面齐抓共同管理模式模式
中国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模式主要就是强化监督工作,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度,有关部门组织和监督工程招标工作,实行相应管理职能,加强项目建设跟踪检查工作:同时,执行财务汇集制度工作,最终形成齐抓共同管理模式,对于财政、监察和审计等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开展支农绩效评价和资金使用分析,提高对于财政支农项目建设质量管理。
2中国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针对农业投入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国家会逐年提高对农业投入的水平,同时每年财政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会比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高。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农业方面投入严重不足,远远达不到增长幅度,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加上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比较缓慢,收支结构也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在事业费上的比重较大,而在农业生产与发展、发展农业科技以及改善农村环境等方面的比重相对较小。目前很多国家针对农业实行了多予少取或者只予不取的财税政策。
2.2财政支农方式缺乏灵活性
将农业补贴过多的用在流通环节是财政支农方式不佳一种突出表现,我国在1996—2006年之间,每年在粮、棉、油等流通环节的补贴超过300亿元,在农业支持总量中约占30%,在国家政策性补贴支出中约占70%,但是这样巨额的补贴大部分用在了流通环节上,这样的政策很难达到惠农的目的。这种政策工具在发达国家中实施的目的在于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使用财政支农政策工具。
2.3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欠缺合理性
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财政支农在生产经营性项目和农产品流通领域中所占比重较大,在公益性建设和基础性设施上的投入较少。从中国每年的财政决算数字上来看,近年来随着支农资金数额的逐年上升,在非生产性农林水事业上的支出在逐年上升,在生产性上支出在逐年下降。非生产性事业中人员机构费用在快速上升,业务费用的增长逐渐放缓,农业事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的矛盾。
2.4中央与地方财政之间界定不清
目前中央和地方在财政界定上并不清晰,存在着投资越位以及缺位等现象,其中,越位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官员并没有专心为人们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他们始终在干预一些市场的事情;缺位主要是这些地方官员承担了原本应该有中央承担的事权,例如环境保护、公共卫生以及行政管理等大额支出。基层政府不仅承担了过多的事权,同时还没有得到相应的财权支持,因此财政收入能力非常差。因为我国并没有形成彻底的分税制,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不能得到理顺,这样一来基层政权中事权和财权是完全不能对应的,这种情况下乡镇财政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2.5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差
目前中国财政支农在管理上始终比较分散,多头管理问题比较普遍。目前由中央部门直接分配和管理支农资金,同时农业部、财政部、林业局等部委又分别设有管理与分配农业资金的机构,这样一来资金分配管理机构就变得纵横交错,各部门对资金使用的规定也存在一定差异,加上缺乏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直接导致了各部门职责不清等问题的出现,很容易会出现资金管理过程长、流速慢等问题,增加了资金管理成本,财政支农效用很难发挥出来。
3中国财政支农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3.1加强国家财政支农力度
虽然近年来国家财政在三农问题上都增加了力度,但是农业发展需要始终不能得到满足,为了尽快摆脱目前的困境,国家还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加大支持力度,对投入的稳定性进行保证,同时将WTO《农业协议》中的相关政策利用好,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上的投入。
3.2灵活运用多种财政支农政策工具
国际上已经对农业支持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目前已经形成了补贴方式,中间环节的间接补贴得到了减少,同时生产环节补贴增多,将农业补贴和农产品资粮、生态建设等方面直接挂钩,引导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中可以看出,很多补贴方式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将其引入进来,促进补贴农业效率的提高。除此之外,还应该充分注意多种支农政策工具的多样化,对其进行灵活使用,不仅要在价格上补贴,同时还要积极利用多宗投资补助手段,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农业信贷体系,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3.3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结构
大量实践研究表明,在多种农业投入中,科技投入的边际回报率是最高的,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和农村教育投资商的回报率也比较好,而在农户自身的投资边际回报率是最低的。所以中国应该在有限的财政支农资源条件下,对现有的财政支农结构进行优化,充分结合WTO的相关规则以及公共财政要求,适当考虑加大对农业科技以及农村社会保险上的投入,促进财政支农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3.4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
对政府间事权进行明确划分,保证事权与财权之间是对应的,同时还要对各级政府财权进行合理划分,保证各级政府合理使用事权。中央的项目不管是投资还是管理都应该由中央政府或者相关部门负责,地方项目应将职责完全下放给地方。
3.5完善管理机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
为了与市场要求相适应,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很有必要,针对现有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展开评估,尤其是中央财政应对现有农业财政资金进行合理归并和分工,将资金力量集中起来,对“三农”发展进行重点支持,避免资金投入分散以及交叉等现象的发生,促进农业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4结语
虽然近年来过年财政支农支出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是财政支农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整体上却出现了下降趋势,其中,中央财政在粮食、农资以及农机具等方面的补贴也大大增长,但是目前中国财政支农资金始终在管理、政策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不足、财政支农方式缺乏灵活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欠缺合理性等问题比较明显,因此,应该采取加强国家财政支农力度、对多种财政支农政策工具进行灵活运用、优化财政支农结构等措施,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促进资金效率提高。
作者:庞辉 单位:沈阳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