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反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用好、管好财政专项资金有助于高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如何优化内部控制,扭转资金管控不规范的局面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多个角度对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出了优化对策,以期提升资金管理控制水平和资金使用绩效。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报告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出新的全面部署,《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改革创新驱动教育发展”,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了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国家不断对高校增加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财政专项资金具有指定性、复杂性、时效性等特征[1],专款专用、分类管理、创新强校,同时对专项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如何强化对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控制,实现制度化、常态化、体系化管理[2],是值得研究的热点课题。《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实施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规范建设有助于高校用好、管好资金,规范权利运行,有助于高校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任务有序、高效开展和运作,实现办学目标,提升办学实力。然而,部分高校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体现在资金管控意识不到位、项目管理不规范、使用管理控制不严格、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等方面,造成了管理粗放混乱,资金使用效率、效益低下,内部控制形同虚设,资金管控没有落到实处等情况,严重制约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文章基于内部控制的视角分析高校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多个角度为优化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强化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管控,化解财务风险。
1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分析
当前高校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管控意识不到位、项目管理不规范、使用管理控制不严格、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等方面。文章基于内部控制的角度分析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1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高校领导层和资金规划部门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识薄弱,认为管理资金是财务部门的常规工作,缺乏应有的财务管理素质和控制意识,对项目管控措施知之甚少。内部控制环境弱化、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等情况,导致资金内部监督不到位、资助项目立项程序不规范、项目论证与预算不充分、决策程序不规范、专项资金管理不严格、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1.2项目管理欠规范,使用管理控制不严
部分高校专项资金组织管理工作松散,项目申报随意性强,没有考虑学校发展规划。项目论证不充分,缺乏科学的依据,决策机制不健全、项目决策程序不规范、集体决策执行不严格导致一些项目重复立项而一些好项目却被拒之门外,无法实现财政专项资金的预期目标。在推进项目建设中,项目资料收集不及时、不充分,缺乏过程管理佐证材料,导致项目成果未能及时、准确反映出来。项目执行效率低下,并存在突击花钱、集中花钱的情况。
1.3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
部分高校财政专项项目的绩效管理,往往处于“被动积极”应付各级监管部门的绩效评价,缺乏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管控的“主动性”的境地。在绩效考核中,个别项目存在提交资料随意或提交资料不全的情况,缺乏严谨性,以致无法客观评价项目绩效。项目自评报告没有很好体现项目建设标志性成果或项目实施效益,项目立项中的社会服务、专利、科研项目、竞赛等都是泛泛而谈,缺乏量化数据。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如何、建设项目计划进度如何,无法得到有效的评价和控制。内部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的不健全,绩效评价职责没有得到落实,专项资金评价阶段管控形同虚设,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成为了“口号”。
2内部控制视角下强化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是一个全过程管理,涉及项目申报、立项论证审批、项目实施执行、项目绩效评价、项目成果验收等环节,以确保项目资金合法、合规、合理、安全使用。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风险防控措施具体如下:
2.1强化资金管控意识
高校强化专项资金管理,需要学校从上到下全员参与,而提升资金管控意识是关键所在。完善高校内部控制是优化高校治理策略的必然要求,是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为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明确的、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建设指引,《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教财厅〔2016〕2号)为高校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提供了重要指南。内部控制建设涉及高校各个层面和环节,需要高校教职工全员参与,贯穿学校经济活动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4]。高校应不断提升资金管控意识,大力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实行项目资金归口管理,明确岗位职责,构建全面、有效的专项资金内部控制体系,制定项目经费管理办法,采取有效的风险监控措施,在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形成制约和监督的有效机制,完善高校治理机制和制度,让高校财政专项项目创新成果促进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
2.2识别业务风险点,规范项目全程管控
用好、管好专项资金关键第一步是筛选项目、规范立项管理。立项流程梳理如下:首先,项目负责人组建团队、填写申请表、做好建设规划,详细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项目现有研究基础、项目主要目标和任务、进度安排与保障措施;其次,负责人所在部门把好第一关,审核项目团队信息是否属实、团队成员业务素质是否适合承担项目建设工作;再次,学校组织专家论证项目是否可行,是否增列项目库;最后,学校领导层根据学校整体战略规划来最终确定项目是否立项及资金支持力度。用好、管好专项资金关键第二步是建立专项资金管理体系,提高资金分配、使用透明度,降低资金管理风险。根据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相关办法和部门预算文件精神,学校部门要对各项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资金分类管理,“每一类专项资金,都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办法”,高质量推进项目后续建设,使用信息化手段实时跟踪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强化高校内部业务部门、规划部门、财务部门及管理层等之间的交叉控制,促进校内各部门、各环节实施的有效衔接,实现专项资金项目从申报、遴选、评审、论证、立项、执行、绩效评价、验收等全过程跟踪监控,完善专项资金账目,实施资金跟踪管理,实现内部控制从“立规矩”到“见成效”。
2.3规范项目验收与绩效评价管理
学校部门应开展项目绩效考核工作,评价项目开展进度情况和工作绩效,建立和落实工作责任制,强化激励引导和监控保障机制,以提升项目建设成效和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推进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的绩效管理。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可以作为改进专项资金管理和安排未来专项资金项目的重要依据,淘汰不合规的项目,停拨不合格项目,使资金使用合法、合规、合理,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专项资金管控中,绩效管理这一环节不可缺少。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可以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定性定量评价。评价指标要因地制宜,不能一成不变,针对不同类型专项项目的特点,编制多层次、科学合理、适用性强的绩效评价体系[5]。综上所述,文章构建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高校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管理,强化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结束语
内部控制是高校自我规范管理的一项常态工作,从高校内部控制的角度看,专项资金的管理质量关乎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质量。其高质量的管理能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展开,从而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因此,高校必须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科学使用专项资金,规范项目管理,规避财务风险,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应有的作用,促进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庆龙.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操作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
[2]刘罡.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实务[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8.
[3]李国友,王灵.高校内部控制实务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8.
[4]邵积荣.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研究[M].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2017.
[5]王美玉,郭玲娜,张玥莹.基于内部控制下的高职院校专项资金管理探讨[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8(2):71-74.
作者:郭建明 单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