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建筑业企业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建筑业整体处于过度竞争的状态,建筑企业大部分表现为利润低,但资产负债率却偏高的境地。而建筑业的增长又主要依赖于资金的投入,所以资金管理对于建筑业企业长远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资金管理的含义以及在建筑业企业中的重要性。并从财务内控失效、信息化利用率低、经营资金过度占用流动资金以及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出发,针对性提出了推行财务人员委派制、提升信息化覆盖面、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和拓宽融资渠道等解决方案。
关键词:资金管理;过程控制;体系建设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企业资金结算、资金调度、资金运作等一系列系统化的管理。建筑行业作为资金密集型的产业,资金管理的成效对于企业的经营情况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随着业内竞争的日趋激烈,低毛利高负债的情况长期困扰建筑企业。在整个行业无法通过技术突破来提升行业的整体收益情况下,优秀的资金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提高资金周转率、降低资金成本、降低财务风险、减缓资金压力;同时也能够为建筑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保障。
一、建筑业企业资金管理概述
(一)建筑业企业资金管理的含义
资金管理以资金运动为对象,从价值形式角度入手,对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综合性管控。它主要包括销售收入、资金管理、利润管理、编制财务计划等管理内容。资金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其过程管理职能,监督资金使用,保证企业经营目标和财务计划的最优实现。鉴于目前建筑行业普遍存在项目投资额大、施工工期长、建筑企业垫资现象严重等情况,资金长期紧张的状态严重制约公司的发展。有效的资金管理模式能够优化资源配置,释放沉淀资金的活力,发挥资金的规模效应,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
(二)建筑业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在财务管理中,会计利润是通过会计核算而来的,但企业现金流的依据是日常业务收支,所以现金流是企业日常运营的血液。资金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比会计利润更加能够反映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甚至能够影响到企业运营的可持续性。而建筑行业又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不仅资金总量大,往来资金频繁且结算杂乱,资金管理对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资金管理对建筑业企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做好资金管理有助于降低经营风险。优秀的资金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也能够有效监控资金在项目全过程中的流动,保证资金使用的合规性,防范舞弊等重大风险事项的发生,避免企业因资金断裂导致经营风险的上升。第二,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信息支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建筑企业不仅在行业内部面临激烈的竞争,同时在外部融资方面也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建筑企业需要统筹工程项目的资金计划,将有限的资源分配至经济效益较高的项目,并将信息反馈至管理层,提升投入资金的回报率,实现资金增值。第三,加快应收账款回收,减少坏账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资金管理贯穿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以合同签订为起点,竣工验收后的结算为终点,加强对业主单位财务状况的跟踪。通过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保证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的按时回收;与此同时,及时发现存在回收困难的应收账款,并通过内、外部的沟通协调手段,积极保障建筑单位的合法权益。[1]
二、建筑业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间,建筑业的管理方式仍然比较传统,行业的准入门槛比较低,施工过程也没有因技术变革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就会导致行业内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激烈的竞争致使建筑企业毛利率持续走低。传统放养式的项目管理模式表现在财务制度落实不到位、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低等内部管理问题。内部管理缺陷会引致经营资产过度占用资金等一系列资金超额使用、资金用途不明晰等资金滥用的情况;而且,融资渠道单一等外部压力也会加剧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
(一)财务制度设计不合理、执行不到位、控制薄弱
鉴于我国建筑行业的生产特点,建筑企业普遍存在重视产值和利润,而轻视资金管理和财务控制的问题。首先,建筑行业一般以工程项目部作为管理单位,承包经营工程项目,以便于集团公司进行生产管理。但是财务制度和资金管理维度并没有与管理单位相协同,导致工程款收支审批不严,项目收款与付款脱离,加剧企业资金管理的风险。其次,工程项目存在工地覆盖范围广、地域性强、施工组织多元化等特点,导致资金分部零散,进一步增加资金管理的难度。最后,由于建筑企业管理粗犷,对资金管理的认识比较滞后,所以企业一般缺乏科学化和体系性的内部资金管控机制;或者是实行的资金管理制度脱离实际,导致在制度落实过程中流于形式。这不仅无法有效监督和控制资金使用,提升资金的利用率;甚至还会加剧企业内耗,凸显收入支出分配的不合理性,导致经营资金链断裂。[2]
(二)标准化、信息化程度较低,资金信息不对称情况比较普遍
一方面,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使得各项目部都有自成体系的运作方式,而每个工程项目也有不同的客户需求,项目共性较差。这就导致了建筑行业难以通过建立标准来统一整个项目管理的过程,使得资金用途无法追溯,资金支付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资金风险预警的阀值也比较难以掌握。即使建筑企业内部存在管理体系,但一般也仅限于行政审批,单据跨部门流转这样的基础功能,而不是通过模块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将项目管理信息与财务管理信息、资金管理信息相协同。另一方面,由于建筑业经营活动范围较广,项目部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于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和推广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障碍。而资金管理信息化并不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甚至会制约项目部的灵活性,这使得项目部对于信息化系统的使用积极性较差。失去信息化的支持,项目的资金情况难以得到真实、及时的反馈,导致财务部门对资金的管理倾向于事后反馈,而非事前预警。
(三)经营资产占用大量流动资金,加大资金缺口
随着建筑企业规模的扩大,经营资产将占用企业绝大部分的流动资金,对资金管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存货、应收账款、保证金三个部分。其一,存货和应收账款随着工程业务规模的增大而逐步增加。但由于建筑公司缺乏强效的过程管控,导致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增速失控,缩小存量流动资金的空间。其二,建设项目的资金主要由业主监管,建设方对建设资金的使用受到制约,这也将加深了存货和应收账款对流动资金的占用程度。其三,受到日益严苛的监管环境影响,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质量保证金等形式的资金占用情况,进一步挤压建筑企业的流动资金。这些情况导致了大量流动资金无法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增加了施工企业资金占用成本和扩大经营的机会成本。[3]
(四)融资渠道单一,加剧建筑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近年来,资本市场比较青睐科技型的企业,不仅对于房地产、建筑业等传统行业并不重视,导致建筑企业的融资渠道现阶段主要以金融机构的短期债权融资为主。而且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债权融资的不确定性较大,无法保证长期为建筑业提供稳定的流动资金支持。首先,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建筑企业,特别是民营建筑企业的限制也比较多。这主要是因为建筑业作为传统行业竞争激烈,毛利率低,对银行来说还款来源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其次,建筑企业的增信方式也比较有限,主要还是以抵押贷款为主。随着可抵押的资产减少,建筑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自筹资金就难以得到保障。最后,金融机构的融资审核周期长,流程复杂,而且对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建筑企业的审议尤为严苛,这都极大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资金周转压力。
三、建筑业企业资金管理的解决对策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建筑企业需要健全资金管理体系,突出资金集中管理的要求,让资金管理工作迈向规范化、标准化的作业方式,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和资金预算的方式,双向辅助并引导资金流转过程与业务流程、施工过程相互融合,加强资金使用的过程管理,及时预警资金风险。在融资方面,通过权益性资金与债务性资金结合使用的方式,控制企业整体财务风险,保障稳定的资金来源。这就要求建筑企业不仅要维持现有合作关系,保障银行授信额度;并且还应当积极开拓权益性的融资渠道,丰富外部资金来源。
(一)推行财务人员委派制,强化资金集中管理
为了加强资金集中管控,建筑企业可以推行财务人员委派制,将现有建筑企业分权型的财务管控模式过渡到偏集权型的统一监管模式。一方面,这种方式可以加强财会团队建设,高效宣贯集团的财务管理制度,保障资金管理体系切实得到执行,提高资金核算信息真实性。另一方面,这种机制也可以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监管职能,避免项目部因为个人利益而忽视公司整体利益,或者是为了达到短期利益而枉顾公司长远规划。在收款条线,集团委派的财务人员应当督促项目部按时完成工程结算进度、各类保证金的解款等工作,加速资金回收。在支出条线,财务人员委派制也能有效监控成本支出的广度和深度,控制材料不合理的采购,同时减少工程建材的仓储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进一步提升资金的周转效率。这种方式也进一步促使资金管理工作从原有粗犷式、分散式的情况转变为规范化、制度化的流程管理,加快资金流转速度,降低沉淀资金对资金管理的负面影响。[4]
(二)建立信息化的管理体系,加强资金的过程控制
系统化的资金管理体系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工程资金支付为脉络,通过把握资金流量流向从而达到动态管控的目的。首先,根据监管资金支付的真实性的管理要求,工程资金支付体系将合同信息、支付信息、设备入场信息三个业务活动中产生的信息相匹配,通过商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的方式,监管资金用途。其次,基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角度,强化工程资金“事前、事中、事后”的穿透式管理,有效防止工程资金的挥霍。例如:在项目施工的前期,对项目投入做整体的资金预测分析;在项目实施中期阶段,实时监控投入的资金及其产生的动态效益;在项目实施末期,通过科学完善的资金回收制度与结算制度,督促项目部回收工程款。最后,信息化手段主要通过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流程管理,提高资金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所以,在信息系统中也可以增加控制性和预防性的管控节点,加强资金管理的过程化控制,及时提示资金风险。
(三)加强资金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资金预算首要目的是对项目整体做出资金规划,帮助管理层在项目初期对整个项目的资金需求有所了解,以便合理规划和协调资金的收支。其次,它可以在项目前期帮助分辨项目经营质量的优劣,避免企业为了盲目追求产值的增加,跟风参与利润少,甚至是亏损的项目,造成资金流出、资源浪费的情况。最后,资金预算也为工程项目中的控制节点提供了依据,便于将资金管理落实到项目全生命周期之中。资金预算的控制节点可以按照预算期间和工程形象进度两个维度划分。一方面,资金应当按照工期做一个整体计划,再将项目资金预算分解至会计年度、季度、月度等预算控制期间,以便管理部门把握企业整体收支情况,及时预警项目过程中的超支情况。另一方面,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需要将资金整体计划分解至工程的各个形象进度之中,例如土建工程的基础、结构、竣工等节点。这有利于将资金收支与工程的完成情况相匹配,包括监控进度款是否与完工情况匹配、应收款是否及时回收、采购内容是否与工程进度匹配等;保证资金合理使用,杜绝利用诈欺、舞弊等方式挪用企业资金的情况。[5]
(四)加强融资能力建设,构建融资创新模式,加深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基于资金密集型企业的特点,建筑企业不仅应当拓宽融资渠道,尝试新型的融资方式,而且还需要加强与传统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稳定的运营资金,缓解资金压力。一方面,相比与传统的债权融资,应当积极拓宽权益性资金的融资渠道。例如,剥离优质资产进行IPO等直接融资的渠道;引入产业投资基金或者外部战略投资者的股权融资方式等。同时,结合工程项目标的大、供应商繁多、应收/应付款项总额大等特点,建筑企业可以尝试供应链金融、信托融资、基金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新型的项目融资方式。这些融资方式都对企业信用提出较高的要求,但在资金到位的时间周期、融资成本以及操作便利性上各有优劣,需要施工单位根据自身经营模式以及财务状况抉择。另一方面,在传统的债权融资方面,建筑企业要建立与银行的战略合作关系,协同进行金融创新,加深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根据工程项目分布零散、结算分散的特点,建筑企业可以与银行共同探索的“资金池”结算方式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减轻资金压力。资金池主要包括集团内部项目公司间沉淀资金的相互转移、项目回款与采购支付等日常业务;这种方式也便于银行向集团公司统一授信,以便银行控制贷款的风险总额;而内部项目公司按要求向集团申请支出授信额度,用以获取最大程度的借款金额。与此同时,资金池还能归集集团项目的沉淀资金,通过集团总部的统一操作来发挥资金的规模效应,更进一步加强与合作银行之间的战略关系。[6]
四、结语
总而言之,缓解建筑业企业资金压力的方式,可以通过偏集权型的财务管理方式,不仅可以获得资金的规模效应,也能够规范资金的使用,合理调配工程资金。辅以信息化手段,通过在信息系统中设置管控节点,根据商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的业务真实性要求,强化工程资金“事前、事中、事后”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杜绝工程资金的违规使用。同时,建筑业企业应当加强资金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及时预警资金风险。外部融资方面,拓宽原有融资渠道,尝试多种新兴融资方式,并积极参与股权融资,为建筑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磊.刍议资金管理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集体经济,8(11).
[2]王碧霄.建筑业企业资金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大众投资指南,1(2).
[3]张宏.新形势下大型施工企业应对资金管理问题的策略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1(8).
[4]张金斗.企业集团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的效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0(16).
[5]张申.关于资金管控在工程管理中作用的新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0(3).
[6]熊芸.基于风险防范的工程资金支付管理系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与应用,1(15).
作者:秦添仪 单位: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